版花的碎念:
(2013.9.25)無明資料整理中.....

目前分類:就是要...寫作文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甫上任就大力提倡兒童的閱讀風氣,我們不禁為之鼓掌,終於有人重視這個問題了!今夏忝為推薦甄選高中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的閱卷人員,我深刻地感受到:加強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已刻不容緩!

考生胡亂掰  豬的寓言解讀離譜

推甄的國文科有二十分作文題,一題是閱讀一篇寓言,並寫出閱讀後的體悟。該篇寓言改寫自「一百篇寓言‧豬」,原文是:

有一頭豬鑽進一座豪宅的院子裡,隨心所欲地在馬廄和廚房周圍遊逛一番後,又在汙泥裡打滾,在髒水裡洗澡。遊罷回家,渾身上下無處不顯示出豬的樣子。主人問牠:「嗨,卡芙羅妮亞,你看到了些什麼?我聽說,有錢人的住宅裡,盡是珍珠和寶石,那裡的東西一件比一件精美。」卡芙羅妮亞哼著說:「我向你保證他們胡說八道,我把那整個後院的泥土都翻遍了,但是,那裡除了泥汙和垃圾,根本沒有任何財寶。」

很明顯地,這篇文章是指:「有些人目光如豆卻又自以為是,往往不知開拓眼界,反倒恥笑別人誤判。」照理說,能來本校應考的學生應該都有一定的程度,沒想到閱讀能力備受考驗──

有人把卡芙羅妮亞當成了傻女傭,全文指責「女僕翻遍了院子沒發現財寶,還一不做二不休,掩飾讓豬闖進來的過錯,簡直罪不可赦」,這人豬不分、張冠李戴,也未免錯得太離譜了!另有人則以為文中主人是馴獸師,選了頭「笨豬」搭配盜竊豪宅。

有寫「豬好吃懶做,到別人家裡亂玩一番,又隨便敷衍主人,真是萬惡淵藪」,把豬視為「萬惡淵藪」,也未免太抬舉這隻豬了。也有人緊抓著時代脈動說:「文章裡的人豬關係不太好,豬才會欺騙主人……」考生大談情緒管理,閱卷老師的情緒也隨著文章動盪了好幾次!

老師也瘋狂  究竟是誰豬頭豬腦

除了誤解文意外,有些考生逢迎拍馬不擇手段:「如果把豬比喻成我們這些參加推甄的學生,那座豪宅就是╳╳高中了。」那麼,我們這些評閱「豬卷」的人如何歸類?有些考生則為了切合時事,文必稱「環保」,於是在文中批評:「有錢人家把垃圾棄置後院,比拾荒老人還不如!」一頂大帽子扣得莫名其妙。

也有學生大唱高調:「文中的豬淡泊名利,令人欽佩,讓我們也來做到富貴不能淫,一起擁有豬的胸襟吧!」而論說文不都流行呼籲提倡嗎?於是乎有學生義正辭嚴的問道:「連一隻豬都能堅守本分,知道他應該做什麼,那你呢?」問得閱卷老師面面相覷,彼此打趣道:「閱完卷後,我們只怕個個豬頭豬腦,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亟待加強,從這篇作文中可見端倪,而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令人擔憂!

作文的另一子題是提示考生:朱自清先生曾在「背影」一文中生動描寫了父親辛苦為他買橘子的情景及他的感受,而後請考生也描寫一段家人曾努力為你做些什麼事的情景及你的感受,須有動作和氣氛的具體描述。

閱卷唯啼笑  國語文教學莫漠視

從考生的文章,我們看到幾個問題:

一、俗不可耐、不知取材。幾乎有大半的考生都寫「生病時父母的焦急心情及送醫經過」,而其中泰半又是由父親背到醫院,父親的腳因為沒穿鞋而磨破了,全場閱卷老師不得不時時詢問:「台灣的經濟發展這麼落後嗎?」抑或「參加考試的難道是三十年代的學生?」

二、措辭粗俗、比喻不當。有位考生寫道:「在最重要的時候,我的准考證不見了,哇塞!這下子,爸媽可是『錦上添花』!」而後這位考生終於找到准考證後,他這麼寫:「我那『兩雙親』累得去夢周公了,老爸和老媽真的把我當成一塊肉,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塊肉,他們為了我差點把他們幾十年都未流的淚『飆』了出來。」哦!我好像在看卡通影片,這樣的氣氛營造,倒使閱卷場的氣氛輕鬆不少!

三、誇張過火、弄巧成拙。有一位考生寫:「頂著大太陽,我們騎摩托車趕赴考場,我坐在溫暖的後座,爸爸幫我擋住了寒風。」一時間,我時空交錯,不知今夕何夕!還有學生寫:「我爸爸的身子很細長,很不容易讓人瞧見,但我從小就覺得他來無影去無蹤。」我們笑問:「他的爸爸是那位武林前輩?」

四、完全寫實,不知剪裁。有位學生照實書寫:「當我補完習回來時,夜已深了,媽媽都會在客廳等我,叫已經睡了的爸爸起床煮麵給我吃!」不知是女權高張?還是為了顯現「全家總動員」的和樂?卻笑倒了一批閱卷老師。還有位學生說:「父親每次過馬路時,一邊要注意車輛,一邊要顧著他大大的肚子……」模仿朱自清先生寫父親穿越月台的手法,卻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上千份的試卷中,固然有表現不俗的,但平凡無奇的居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更不在少數,在普遍要求英語能力,卻忽視國語文教學的今天,可能透露了某些警訊吧?只怕我們即使有「豬的胸襟」也不能漠視啊!

~~聯合報 7/17

http://chieftain.myweb.hinet.net/writing/Examination.htm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授大學國文多年,對學生作文內容的一致性雖然已深有體會,但前些日子入大學甄試闈場批閱試卷過後,對新新人類的言不由衷,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百思不解的是:現代年輕人之大異往昔、喜歡標新立異,幾乎已是不爭的事實,何以獨獨在寫作上仍保留古風,和我們所屬的六、七○年代,幾乎如出一轍,仍然一味揣摹上意,不像他們追求新潮流或向父母爭取民主般,勇於發展自我,寫些真心話,或者耍些創意?其實,要說他們全無創意也不盡公平,新新人類也另外研發了一些可厭的作文模式,並衍生了若干讓人啼笑皆非的新毛病,這些創舉比起中規中矩的人云亦云,更加讓人不敢領教。

  我們的國文教學是否已經亮起了紅燈?或者我們的教育根本上產生了很大的問題?為什麼孩子認定某一類八股的文章模式必為閱卷者青睞?為什麼一向勇於向父母權威挑戰的孩子在面對考試時,如此伏低做小的壓抑自己,不敢說些真正的想法?或者,孩子為什麼念了那麼多年的書,竟然沒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這些都值得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好好加以思考的。

  此次甄試作文有兩題:一為命題式作文,題名「樹」;一為引導式作文,羅列八段文字,請考生將重點重新組織為一篇四百字左右短文,題名「再生紙」。 將近一千份的考卷改下來,可以歸納出幾項共同的特色,今羅列於下,以供參考:

  首先,邏輯不通。有人以擬人法這麼寫著:「我們由一株小草,經過雨水的滋潤,陽光的照射,歷經風吹雨打,才長成今日般的高大、直立,現在你應該知道我是誰了,我們就是樹。」小草居然可以長成大樹?木科草科都分不清。也有人聳動的寫著:「 我們家後院有一棵百年大樹,它忍受了千年風霜。」這算術不知從何算起?有人把人比喻為樹,扯著扯著,不知怎的,突然扯到了「近日自殺風氣很盛,自殺者充其量不過是一棵不負責任的樹。」這是打哪兒說起!還有人是這麼形容樹的成長的:「 一寸一寸點滴的長大。」真是叫人啼笑皆非!還有一位更離譜的同學居然寫著:「植樹節那天,我種下了一棵樹,在我細心的照顧之下,這棵樹終於死了!」還有一位考生說:「我是愛樹的一個人。」這是什麼修辭?政治家近日常引用的俗語「吃果子,拜樹頭」,這番也在考卷上大出風頭,只是,有人寫成「吃棗子,拜樹頭」。有位同學感概的說:「身為萬『獸』之靈的我們,怎能率先摧殘這美麗的大地?」絕大部分的學生把「棵」寫成「顆」,於是變成「我打開窗戶,看到一顆顆的樹立在那兒。」把樹寫得像閃閃發光的小星星似的。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的下結論道:「 沒有櫻桃樹就沒有華盛頓,沒有蘋果樹就沒有牛頓,沒有菩提樹就沒有佛陀,可見樹有多重要了。」讓閱卷老師傷透了腦筋,不知該嘉許他的創意,還是質疑他的邏輯?

  其次,新新人類還有漫不經心的毛病。在閱讀寫作的重新組織提供的八段文字裡,有一段文字是「以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為例,平均每一秒鐘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面積的森林被砍伐,而其砍伐的速度卻遠超過樹木的成長速度……」,改了幾天下來,一位老教授忽然偏著頭懷疑的問道:「到底是每一分鐘?還是每一秒鐘?」這一問,所有人都開始重新翻閱資料,就在此時,又有一位教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到底是籃球場?還是足球場?差很多哩!怎麼有人寫足球場,有人寫籃球場!」話聲未了,我翻到了一座棒球場。

  老氣橫秋是另一個毛病。很多人都在文章最後呼籲:「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種樹!」「 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傚法樹的犧牲精神吧!」一位教授看了太多這樣的文章後,氣得說:「朋友!哼!誰跟你是朋友!」還有人也許看多了瓊瑤女士的小說,每一段的最後都不厭其煩的問:「你說,是不是?」有的則用反問的句法說:「你說,不是嗎?」

  另外,新新人類還是大說謊家,他們說謊說得比我們當年更面不改色,我改過一包五十份的考卷,其中有三十八人提到家有老榕樹,有趣的是:這三十八棵老榕樹中,有三十棵不約而同的種在外公家,而三十八個人都「常常爬到樹上去」,有的爬上去玩,有的爬上去沉思,有的爬上去向老樹訴說心事,還有一位嚴重的大說謊家公然宣稱:「我常常爬上蕃茄樹上躲迷藏!」大多數的人都說:「我愛樹!愛樹的正直不阿,愛樹的默默行善,愛樹的堅忍不拔。」在我改的卷子當中,有好多爸爸都把孩子叫到樹前面,說明樹的勇敢。有一個學生在提到他阿公常在樹下講故事給他們聽的情形時說:「阿公講得得精彩,連蚊子都靜靜站在手臂上聽。」堪稱本年度最聳動的誇飾。一位教授指著一份考卷,皺著眉頭說:「敢有影?」大夥兒湊上去一看,上面寫著:「我愛樹,從小就喜歡種樹。」所有的人全笑倒了!真是說謊不打草稿!

  歸納言之:臺北的考生都回外公家爬樹,南部的孩子喜歡跟樹說話,金門地區的學生家長最喜歡指著樹要孩子學習樹的精神,澎湖也許因為缺少樹木,所以只能大談樹的重要。

  我在一個聚會中提這些趣事,正好有位考生在座,他的母親哈哈大笑之餘,看到孩子面色凝重,孩子囁嚅地說:「糟糕!我也爬了樹了!」那位母親鐵青著臉問:「你去那裡爬樹?那有樹讓你爬?」「外公家。」「夭壽死囝!你外公家那有什麼樹!……幹嘛爬樹!」母親氣急敗壞的繼續追問。孩子紅著臉不好意思的小聲回說:「人家去俯瞰大地嘛!」舉座哄堂大笑。

──摘自《如果記憶像風》,台北:九歌,1997/10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2011.4.19】

我常在跟學生演講時鼓勵他們在作文中勇敢寫出心裡的話,告訴她們在謊言連篇的作文中,寫真話是最為動人的。

幾乎毫無例外的,在最後的互動提問中,總會有學生不放心的舉手:「如果真把心裡的話說出來,我們擔心會不會因為不符合評審的標準答案而被打低分成績,因為大人總希望我們寫一些努力上進的文章,譬如:效法古人犧牲奮鬥的精神、學會忍辱負重等,如果我們對這些制式教條有不同的意見,真的很害怕在考試中陣亡。您確定講真話是可行的嗎?」

我總是再三跟他們保證如今的老師已有不同於昔日的新觀念;何況,學測作文需經兩位老師評閱,如果兩位老師的評分差距超過兩級分,就會被挑出來,由第三位複閱,應該可以做到盡量公平。然則,嘴上雖如此安慰,心裡卻也不免一驚。

小學時,我正熱中看歌仔戲,瘋狂癡戀戲台上的小生,在〈我的志願〉裡寫上:「立志當歌仔戲演員」,結果被老師痛斥「不登大雅之堂,重寫!」當我將志願改成「科學家」後,老師欣然批上:「文情並茂」,並將它張貼布告欄裡作為範本,根本無視於我對數學毫無興趣的事實。幾十年後,女兒在小二「躲在被窩裡看書很溫暖,我喜歡在被窩裡看書。」的是非題中打了○,卻被大筆一槓,扣掉五分時,她偏著頭納悶著:「被窩裡真的很溫暖,我真的很喜歡躲在被窩裡看書啊,這題為什麼錯呢?」喜歡與否,何對錯之有?我只能聳肩攤手,不知如何跟她解釋。

十幾年前,我寫過一篇題為〈我從小喜歡種樹〉的文章,指出聯考作文言不由衷的複製概念之荒謬,有位正在明星高中就讀的學生來信,說同學在題目為〈遠方〉的段考作文中,有人懷念遙遠海角的友人;有人悲祭遠方庫德族的殺戮;有人憑弔過往的古人,老師卻跟她們曉以大義:「只有將遠方當作目標來寫的,才算切合主題,其他的都算偏離旨意」。

當她在「道謝與道歉」的文章裡,寫下中國人在這兩方面通常的表現與心態時,老師的評語是:「在考試作文時,不宜多層次的思考模式。」然後,具體指導她最好能將道謝與道歉闡述到對人的謙遜、助人為善的方向:「最保險的,就是行文四段,第一段寫……,第二、三段分別寫……,第四段……,聯考的時候,教授才不會覺得你的文章雜亂。」受挫的學生在講桌邊掩面嗚咽,質疑:「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讓我們對自己發出的聲音感到陌生且不確定?」我則在打開的信紙上滴下感傷的眼淚,嘆息:「到底什麼時候這些急於捏塑的統一心態才能絕跡!」

幸而這位學生,還是堅持說真話,最終考上了她理想中的政大新聞系,我則大大鬆了一口氣,一方面總算證明了說真話也能得高分;一方面慶幸最須講真話的行業裡多了一位有真見識的人才投入。
然而,是不是我們的學校裡仍然充斥著類似的心態保守、態度權威的老師?而審閱委員中,是不是真如我安慰學生的:都能去除制式的道德教訓,不拿它當唯一的準則,而能參酌是否言之成理,讓學生在動腦構思之時有較大的空間,像辯論比賽一樣,只要能以理服人,容許正反兩面甚至多元思考,不受太多侷限?

在謊言充斥的年代,我們強烈呼籲:不要將作文變成謊言競技場,請鼓勵學生寫些真話吧!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文學盛筵,天下文化出版社,2010)

寫作是一條長遠的路,除了前面所說的好好觀察人生,細細思考其中的奧妙,再斟酌著,以與眾不同的美好手法加以呈現外,其實是沒有捷徑可循的。但是,在學測或指考時,還是有一些不失分甚或增分的基本原則,可以提醒考生們注意:

一、少用立可白,不要在考卷上塗抹過度
塗抹過度除了白點處處,讓考卷像充滿補釘的衣服般缺乏美感外,也暴露了思慮不周的躁進。尤有甚者,塗上白粉,卻忘了補上正字,更讓人感覺作者漫不經心。所 以,先在腦中或草稿裡做初步構想,想好之後,再謹慎落筆,可以減少塗改率;接著,寫完之後,再次檢查是否有沒有補上的地方是很重要。一試雖然未必就此定終 身,但終究事關重大,還是以謹慎為上。

二、請再三斟酌是否有別字或錯字
大考中心雖沒有錯字得逐字扣分的規定,但明言可以「酌予扣分」,所以,在錙銖必較的考試裡,最好別甘冒大不諱。錯別字太多,的確會影響評閱者的觀感。

三、寫考卷時,字跡宜力求整潔
每一位閱卷委員都要看上千份以上卷子,字體若寫得太小,無異凌虐閱卷老師的眼睛;太大,字擠著字,也缺少美感,大小適中,乾淨整齊,視覺上的美感,會給評閱者留下比較好的印象。

四、要看清題幹,不要率爾提筆為文
很多考生不知是過分緊張抑或過度自信,還沒看清題幹,就信手拈來。雖洋洋灑灑,文字也非常流利,可惜疏忽題幹上的說明,空有美好文采,卻無法拿高分。譬如:(1) 文不對題,沒有針對要點發揮。譬如:某一年學測,羅列一位老人從星期日到星期六的日記,請學生以星期五那天的日誌為對象,「並以老人原本所記二事為基礎, 鋪寫成首尾完整的文章。」好多學生都將尚未發生的星期六事件提前搬出,或將所提的兩段重點「幼稚園老師帶小朋友遊戲」及「外傭推老人出來聊天」漏失,犯了 這種錯誤,最多只得C+,算是嚴重失誤。

(2) 注意文長限制:沒注意字數、行數限制,寫得過多或過少,依規定都會被降級扣分。

(3) 注意寫作人稱。譬如:前述(1)的考題,希望「以老人為第一人稱,用他自己的口吻與觀點加以撰寫,務必表現出老人的心境與感懷。」結果有好多學生,都使用 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又如:一次請學生閱讀晏子使楚的一段短文後,「試以楚國、齊國或第三國記者的身分,擇一立場報導此事件。」有人就忘記用記者身份報 導,而以晏子為第一人稱來敘寫;有一年以何義士修士的故事為題,要求學生「以其眼為眼、以其心為心,用第一人稱『我』寫出何義士生命最後一晚的所思所感、 所祈所願」,卻也有許多學生用第三人稱,大讚何義士的豐功偉業;而九十二年學測國文考題,先羅列一篇到胡志明市旅遊的文章,再要求學生:「用一位來自外地 旅行者的眼光,重新看待你居住的家鄉,發掘它的動人之處。」也有不少學生,顯然沒看清楚題幹,寫出個人對自己家鄉的期許,這些都屬嚴重犯錯,不予計分。文 章的議論再好,也是枉然。

(4) 若有要求「標明題號一、二、三」 者,也一定得照規定處理。有時有特定規定,如:「不得以新詩、歌詞或書信的形式書寫。」如果沒有依照規定,當然就無法得分。

(5) 有些續寫文章的題目,明言:「寫作時,為求文章完整呈現,上列引文務請抄錄,否則扣分。」還是有粗心的學生,忘了抄錄引文,白白被扣分,真是可惜。

(6) 九十六年學測以「走過」為題,寫一篇文章。題幹上清楚說明內容必須包含:生活空間今昔情景的敘寫、今昔之變的原因、個人對此改變的感受或看法。寫作時,就不要只就一點發揮,應同時關照三個部份,缺一不可。

(7) 請看清楚是語譯題,還是擴寫題。譬如:指考曾讓學生擴寫《史記?項羽本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原文。雖然考題是「擴寫」,題幹上說明希望學生以原有的材 料為基礎,掌握該材料的主旨、精神,運用想像力加以渲染。甚至還在史記原文之後,仔細加上一行「本題非翻譯題,請勿將原文譯成白話。」的提示,但不少學生 一見到文言文,就以為要將它翻譯成白話,又失去了好多分!

五、請務必斟酌幽默和輕浮的分界
考試是何等重大的事!有些學生在考卷裡滿不在乎地開些無聊且輕浮的玩笑,卻自以為俏皮,給人很壞的印象。譬如:提到外傭時,竟稱之為「黑鬼」、「黑奴」、「黑妞」等充滿歧視的字眼,或稱呼自己的爸爸為「我們家的那個老頭」便顯得輕佻無禮,給人沒有教養的印象。

六、應儘量避免一些陳腔濫調
譬如:
(1) 廢話贅句儘量避免。如「人人都喜歡追求快樂,當然我也不例外。」甚至演變成:「每一個人都有父母,當然我也不例外。」的讓人啼笑皆非的句子,
下筆之前,都請三思。

(2) 不要動輒跟人攀親帶故或用呼籲語詞:譬如「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或「親愛的朋友!難道你不想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嗎?」

(3) 倒裝句的使用請謹慎。譬如:「大家都應該注重環保議題,不是嗎?」或:「我們都希望國家強盛的,不是嗎?」等而下之變成:「誰會不喜歡可愛的孩子,不是嗎?」的雙重否定句,像是翻譯過來的句子,看起來相當滑稽。

七、不要過度仰賴成語
適度使用成語,可以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但過度仰賴成語,往往會失去新意,缺乏吸引力。所謂「創作」,貴在創意,創意可以見諸結構、內容、精神、思想……,語言當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八、儘量以故事譬喻,莫要強行說理
說理需要較多的經驗或知識撐起格局,年紀較輕者,缺乏人生閱歷,很難說出不同的創見,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或重複書上的說法,就失去寫作的意義。所以,平常請多注意周遭環境,多閱讀,並培養深思好學的習慣,才能建構深刻的思想。否則,寧可以小故事來凸顯大道理,才不致引人生厭。

九、平常多觀察世態人情,說故事時才會生動
故事的情節,需要合乎情理,不要危言聳聽;或意圖以死亡或撞車等戲劇慣用驚悚情節取勝。故事人物若要栩栩如生,對白的傳神是其中的竅門。而有一些合理或活潑對白的加入,或許可以稀釋版面的濃稠,帶來閱讀文章的愉悅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十、請勿因循補習班的陳套,隨意牽扯
補習班會提供考生背熟幾套以蘇東坡或屈原的遭際為主題且看似充滿哲理、文采又美麗的套式,傳授勾連方式,無論何種題目出來,以不變應萬變,胡亂牽扯。既是補習出來的,追隨者必多,很快便會在閱卷場合中被識破,這種現象,相當不可取。非但談不上創意,甚至惹人討厭,通常會被嚴重扣分。

十一、真誠的心意容易感動人
現今考場作文猶如說謊競技場,講實話翻為上策。在一片虛假的厭套裡,誠懇最容易被看見。

十二、切記不得在考卷上以任何方式透漏自身姓名
就算是虛構小說裡的對白或散文裡的真實稱呼都在嚴禁之列,否則以零分計算。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學生一想到提筆作文就傷透腦筋,卻也有許多人在生活的空隙裡,硬擠出時間,競相報名文學創作班。不管在學校對學生演講或在文學營裡為學習寫作的朋友上課,常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作文與創作到底有何差別,何以給人的感受如此不同?」我常笑稱:「作文是應付老師的,往往沒有心意;創作是為自己而寫的,不吐不快。」所以,看起來主動與暢所欲言往往是關鍵所在。

學生練習作文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在考試時得高分。所以,為了博取閱卷老師的青睞,常常去揣測他們的胃口,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常常會蹈空,因為沒有人能預知自己的考卷會落在誰的手裡。前衛的?保守的?而一旦心存討好,作文便絆手絆腳的,無法暢所欲言,公民與道德的那一套最安全的說辭通常成為最後的選項,結果是千人一面,毫無創意可言。

喜歡創作的人,不管寫得好不好,多半視寫作為一種寄託,因為從寫作裡感受到充分的樂趣,不管這種樂趣是否經歷痛苦的煎熬才獲致。有人以為作文之所以無趣,是因為被動書寫,所以缺乏意願。事實上,創作有時也不必然掌握主動,諸如現今各大報副刊往往採取企畫性編輯,多半也是先設定了主題。季節流轉,讀者徵文主題隨之變化:二月寫過年、四月說清明、五月描摹母親、八月敘中秋、年終歲暮總回顧。想到花事爛漫,那麼,作家被動受邀,輪流上場談杜鵑、說玫瑰、寫茱萸、描櫻花、詠桐花……,有如華山論劍,讓人眼花撩亂。君不見,各種設了主題的徵文,參賽者仍絡繹於途,大部分不僅為了稿費或獎金,我就知道有好些個喜愛創作者的作品從未被刊登或得獎,卻仍興致勃勃投稿及參賽,展現九死無悔的深情。原來,人人胸中都有塊壘,創作可以幫忙人們一吐為快。

有意思的是,同樣的題目,不但寫法往往南轅北轍,內容更是百花齊放。前年,我們幾位文藝工作者一起搭機前往法國參加朋友女兒的婚禮。回來後,各自表述:有人用繪畫;有人以攝影;有人驅策文字,合著出了一本名為《巴黎的那場婚禮》的書,不說取景的角度不同,心情、感觸更是千迴百轉。坐了同一架飛機;吃喝同樣的飲食;在粉紅駭綠圍繞的古堡內見識同一場中外聯姻,每一個人的著眼點卻有著如許的差異,顯見就算同樣的命題,也一樣可以繽紛多彩,不必然大同小異。所以,說來說去,是否容許多元發揮才是現今作文與創作的最大差別。

其實,作文應是創作的前身,具體而微,兩者殊無二致。創作的樂趣,應要能在習寫作文時被逐漸培養出來。而阻礙樂趣的最大元凶,無疑就是過度的道德框架、死板的起承轉合,只要先去除該寫或不該寫的設限,讓文字解甲歸田,文章自然就海闊天空起來。

當然,我們也知道,人的性向不同,對各學科的興趣與體會深淺不一,有人最後投入筆耕的園地,有人將目光凝視他方,未必人人都得從事創作。然而,作文寫得好有諸多實質的好處,不容忽視:寫論文,求取更高學位;寫情書,追求終身大事;寫自傳,牟取生活之資;寫便條、寫信、寫讀書心得、寫卡片、寫文書,和別人和世界作明確溝通……,無一不仰賴好文筆。所以說作文既是創作的基礎,更是生活的好幫手。(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2011/05/05聯合報】

  文章網址: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317049.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親子天下12月號   2010/12/02 

 

隨著考或不考,「作文能力」的命運要不身價百倍,要不就打入冷宮。

  
作文是以文字的方式來表達所思所感,如果孩子的生活中沒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恰到好處的表達出來,寫作文就是一件很辛苦、甚至很痛苦的事了。

 
我不是語文教學專家,但曾花不少時間到各處推廣親子共讀,當時對家長最有說服力的說法就是:讓你的孩子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作文就不會是太困難的挑戰。其實,這句話也不能說得太滿,我真的看過讀很多書,卻還是不會寫作文的人。

 
多年前認識一位文友,有次我說他文章寫得很好,他搖頭說他只是寫作文,不是寫文章。意思是,寫作是自己有感而發而想寫,作文是別人要求你寫!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寫文章這件事不是為了交作業得高分,而是要澄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寫作文的困難,在於要考慮的不是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權威的恐懼使我們忽略自己真正的感受,太在意別人怎麼看這篇文章。權威包括有權批判你的人(尤其是給你分數的人),所以很多小朋友開始寫作文就得擔心這樣寫大人喜不喜歡?心態上就是「你到底要我寫什麼」。

 
那怎麼辦呢?我建議從口語表達開始練習,尤其父母要先學著適切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想看,為什麼孩子寫日記只會寫流水帳?是不是在生活裡聽到的對話,多半限於吃飯、寫功課之類?難怪一般人的情緒用語大概只有「高興」和「生氣」。

 
例如,你一定看過記者問小朋友:「你今天來看花博覺得怎麼樣?」千篇一律的回答是:「高興!」更白目的問法:「你來看花博高不高興?」答案還是:「高興!」幾乎沒見過小朋友回答:「我看到很多沒看過的花,很高興能跟爸媽一起來,看到那麼漂亮的花,我很想回家也開始種花

 
至於生氣呢,那就是全民運動了。「你想要買一件潮T,爸媽不讓你買,你覺得如何?」,「生氣!」(為何不說失望呢);「新買的潮T不小心弄丟了,你覺得如何?」,「生氣!」(為何不說心疼或傷心呢)。

 

我不懂為何一籮筐的情緒詞彙,多數人只用高興和生氣來表達正向和負向情緒?當我們普遍對自己的感受那麼模糊,也難怪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而且一點都沒有「表達」的成就感。

 
為了幫助一些「愛你在心口難開」的人能突破,有人編了「說好話範本」,但若不是出於自己的感受,效果恐怕也只像罐頭笑聲,聽多了會___(填空題)。

 
想到前陣子好友寫的電郵裡說:「這10年因為有你們陪伴,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10年。」我感動得眼眶發熱,卻看到後面的「p.s. 希望你們不會想吐」。怎麼會呢?言不由衷才會催吐,真心的言語和文字永遠值得典藏。

 
或許不必奢求,一天對家人講一句發自內心的感受,說不定過一陣子,孩子的作文就進步了哦。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440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聯合報╱廖玉蕙】2011/3/3
 

        某位所謂的名嘴,在談話性節目中誤拿小說《中國珍珠:龍保羅日記》當史實,鬧出笑話。該名嘴辯稱相關資料是由製作單位先行準備,經討論後,再分配給來賓負責 講述。看到這則新聞,我們才恍然大悟,名嘴們說得口沫橫飛,原來是別人提供資料,由他們負責演出。難怪不管飛彈、幽浮或小道八卦,他們看似都能滔滔不絕地 夸夸其談。反正說錯了,不必負責,只要推諉給提供資料者即可;說對了,則毫無愧色的坐享專家的榮銜。

         名嘴上節目討論,當然得自己準備、說自己的話,否則怎稱得上是名嘴!如只是耍耍嘴皮子、以強烈肢體語言演述別人提供的資料,跟演員有什麼兩樣,難怪要鬧拿 歷史人物和小說角色打交道的大笑話,簡直不負責任到極點。這讓我不由得聯想起我們教學生學寫作文的目的,最精采作品不是旁徵博引的炫學之作,而是有屬於自 己精闢見解的文章。

         論說文固然如此,抒情、記敘文又何嘗不是。只是論說文直接說理;抒情、記敘文間接、婉轉呈現。沒有想法的抒情文叫做無病呻吟;沒有思想的記敘文必淪為流水 帳;沒有個人意見的論說文只是說別人說過的話,不免浪費筆墨之譏。所以,作文的終極目標是言之有物、論之成理,而不是花枝招展、眩人耳目。

         作文固然不辭前人的經驗或理論,但最後得翻出底牌—你自己的想法呢?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必有所發現,言前人之所未曾言。可惜的是,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徵引前人 的看法:孔子的、孟子的、荀子的、韓非子的…那你的想法呢?我…我…我贊成孔子!既然跟孔子一樣,又何必你煞有介事地重複陳述,我們直接研讀《論語》不就 好了!小學到國中的的作文,從造詞、造句到仿作、說故事、謀篇裁章…的一連串學習,只是基礎訓練,沒有高見不難想像;到了高中、大學,甚至研究生,如果還 停留在「鸚鵡學話」的階段,無法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想法,那就真的失去寫作的意義了。

         今年學測的引導寫作,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做出「大學生如不滿學校的處分,有權可提起訴願和行政訴訟」的解釋及台大李校長憂心可能因此造成師生關係的緊張為 題幹,要求考生以在學校的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用「學校和學生的關係」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一如所料的,因為學生一向只管模仿記誦,很少主動思考,文 章必然呈現大同小異,表現因此不盡理想。但學生沒能寫好,未必代表題目出得不好;我以為這個題目的出現深具指標意義!它宣告「說自己的話」的時代已逐漸到 來。

         往年無論學測或指考的作文題目,常常悖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所以,考生東拉西扯,不外複製課本的說法,或揣摩命題老師的心意;如今,考題切近年輕人的生活, 雖然一向習慣將作文變成謊言競技場的學生一時還不慣說真話,難有獨特的秀異之作;但在考試領導教學的氛圍下,往後,學生勢必得開始凝眸注視生活。「以在學 校的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寫文章」,意味著學生不能再只是埋首教科書、凡事漠不關心,作文得開始學會觀察周遭,動腦歸納出意見,用自己的話,為生活找尋一個 說法、下一個最適當的註解。(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2011/03/03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186778.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議論文的寫作,旨在闡明觀點。因此,必須先有想法才有寫作動機。國小、國中的孩童,通常還懵懵懂懂,處於觀察、吸收的階段,這時要他們寫作議論文,確實頗有些難度。即使讀到高中、大學,真正寫出像樣議論文的,依我的觀察,在現在的學生當中也非常有限。

 
張曉風老師曾提到她的中學老師認定她「只能寫抒情文」。直到中年後,寫了許多的文章,她才憬悟:「十幾歲的我並不是不會寫說理文,而是我那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理,心中沒有什麼道理的孩子那裏說得出理來呢?」

 
的確!人們總要在觀察過環境、制度,對世態人情有了些許的了解後,才會開始喜歡和人講道理。老一輩的人常在說道理前振振有詞地加註:「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儘管鹽吃多了,只有增加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沒有適度節制,最容易出問題,但終究代表他對這個世界開始有意見。

 
沒意見,非得擠出點什麼道理出來,這正是如今學生面對作文只能搔首撓耳的原因。眼睛,得先看到世界;心裡,得先有了感情;大腦,得先爬梳問題;嘴巴,要學會清晰表達。這時,下筆才有真心話,文章也才有真精神。

 
照說,到了上高中的年齡,心裡應該慢慢有了積累,卻依然說不出個道理來,主要是課堂上缺少表達的機會;老師只負責傳道、授業、解惑,鮮少靜聽學生的意見。學生學到的知識可能很豐富,但僅限於生吞活剝地應付考試,寫起作文來,往往只是人云亦云或重複書本裡的制式說辭,毫無個人想法。這種單向的灌輸,只能教出沒有意見的順民,這就是我主張課堂上的討論一定不能少的原因。沒有經過腦力激盪,所有的道理都不會真正進到心裡。

 
審查國小課本,發現抒情、敘事的文章多半問題不大,而只要一遇到議論文,無不讓審查者傷透腦筋,究其原因,恐怕也是因為道理真的不容易用寫的。所以,這類文章大多說辭夾纏,每段都大同小異地重複上段同樣的論點,寫那樣的文章讓學生讀,也難怪學生無法心領神會!這部份和真實的人生頗有相互映照的趣味。大多數喜歡講道理的人,都潛藏囉唆的特質,無法言簡意賅,常常一發不可收拾,讓人聽了備感焦慮,焉能指望這樣的道德教訓會有效果!尤其大人總是喜歡在生氣時才對孩子說道理,這時候,再有理的話也總夾帶著幾分的憤怒和威權,孩子哪裡聽得進去!

 
我以為,小學階段其實不急著和孩子講道理,更不用讓他們辨識什麼是「論點」?什麼又是「論據」、「論證」,鬧得學生越發糊塗。道理應潛藏在故事中,讓孩子聽出趣味、整理大要並歸納出意義,花點兒時間,請他們將心得扼要說出來。必要時,再請他們設法編寫一個小故事,練練想像力及表達能力,這樣也就足夠了。一般人容易被鮮活有趣的小故事所感動!誰喜歡聽別人說的長篇累牘大道理!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2009/10/30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222798.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考中心今年發佈了學測作文「逆境」中12位同學所寫的作品,同時也有閱卷老師的評語。


有興趣的請點此


給大家參考看看。(同一網頁還有英文科作文的優秀作品喔!)




碧人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1/21【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台北市教育局昨天舉辦全國高中國文教學研討會,不少國文教師認為學生的閱讀習慣太過放鬆,導致閱讀成效不彰;有教師建議藉由「讀報」和「寫眉批」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能力。

根據二○○六年針對全球五十七個國家所做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調查結果,台灣學生排名第十六,遠遠落後第一名的韓國及第三名的香港;提升中學生的國語文能力,成為教育的重大議題。

台北市教育局以「閱讀CEO」為主題,昨天邀請全國高中國文教師針對「閱讀教學」發掘創意教案。

北市大安高工國文教師林淑芬表示,對閱讀意願不高的學生,若是貿然要求閱讀,恐會引起反效果。她建議藉由「讀報」和「寫眉批」的方式,讓學生養成閱讀及獨立思考的習慣,再以班級共讀、班級圖書庫的方式建立同學間的共讀磁場。

北市中山女高教師莊溎芬建議參考韓國「晨讀十分鐘」,讓孩子自由選書,增加閱讀興趣,營造讀書氣氛;另外像香港的「課外閱讀課內化」也是不錯的策略,由教師帶領讀課外書,不再侷限於課本。

高雄中學教師蕭綺玉說,台灣學生的閱讀習慣太過於「放鬆、娛樂」,因此選擇書目也會「偏食」;她認為應培養學生「分析閱讀」,與作者對話、了解文章深層意義,而非強調閱讀的「量」,否則貪多不嚥,反而得不償失。蕭綺玉也建議,可以用「文學圈」的做法,鼓勵有興趣的學生組成小組,訓練閱讀思考能力。

北一女教師陳桂美則認為從文字閱讀延伸,捕捉生活中的聲色光影,是啟發學生思維及情感的重要關鍵;她主張以音樂、繪畫、電影、舞蹈等多元藝術為媒介,讓學生的閱讀跨越文字界限。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259&f_ART_ID=161513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2/10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去年某一天,我半夜發高燒,母親背起我就往醫院跑,她一直跑,一直跑,跑到天亮才找到一家醫院,我趴在她的背上…看到汗珠一顆顆從她的頭上冒出來,濕透了她的衣服,我當時覺得這一刻真美。」

距第一次國中基測只剩3個月,很多高中申請入學已訂出寫作測驗門檻,閱卷老師提醒想拿高分,一定要緊扣題目、取材豐富,且言之成理,胡亂抄襲連續劇誇張情節,可能弄巧成拙,還不如發自真情,從日常經驗著手。

例如上述這段文章,是去年國中基測寫作試卷,題目「那一刻,真美」,文中有許多疑點,如未交代考生住在哪個窮鄉僻壤,媽媽要背他一整夜才能找到醫院?媽媽拚了老命背他送醫,這一刻為何真美?若無真實生活經驗,只是套用常見的小說或連續劇情節,有時反而缺乏說服力。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最近舉辦寒假國中寫作營,有基測閱卷經驗的高中老師教導學生必勝絕技。

已退休的中山女高老師段心儀指出,除了錯字、錯用成語、文句不通等通病要避免,考生最常犯的錯誤是文不對題,或審題不夠精確,例如考「那一刻,真美」,要寫的是「那一刻」,而非一天或更長的時間,且要寫出美的所在,不能囫圇吞棗。

例如上述母親背兒子送醫一文,看到母親汗流浹背,若要說那一刻很美,就要說明母愛的偉大,不能跳接。段心儀提醒考生,作文題目要看清楚,不要看錯字,把「節日」看成「節目」;不要會錯意,讀書甘苦談,不能只談苦;且要洞悉題目內涵,寫「體諒別人的辛勞」,能提到自己的感謝與回饋最好。 

除了扣緊題目,還要有豐富的素材,及首尾一貫的篇章結構。中山女高老師莊溎芬指出,現在的學生感受力較弱,生活經驗少,作文內容易流於貧乏,描寫不夠細膩,也難拿高分。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76500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人生如戲,只是不能重來,人生這場戲沒有劇本,也沒有導演,戲的走向全憑自己決定,可以演的多彩多姿,讓觀眾拍手叫好,票房升高,也可以演的零零落落,無高潮迭起、令人心情如坐雲霄飛車的刺激感,好壞掌握在我們的手心。精采的人生讓人歷久彌新,至今仍無法忘懷;平淡的人生總容易被遺忘,也容易留下缺憾,我們何不把人生這場卡司強大,砸重金拍攝的大戲演好呢?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為隨時都有人在評論你的「演技」是否精湛。做好自己,人生大戲才可以完美的落幕。9710421王雅莉)

2.
所謂「人生」,即是人們來到世間上的意義,必須充實它、挑戰它。我們的人生就像是ㄧ輛四處行駛的公車,經過無數個站牌,去過無數個地方,但是,你可以選擇停靠哪一站,就像是我們可以選擇過怎樣的生活,和什麼樣的人來往。你可以盡情飆車,也可以慢慢的走;可以超速,也可以停車,因為「人生」是我們能夠掌控的,酸甜苦辣都是視自己的心情而定,所以,我認為人生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9710435黃睿昱)


3.
人生就像是扭蛋機,裡頭蘊含著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有的令人愉悅,有的則令人感到失落。在人生的旅途上,就像要把扭蛋轉出來前,都懷著既興奮又期待的心情,等待著結果。但在那之前,你永遠不會知道結果,也許剛好是你最希望得到的那一個,也許是你已經抽過很多次的也說不定。人生也是一樣的,我們不可能預知到下一秒會發生的事,但只要腳踏實地,摔倒了又何妨呢?最後,一定都會達到自己的理想(9710439廖俞甄)

4.
人生像什麼?像夢?像河流?我覺得是美術課時發的一張空白圖畫紙。在我們出生時,是一片空白。慢慢的,我們有記憶了,就在圖畫紙上勾畫出簡單的線條。慢慢的,我們有想法了,就在圖畫紙上會出複雜的圖形。慢慢的,我們有行動了,就在圖畫紙上突出美麗的色彩。完成後,送出你的作品,就在你死亡的那一刻。這時你就會發現,有人的圖畫紙是五彩繽紛;有的人單調乏味。(9710434黃美慈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2/04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大考中心今天公布大學學測國文非選題評分標準,閱卷老師試卷2000多份答案卷發現,考生寫作文「逆境」,多數以考試壓力為主題,幾乎感受不到經濟不景氣的壓力,國文科閱卷召集人蔡信發教授感嘆說,「一般高中生都在很幸福的環境中成長,沒有遇到真正逆境」。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蔡信發表示,多數考生寫「逆境」是考試壓力、學習一個新事物,少數是寫家庭變故或失戀經驗,對大環境中的失業問題、金融海嘯事件衝擊的逆境,在初閱的2000多份答案卷中很少見到。

他舉出一篇「逆境」的佳作是,一位考生以文學手筆,從老家一盞燈勾起孤獨寂寞感,他出身單親家庭,母親往生、父親酗酒失戀,雖然搬家轉移心情,但逆境的痛苦不減。但他從逆境中發現人有無限潛力,除了恨和痛苦之外,學到了愛和諒解,全文用燈光轉變來描述心情的不同,文筆感人、不落俗套,得到A等。

有人質疑以「逆境」為題的公平性,因為些考生有逆境經驗,有些考生生活平順,不易發揮。蔡信發則認為,作文要靠平時學習的累積,只要多讀多寫多看,就可以好好發揮。

蔡信發指出,令他訝異的是,原以為最好拿分的翻譯題「出師表」,考生表現卻最差。「出師表」是高中課本的選文,但有些考生翻譯得很「無厘頭」。

他舉例說,「宮中府中」應譯為「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竟有考生譯成「公司和家裡」;「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原意是「應該交給主管機關或主管官員」,有的考生卻翻成「交給公司處理」,令蔡信發覺得很好笑,但他臉色沈重的說,顯示考生的「基本學習能力不佳,學習不夠踏實」。

國非選擇題共三大題,占54分。第一大題語譯諸葛亮「出師表」一段文字。評閱重點在解讀適切,關鍵詞語都能確切譯述,文句流暢,可得「A等」;若詞句欠確切,或誤會上下文意,解讀訛誤,只能得「B等」或「C等」。

第二大題闡述蘇麗文、邱淑容分別在北京奧運、法國18天超級馬拉松賽的堅毅表現,占18分。如能綜合二事例,闡述清晰,看法深入,文字順暢,可得「A等」。若闡述尚稱切近,看法平實,文字大體平順,則只能得「B等」。至於浮泛籠統,看法貧乏薄弱,文字欠通順,只有得「C等」。第三大題引導寫作,以「逆境」為題,寫一篇文章,評分標準為:如考生能扣住題意發揮,感受深刻,描寫細膩,結構完整,文字順暢,就可得「A等」。若僅能符合題意要求,內容平實,結構大致完整,文筆尚稱通順,可得「B等」。如未盡符合題意要求,內容貧乏,結構散亂,文字欠通順,有背題幹要求,堆砌成文,則只能落入「C等」。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75499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2/05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大考中心昨天公布大學學測國文非選擇題評分標準,閱卷老師試閱兩千多份答案卷發現,考生寫作文「逆境」,多數以考試壓力、學習新事物障礙等為主題,雖然題材普通,但若描寫細膩仍有機會得高分。

銘傳大學中文系教授蔡信發說,國文非選三部分共五十四分,評分以「A」、「B」及「C」來分,第二部分綜合蘇麗文和邱淑容堅毅表現並闡述看法,考生表現最好,「B」等居多,「A」等也不少。

眾師原以為最好拿分的翻譯題「出師表」,考生表現卻平平。蔡信發說,不少考生關鍵字都翻錯。例如,「宮中府中」應譯為「皇宮中和丞相府中」,有考生譯成公領域和私領域,或家裡和縣府。

至於「宜付有司」原意是「應該交給主管機關或主管官員」,有的考生翻成交給公司處理,蔡信發認為,這顯示考生學習不夠踏實。

作文方面,蔡信發說,多數考生的「逆境」都是考試壓力,少數寫家庭變故或失戀,並沒有強調社會失業、金融海嘯等問題,顯示多數高中生都在幸福環境中成長,很少碰到真正逆境。

他舉出一篇得到「A」的佳作,一位考生以文學手筆,從老家一盞燈勾起孤獨寫起,出身單親家庭,母親往生、父親酗酒失落,雖搬家轉移心情,但痛苦不減。考生從逆境發現,除了恨和痛苦,更學到愛和諒解,全文並用燈光轉變來描述心情的不同,非常細膩。

有考生以自己打乒乓球為例,因為受傷,一度想放棄,但受教練和母親鼓勵,克服障礙走出逆境,也得到「A」等。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75557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逛Udn的作家聯播部落格時,看到在談小說創作的文章,部落格的名稱簡單明瞭:許榮哲的部落格。(由於著作權的關係,僅提供連結,希望他之後別刪掉。)

以下是我目前看到,他談論寫小說的三篇文章:
(日後他若有更新,我會再補上。)

小說的第一堂課:無邊無際的那個人      http://blog.udn.com/bobay13/2208098

這篇講的是:人、事、時、地、物中的「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在小說中可是佔了頗重的份量。
凡評論小說者,往往都會提到他在敘事時是如何如何的讓人物活靈活現,宛在目前?小說是否成功、巧妙,取決於人物塑造是否栩栩如生、生動自然,到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步。

小說的第二堂課:每一間星巴克都長得不一樣       http://blog.udn.com/bobay13/2233383

這篇講的是:場景。

小說跟散文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是「故事」。既然要講故事,便要有情節、結構等發展,當然要有場景。除非宛如獨幕劇般,不管情節怎麼發展,永遠在客廳中。(這是不可能的,若是三立的鄉土劇,倒有可能。笑~)畢竟所謂的場景,牽涉到時間、空間的變化,變換場景有時有拓展格局的作用。有時,場景的安排關係到人物出場、事件發生的合理性、特殊性,例如:〈狼圖騰〉的作者寫狼,若寫的不是大草原上的「野狼」,而是台灣動物園中的「狼」,那「狼」的氣勢便整個弱掉了,而故事的厚度也變得貧乏許多。(如果要寫動物園中的狼與管理員的互動或其他感人肺腑的情感劇例外。)有時,場景更是暗含了意識型態在內,不論是角色的或是作者的。例如:〈狼圖騰〉的作者,敘事的立場便不同於以農耕生活為主的漢族角度,(大中國主義?!)而是以游牧民族賒文化視野為中心,進而延伸出漢族文明是靠著游牧民族文化的灌注,才能不間斷的維繫至今的。(其實全書我並未從頭仔細看到尾,只有快速翻閱而已,因為沒有多時間,只好速讀。雖然如此,但也多少掌握到部分線索。閱讀量不夠多的人,勿試!)



小說的第三堂課:除了水面上還有水面下的對話     http://blog.udn.com/bobay13/2247354

這篇講的是:對話。版主強調「對話」不僅是「日常對話」或「推動情節的工具」而已,而是表現人物性格、甚至可以代替場景描寫、情節敘述、說理議論的。這點我認同。人物性格固然可由對話呈現,場景轉換亦可藉由對話,而簡單的、三言兩語的轉變。至於說理、議論,當然也有,「說故事」本身本就是「間接」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是批判的載體,不若散文般直接陳述,也不若詩般隱晦難解。例如:魯迅的〈藥〉、〈祝福〉,全篇無一字說理,卻無處不透顯出對當時社會迷信的批判與作者所持的「禮教吃人」觀點。

p.s.不知道為什麼,寫到一半時火狐突然掛掉,害我只好重打。雖然他號稱穩定性夠,開網頁速度夠流暢、夠快速,但我總覺得他跟IE差不多,還是會「掛」啊!我還「掛」了兩次呢!(下載的是最新版,聽說還是不太穩定。總之,重打了兩次,只覺:可惡!騙人啦!)

碧人  寫于瀏覽器掛兩次、重打兩次之後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2008/07/10 04:09

〔記者翁聿煌基隆報導〕暖暖高中教務主任甘邵文說,第1次國中基測考生普遍認為國文比英文及自然科難,不僅有文言文、挑錯字及贅字,閱讀測驗也較長,對現在閱讀能力普遍下降的國中生,難度稍高,他建議考生們只要把握以下原則,拿四級分並不難。

 甘邵文以第1次基測的寫作測驗題目「當一天的老師」為例,提出下列5項原則。

 一、把握命題的要求:寫作重點就在「一天」!看到題目與引導描述,應逐字逐句閱讀,並用鉛筆在重要地方晝上符號,除了能了解題意,更可引發自己的聯想。

二、確定入題角度及中心思想:考生先多方思考,按照題目要求從正、反、表、裡各方面去窮盡所有可能,思考中心思想的點,以「聯想」方法,打開記憶經驗的倉庫,嚐試用不同的角度,建立獨特的看法。

 三、選材:解決「寫什麼」,應考的國三學生生活經驗多半有限,硬要找獨特材料,與自身生活經驗脫節,寫起來反而有點假、不討好。

 四、安排結構:解決「怎樣寫」,作文可以用「總-分-總」的簡單結構來寫作,也就是在開頭中先指出中心思想,然後從幾方面提出敘述(或舉幾個故事等)及圍繞中心思想一一論述,最後進行歸納,得出結尾。

五、個人感受就是好文章:「作文好難,一想到要寫作文心就煩。」這是大部分學生的心聲。其實作文的目的,無非是要別人瞭解自己,表達自己喜怒愛憎的思想感情,進而感染、打動讀者,因此材料也許平常,但只要與生活經驗相關,能寫出個人深刻的感受,就是好文章。

引用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10/78/12x6c.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彰化縣大村國中徐平珍老師
   
有人說作文開頭像短距離賽跑的起步;也有人說像職場面試的第一印象,就寫作章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學習作文時當用心揣摩! 

論說文開頭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兩種: 

(一)破題法:又稱為「開門見山法」,就是文章一開頭即點出題目或解說題意或正面闡明主旨。這種方法最為明朗有力,讓讀者一開始就明白作者意圖與主張。今以<謙虛>一文舉例如下: 

一個人能謙虛,就不會自以為是,就不會劃地自限。謙虛的人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接納不同的意見。這種人平常姿態都擺得很低,處處吸收他人的優點,讓自己有更大的成長空間………(首段) 

題目是「謙虛」,文章首段即「開門見山」地點出「謙虛」二字,道出本文之論說重心。再以<金錢萬能>一文 為例: 

所謂「金錢萬能」是說,金錢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達成任何願望。但是,金錢真是萬能的嗎?它真的能達成任何願望嗎?不是的,人的一生當中,錢辦不到的事情太多了。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曾說:「只有守財奴才篤信錢能通神。」像健康、愛情、生命、快樂,時間等,就沒有一樣是金錢能換來的。(首段) 

本文開頭以「解說題意」主,輔以「設問法」、「名言錦句法」。肯定了「錢非萬能」的論點。「解說題意法」一起頭即能闡明題旨、掌握綱要,並兼以創新巧思之筆行文,自然而然能吸引讀者繼續閱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好處是直接、簡明,在參加考試時能節省心力,不失為最佳入手的方法。 

(二)冒題法:又稱「埋兵伏將法」。顧名思義,它和「開門見山法」是兩種對立的破題方式。冒題法一開頭並沒有直接點出重點,常以小故事或生活經驗為例開場。 

它的優點是利用大家都愛聽故事的心理,搭著故事引人好奇的便車。消極的說是輕易的撤去閱讀的難度、門檻;積極來說則是提升了閱讀的接受度。作者輕易、巧妙地帶領讀者進入主題,體悟作者所要傳達的想法或道理。 

以國中教材中,大家耳熟能詳的藍蔭鼎<飲水思源>為例,文章前大半敘述老人以感恩的心尋找水源的故事,最後結論才點出「飲水思源」之主旨。前面的故事不過是「埋」伏的小「兵」,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出「伏」在暗處的主「將」。 

總之,什麼題目配什麼開頭法,並沒有一定規則,重要的是靈活運用。破題法和冒題法當然無法同時使用,但皆可搭配「設問法」、「名言錦句法」等交互穿插,效果會更好。什麼起頭都可以,只要能貼切,就能「頭頭」是道。

資料來源:聯合報94/12/7 C8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金華國中老師姚舜時 

大多數同學會覺得論說文很容易寫,只要按照課堂上教的章法結構,或用四段式的「起、承、轉、合」,或三段論式的「合分合」,先開門見山或解釋題義,結尾總結,說說大道理、呼呼口號,就可以了。其實同學可能只是言之有序,但要言之有物就不那麼容易了! 

寫作文首先要做好「審題」的功夫。例如題目是「欣賞就是快樂」,文章主旨應該是「懂得欣賞便能獲得快樂」,如果只說明什麼是快樂?如何欣賞事物,那就離題了。

至於現在的新題型,有引導思路的說明,還有寫作的要求等,雖然比較不容易看錯題目,但由於必須閱讀的材料增加,仍會有抓不住要點,或寫不周全的問題產生。例如試題:放學之後,要求考生寫一篇涵蓋下列條件的文章:1.描述放學後大致的生活作息,或是某一天放學後的生活情形。2.請寫出其中的心情及感覺。3.不限定是現階段的放學之後。

若只描述放學後的生活作息,卻沒有寫出其中的心情及感覺,想得4級分以上是不可能的。

至於論說型的文章,若是單項型的題目,雖然比較簡單,但一定要弄清楚題目的要旨為何。以「分享」為例,可以把論述的重點放在「因為有分享所以能獲得」上,再舉言例、事例加以佐證。

雙項型的題目比較複雜。大致上分為四類:
1.並重關係,例如「看重自己,關懷別人」,兩者同等重要,所以須分別強調兩者的重要性,且缺一不可。

2.對立關係,
例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謙虛與驕傲」等。

3.比較關係,例如「心動與行動」,須說明要心動也要行動,且不可只心動而不行動,兩者有一項是更為重要的。

4.因果關係,例如「有禮貌,受歡迎」,可「由因到果」來寫,也可由果推出因。

多項型的題目,雖不多見,但若能將此種題目表達清楚順暢,相信寫其他兩類也就沒什麼大問題了!多項型的題目,通常各項之間都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寫作時,要闡明彼此的關係,將每一項配合中心旨意,貫串成有意義的話。其次看題目是「並重關係」、「比較關係」……,按照前段所說的方法書寫。而且需要合宜的例證來加強論點,有力的言例來增加氣勢囉!

例如寫「公平、公正、公開」,先要說明凡屬於公眾共同的事物,大家都期望能獲得公平、公正、公開的待遇,這三者是並重的關係,可以舉張釋之執法、包公斷案、考試招募人才為例,最後以「公平對待人,公正處理事,公開宣示公理正義」作結。

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一篇文章能明白題義、抓住題旨,就已成功一半了,所以由審題可見真章了。
 
【2005-11-30/聯合報/C8版/教育.文化】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市明湖國中老師施教麟
  
唐太宗在位時,曾和三百多名罪大惡極的死刑犯訂下約定,允許死刑犯回鄉和家人作最後的訣別,並在約定期限前回來赴刑。時日一到,沒有一個死刑犯逾期遲歸。這事件後來被美化為死刑犯被唐太宗的恩德所感召,作為唐太宗德政之一而流芳後代。 

但是三百多年後的宋代歐陽修有了不一樣的見解,他批評這是唐太宗和死刑犯互相揣測對方心理,唐太宗想博取美名,而死刑犯冀求能因「守信」而免除一死,上下交相利用罷了!歐陽修還提出「殺掉一半回來報到的死刑犯,再放另一半回家」的方法,以這些死刑犯還會不會回來,來檢驗唐太宗真能以恩德感召死刑犯否? 

這就是歐陽修著名的『縱囚論』,如果套以法律名詞,稱為「翻案文章」。在論說文上,它屬於「先破後立」式,也就是以一個大家都認定的事件為主,先「破」除眾人的一般看法,再「立」下自己的理論。 

通常翻案文章的結構為── 

情境假設(事件)──說出不合理處(破)──提出自己的看法(立) 

這種「先破後立」式的論說文結構,在國中階段可用來撰寫以「名句格言」為題的文章,藉以訓練學生的思考判斷能力。像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志者,事竟成」、等題目皆可。因為所有的「名句格言」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那時那地適用的格言,此時此地可能就講不通了。如「一分耕耘」,真的就有「一分收穫」嗎?「有志者」真的「事竟成」嗎?真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嗎?真的「打是情」、「罵是愛」嗎? 

更何況「名句格言」彼此間常有矛盾現象。例如:要人冒險向前時,就鼓勵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希望他人知難而退、不要有無謂犧牲時,又告誡他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忠臣不侍二主」用來讚賞部屬對長官的忠心,但勸勉他人離職跳槽時,「良禽擇木而棲」就出現了。 

較高層次的論說文寫作訓練,除上述歐陽修的『縱囚論』外,王安石的名文『讀孟嘗君傳』也是典型的翻案文章,這不足百字的短文常出現於閱讀測驗,相信大部分國中生都有印象。 

因為有「破」的高潮,所以可以避免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歌頌格言,讓人耳目一新你的論理爆發力。往後,若有「不」入流「不」入時的「格」言題目,讓你感到「格格不入」時,不妨把握下列方向行文: 

解說題意──破(提出不合理之處並舉例)──立(重新定義,或提出方法) 

一回生兩回熟,現在就找一個「格言」試試身手吧! 

【2005-11-23/聯合報/C8版/教育.文化】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國中陳美岑老師
 
 如何寫好一篇文章,平常寫作練習時就得注意文筆的潤飾。 

1.敘述流暢緊湊,避免口語化:
網路聊天的頻繁創造了「火星文」,也連帶影響學生作文趨於口語化,如:啦」、「囉」、「耶」、「然後」、「不過」之類的助詞、語氣詞及連接詞過度使用,斲喪了文意的流暢性;「作文」跟「說話」雖然都在表情達意,但,作文要簡潔扼要,句型結構遠比聊天內容嚴謹。 

2.精確使用詞彙及成語,讓文意簡明清晰:
九年國教的語文課本中,已學過的詞語數量並不算少,只是學生真正應用到作文上的太少;如果將新學會的詞語試著用到寫作上,文筆定會生色不少。再者,適時運用成語,可使句子避免流於拖沓煩瑣,文意簡潔流暢,自然討喜。 

3.善用修辭,增添文采及氣勢:
不管什麼文體都可以藉助各種修辭法作更精彩的陳述;記敘文中因為誇飾或譬喻的運用,可製造豐富的趣味效果;轉化修辭足以讓描述的對象生動逼真;抒情文使用排比修辭,可以讓情感表現得更淋漓盡致;使用象徵或比喻,讓情意婉約,令人低迴;論說文引用佳句名言,讓自己的闡論更具說服力;使用排比修辭,營造磅礡之氣勢,可撼動人心;所以,修辭是絕佳的彩妝,它會讓你的文章閃亮動人! 

最後提醒,唯有不斷從閱讀中欣賞、評論,才能淬煉出更上乘的作品! 

【2005-11-16/聯合報/C8版/教育.文化】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