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花的碎念:
(2013.9.25)無明資料整理中.....
【聯合報╱張作錦】2010/12/23
 
 
──由此想到外國人造成「敦煌學」的歷史往事

敦煌莫高窟的文物是中華文明的具體證明。但是這些文物的精華,卻在英國、法國等外人的博物館裡。

莫高窟第十七窟的「藏經洞」於1900年發現後,官方雖然得到報告,但不聞不問,而西方人卻聞風而至。以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和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為首的各國人等,以巧取豪奪的方式,幾乎把藏經洞的精華文物搬運一空。這些文物在西方國家級的博物館和圖書館展出,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和研究,「敦煌學」於焉誕生。

國人有譴責彼等為強盜者,他們回應,如果不是他們,會有「敦煌學」這個名詞嗎?2000年盛夏,全球各地學者專家五百人齊聚敦煌,隆重舉行「藏經洞發現暨敦煌學一百周年紀念大會」。

歷史自身並不重演,是愚人重演了歷史。「蔣介石日記」的事,也許能驗證這句話。蔣經國故去,台灣大力「去中」、「去蔣」,卸下「大中至正」牌匾,慈湖撤哨,拆除兩蔣銅像,一時風聲鶴唳。如果「蔣介石日記」不適時「流放異國」,今天下場如何?殊未可知。

一手經辦此事的蔣方智怡,並不是隨便找一個「外國機構」存放先人的日記。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有一流的技術,有一流的管理,也有一流的學術地位。

因為有一流的技術,才能把部分發霉的、快要風化的、黏在一起揭不開的日記,花了一百多萬美元,一一修復,並製成複本。

因為有一流的管理,才能在一定的溼度和溫度的環境裡,循合理的制度,開放供各方學者閱覽。

因為有一流的學術地位,才能被中西方學術界接納,紛紛遠來取經。

從「蔣介石日記」中找材料,寫中國近代史的人日眾,蔣日記成了顯學,台灣這才發現它的重要性。於是有人說,這是國家的財產,應該回到台灣。蔣方智怡與胡佛研究院所簽之約,本就規定「暫存」,隨時可以回台。但回台放在哪裡?國民黨黨史會隸屬於文傳會之下,包括主任和職員總共兩人。而且自己「家無恆產」,還寄身於「張榮發文教基金會」的樓上,據說屋主已表示希望儘早搬遷。

要蔣日記「回家」的人,不僅要想到把它安置在哪裡,還要想到怎樣充分利用它。日記自公開閱覽以來,大陸學者已發表的研究成果似乎優於台灣,可見我們對它是否重視,與它典藏在哪兒關係不大。

還有一點必須想到的是,民主已成形的台灣,若蔣日記回來,又逢政黨輪替,日記會不會再度流亡?既然說它是國家文物,就應該在制度上、法律上,給它一些保障。

今天對「蔣介石日記」爭相發言的人,爭繼承權的人,就像當年罵斯坦因與伯希和是強盜的人一樣,事前好像都沒有做什麼事。

迎蔣日記回故國,先做好準備吧!

【2010/12/23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050209.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2/21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清大教授江安世建立史上最完整的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地圖」,對解碼人類大腦很有幫助。圖為果蠅大腦的58條神經束,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神經束。 圖/江安世提供
 
許多科學家常以小鼠和果蠅的腦作為人腦的先驅研究,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最近完成果蠅腦內大多數的神經細胞連結研究,建立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地圖」,這將是「解碼人類大腦」的重要第一步。

 
江安世的研究於本月二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期刊,美國紐約時報十四日也以全版報導。

 
江安世解釋,果蠅和人類的大腦結構類似、發育有共通性,且兩者所使用的神經傳導分子也有六種相同,「了解果蠅的腦」可說是研究人腦的指標。

 
江安世的研究團隊用「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方法「解構」果蠅腦,他們先理解每一個單元的特性,再把它們重組起來。過去三年內,研究團隊獲得一萬六千顆果蠅腦神經細胞的高解析3D影像,超過果蠅大腦的十分之一;並把每顆神經細胞都編上一個識別條碼,方便電腦運算。

江安世透過綠色螢光蛋白,標記連接果蠅大腦左右兩葉的神經元,最後建立完整的神經網路地圖。 圖/江安世提供

 
他們還發現,果蠅腦中具有四十一個「局部運作單元」,六個「轉接區塊」,之間共有五十八條神經纖維束相互連結。

 
研究團隊證實了果蠅腦袋的運作並不是一台「超級電腦」,而是許多互相連結的「地區工作站」。江安世說,果蠅腦部的運作可以透過內部單元互相連繫、執行特定功能,例如視覺就是三個運作單元聯合構成;也可在接受外界訊號後,分散在整個腦中處理,所有腦中小單元的合作就像許多人在網路世界中交換資訊、串連,達成一個共同目的。

 
「人的腦袋究竟怎麼運作?」是科學家都想了解的問題。江安世指出,光了解人腦各區域的重要功能和細胞重要特性還不夠,還要知道神經細胞間的連繫和傳導才行。在建構果蠅大腦神經網路地圖後,江安世認為他們對於「突破」有千億細胞、更複雜的人類大腦,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研究方法。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89727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12/20 13:05 李威翰

 

(法新社巴黎19日電) 今天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指出,地球生命在大約30億年前戲劇性暴增,可能是因為原始生物能以較有效的方式從陽光獲取能量。

 

這個結論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總結得出,他們建構了「基因組化石」數學模型,輸入現存的1000組關鍵基因,計算如何從遠古時期演化。

 

研究指出,整體生命基因組在33億年至28億年前暴增,現今物種的27%早在當時就形成。

 

科學家說,生命暴增,大概要歸功1種叫做「現代電子傳遞」(modern electron transport)的生化過程。

 

這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功能,包含細胞膜內的電子移動,對於植物和部份微生物尤其重要,讓它們能以光合作用從太陽光獲得能量、呼吸氧氣。

 

這個科學家稱作太古宙擴張的大變化,在發生後大約5億年,又出現所謂的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Event),也就是地球大氣層氧氣含量逐漸增加。

 

大氧化事件可能是地球物種最大的更迭時期,不需氧氣的原始生物或微生物凋零死亡,取而代之的是體型更大、更聰明的有氧生物。(譯者:中央社李威翰)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0/19/2jb8n.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10/12/21 11:45 洪秀玲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台北報導】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藏有更多的超巨大星系。中研院今天發布新聞表示,透過最新改良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可以觀測到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超巨大星系「次毫米星系」,天文學家並推測,此類星系的數量,可能超過之前天文學界的估算。

 

中研院表示,次毫米星系出現在宇宙大爆炸之後20到60億年間(目前宇宙年齡推測約140億年),地球上所看到的其實是早期遙遠的宇宙所傳來的影像。

 

雖然次毫米星系比我們的銀河系明亮數千倍,但因發出的可見光幾乎全被大量塵埃吸收,需透過遠紅外線或次毫米波(submillimeter array),才能見到塵埃被加熱後放出的熱輻射。

 

這些古老星系正經歷最劇烈的生命階段,有的以無比的速度製造年輕恆星,有的其核心有著超大質量黑洞,今日宇宙中所有的大型星系都曾經歷這些過程。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為豪博士最近主持一項跨國研究計畫,運用最新改良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觀察到新的次毫米星系(dusty galaxy),這是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超巨大星系,其光芒被深厚的宇宙塵埃阻隔,不易透過一般可見光天文望遠鏡觀測。

 

此篇研究已於2010年12月16日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雜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1/115/2jdk6.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10/12/16 10:59 莫聞
認股搶救彰化溼地、白海豚 第二波行動目標50萬人

本報2010年12月16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陶曉航報導

 

今年4月,國內環保團體發起搶救白海豚、環境信託認股行動,希望藉由小額募款購買土地的方式,保護彰化沿岸溼地免於國光石化開發的破壞,進而推動台灣環境信託的實際案例。今年6月,第一波信託人次達4萬,認股的金額高達1.8億元。然而,內政部營建署以未取得國有財產局的土地讓售證明文件為由,擱置申請。但民間團體再接再厲,推動第二波認股行動,希望認股人數在年底衝破50萬,向政府再次提出訴求。

 

認股行動發起團體之一的荒野保護協會,本周六(18日)於台北市松壽廣場,將舉辦「白海豚行動日」(http://e-info.org.tw/node/61701)相關活動,包括認股人組隊競賽、「孕育新生119」彩繪活動、白海豚彎進總統府等。

 

環境信託 為龍貓買下森林

 

荒野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在日本,許多兒童看了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龍貓」後,希望當森林存在,會有龍貓跑出來。因此,家長們便成立了基金會,透過小額募款的方式,買下許多森林。

 

同樣的,「英國也針對生態、古蹟、地形地貌等有許多環境信託成功的案例」,賴榮孝表示。這次的白海豚環境信託,期望以小額募款的方式,買下開發預定地的部分區塊,作為當地生物的庇護所,進一步阻擋開發。

 

119 急救美麗溼地

 

白海豚環境信託認股行動的單股金額為119元,希望以急救的概念呼籲大眾。賴榮孝表示,彰化大城溼地生態價值極高,原本應於今年2月公告為國際級重要溼地,但由於當地政府與國光石化產業的壓力而延宕。原屬亞洲四大溼地的大肚溪溼地,開發為彰濱工業區之後,生態的破壞殆盡。

 

賴榮孝表示,「彰化國光石化工業的開發,也將對當地環境居住安全、傳統文化產業、居民健康、海岸生態造成大規模的衝擊與傷害。」

 

參與信託 將影響力由自身擴大

 

賴榮孝相信,實質行動與觀察、體會,是環境保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他非常鼓勵志工們帶著朋友家人一起參與,並將影響力由自身為中心向外發散擴大出去。第二波白海豚認股到今年12月底,透過網路串連、訊息發佈等,期望達到50萬認股人次。

 

※ 全民來認股‧守護濁水溪 http://et.e-info.org.tw/node/119

 

※ 荒野保護協會白海豚行動日http://e-info.org.tw/node/61701

 

※本文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台北市大安社區大學開設「環境大聲公」課程之實作作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6/109/2j3s2.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旺報 更新日期:2010/12/14 02:53 記者吳靖雯/綜合報導

旺報【記者吳靖雯/綜合報導】

「四大名著」研究學者汪宏華日前撰文指出,《三國演義》為了迎合擁劉反曹的正統觀,對張飛之死進行隱諱處理。實際上,張飛會遇刺除了「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的內因,還有缺點遭人利用的外因;除下屬范疆、張達近身操刀,還有劉備和諸葛亮的遠程攻心。

汪 宏華認為,張飛結義、參軍純粹出於一番熱血與豪情、動機無為,甘願鞍前馬後做小弟;卻錯在以為自己的子孫也會永遠甘居人下、忠於劉姓;以為兄長劉備會永遠 仁義守誓。照理三人結義,其後輩就應同享皇位繼承權,只需遵循「立長、立賢」的規矩。但劉備作為大哥、既得利益者,無法接受三姓共治,因為這會威脅到劉禪 的繼承權和統治權,破壞皇室宗親的單姓血統。

汪宏華表示,劉備於是想到借刀殺人之計,再以「雪仇」名義獲得獨生,同時贏得朝野上下同仇敵愾 的士氣與民心。諸葛亮依照主子的意思,撩撥、膨脹二人的偏才,就讓他們死於非命:關羽的正才是「義」,卻偏好逞勇,缺點是剛而自矜;張飛的專長是「勇」, 卻偏好耍智,缺點是暴而無恩。這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欲使其狂,先使其盲」的道理。

汪宏華指出,在羅貫中看來,關羽和張飛的偏才和個 性原本可愛、有益:關羽「千里走單騎」、「土城約三事」與張飛「陸路取西川」均成千古美談。這說明個性太過反成缺點。實際上,在害死張飛的過程中,劉備不 僅是旁觀者、縱容者,還是積極的操刀人。表面上,他不贊同孔明送酒給瓦口隘的張飛,以免他貪杯誤事,實則並未阻止,還只管增派魏延去助張飛成功,未捎去半 句少飲的囑託。一揚一抑,後果可想而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4/140/2ixsp.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視 更新日期:2010/12/15 15:01

中國的陝西西安,除了兵馬俑之外,又出現另一個驚奇發現,那就是一碗肉湯!這碗骨頭熬成的湯,被放在一個青銅器當中,距今已有兩千四百年歷史,沒想到打開來的時候,竟然還有半碗沒蒸發!

放了兩千多年的剩菜,原來長這個樣子!這個直徑24.5公分的青銅鼎,12號在中國西安出土,沒想到考古學家一拿起來,覺得裡面有液體在搖晃,才把它打開。結果赫然發現半鼎的肉湯,甚至還有幾塊骨頭泡在裡面。

目 前全中國最古老的肉湯,不是煮來喝的,而是陪葬品,旁邊還放了一碗美酒,要給死者享用,這個陵寢的主人,可能是戰國時代秦國的貴族或軍官,至於為什麼放了 兩千四百多年,還能留下半鼎的湯?專家說,是因為陵寢幾乎是密閉空間,而銅鼎本身也經過密封,才沒有蒸發,只不過,到底是牛肉、雞肉還是豬肉湯,還有待進 一步的檢驗才會揭曉。(民視新聞李漢威綜合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5/11/2j0xe.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Wnews更新日期:2010/12/14 11:14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四川達州宣漢柏樹鎮一位民眾發現,家裡有一本非常奇怪的書,除了幾個字能辨認之外,其餘數十個均無法考證。文物專家看完後表示,此書應屬於消失的禹王碑拓片。據說,禹王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未破譯,有中國古文字學家鑽研3年,也只認識3個字。

 
《華西都市報》報導,「天書」主人王體文介紹,這是他家祖輩傳下來的。書為傳統的線裝本,封面印有布料一樣的網狀花紋,整本長約40至50公分,寬約30公分,共20頁,70多個字。書前幾頁是隸書體文字,部分可辨識,其餘文字很奇怪,到目前為止,沒人看得懂。

 
書中其中一頁有兩行文字:「古帝禹書此碑於南嶽碧雲,宋朱晦翁張南軒尋訪此。」宋朱晦翁就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張南軒也是張栻,是與朱熹同時代的著名理學家。文管所專家稱,這本「天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而是一本古代碑刻拓本集子。

 
除去無法辨認的「天書」拓片外,還有一些可以辨認的隸書體文字拓片。經查閱相關資訊,這應該是屬於清朝後期的成書。專家介紹,禹王碑最早發現於湖南碧雲峰,曾幾經失傳。

 
相傳禹王碑是為大禹治水時所立,因史料記載母碑位於衡陽岣嶁,又名岣嶁碑。碑文分9行共77個字,形如蝌蚪故被稱為「蝌蚪文」,但至今未被破譯。據說,中國唯物史觀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學家、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郭沫若,鑽研了3年,也只認識碑文中的3個字。

 
專家說指出:「作為一個完整的拓片,此書具有非常珍貴的文物價值,禹王碑本來就非常重要,它的拓片也就珍貴,王先生所收藏的拓本應該說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4/17/2iyg2.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置頂到2011/1/27

最新消息

2010/12/29
請補充口頭報告時所多出的內容,初步書面報告若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亦請補足。請於下週三將書面報告提交出來,以進行投票,選出最優的一組交給圖書館。  
 
2010/12/28
我發現大家在撰寫心得時,變成各人獨自撰寫心得,然後交給組長統整。這並不是我所希望達到的結果。既然分小組,最重要的便是「小組討論」,因此請依照下列模式(或相近的模式,例如討論過程對話錄)來進行。以「玉想」一書為例:

閱讀書籍(書名):_____
指定導讀(1-2人,按實際上所分配的閱讀人數多寡而定):王大名
書籍內容簡介:_______
導讀者的心得:_________
綜合討論:
    這個部分可以嘗試的方向包含:1.其他組員聽了導讀者的心得後,所得的感想或疑問;2.導讀者拋出問題,由組員來討論,並記錄其結果(等同於「討論議題」);3.其他也有閱讀,但非指定導讀,可是也想提出自己的見解者所提的內容;4.其他可以引起大家討論的文句。

口頭報告時,原則上就是依循著上述所列來進行。最後報告完畢的那一組,記得要提出問題來與大家討論,或是問大家有沒有問題或意見要發表的
,依剩餘時間的多寡而定,大約提問1-3題左右,最少要有1題
 
這個部分的程序等同於將小組內的綜合討論擴大為與各組之間的交流。但我也知道大家可能無法臨時性發言或提問或回答問題,所以各組可以事先尋找樁腳來套招,以免冷場(但不能找同組的人),功虧一簣。有提問者或主動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與發表小組呼應的,加分。

另外,若不依上述表列來記錄於書面上的話,亦可將討論過程以對話方式(例如:五號周小川說:「oooxxxxxxososodoso。」六號孫小連說:「我同意你的說法,不過我覺得KKKKLLLDSSDFSDFS。」七號張小言說:「我不這麼覺得。我反而覺得HHKDSUFKSJDFK。」)記錄下來,然後在對話最後以段落方式將全組意見整合在一起即可。總之,「討論」最重要,請將你們的「討論」突顯出來,讓我覺得你們真的有討論,即使只有十分鐘也好。

 
2010/12/14

我發現最後一次班會課在12/29,原本打算1月份再開始口頭報告的機會沒了。因此大家要趕緊把「書」讀完,於班會課當天進行各組口頭報告(以十分鐘為限,逾時下台)。將全程錄影

 
一魚多吃
 
1.配合學校讀書會比賽活動
(入選者可記嘉獎)
2.視作一份國文科報告(作文)
3.配合校慶藝文作品展示,擇優參展(可記嘉獎)
4.討論過程中,個人若有深刻體會,可自由撰寫心得,並參加下學期的中學生網站閱讀心得比賽。
5.配合作家來校演講,表現優秀者可以獲得機會,與作家面對面。
 
 

活動計畫


 
一、階段性任務
 
(一)引子(印象曉風):閱讀新聞,透過新聞認識作家的一面

 
1.方式:
(1)蒐集台北兵工廠綠地保留與否事件的新聞報導,並對事件加以評論
(2)透過此新聞事件,你對張曉風的認識為何?
 
2.報告呈現:
(1)規格:A4或A3(單張海報也可矣)
(2)形式:可以用段落方式繼續綜合討論的結果,也可以用署名方式條列各人的想法
(2)內容:需包含對(a)新聞事件本身的評論,與(b)新聞中的張曉風印象
 
3.預定完成日:
 
4.實際完成日:
 
5.獎勵:擇優參與校慶(2010/12/10)藝文作品展示

 
(二)作品評析與作家探討
 
1.閱讀資料:玉想(LtB1)、孔子點名記(LtB1)、霜橘、地毯的那一端、許士林的獨白、給我一個解釋(HlB6)、詠物篇
 
2.閱讀資料的下限:
(1)必選:由玉想、孔子點名記、給我一個解釋中,三選二
(2)自選:由霜橘、地毯的那一端、許士林的獨白、詠物篇中,四選一
(3)如果全部都要探討的話也可以,不限制。但請注意時間分配。
 
3.參考資料搜尋:
由於作家成名已久,網路上會有許多相關的資料,如作品風格的探討,作家生命或創作歷程等,族繁不及備載。此網路資料的部分不限制,但不可全盤照抄的交出來,請加以整理,去蕪存菁,甚至加上各人的理解、評點與詮釋(重點在小組討論)。
 
4.報告的重點
 
(1)作品評析:
  (a)客觀的:包含作品風格、技巧、篇章佈局、修辭等,與平日上課時老師講的接近。
  (b)主觀的:各人閱讀作品之後的心得(含感受體會、聯想的個人經驗、思考所得等)。
 
(2)作家認識:
  (a)客觀的:可將網路或書籍等搜尋之資料列在此。但務必加以整理後(如挑出簡體字、錯字、字句不通、邏輯謬誤處等)呈現,未整理者大扣分。
  (b)主觀的:個人閱讀作品或參考資料後,對作家的印象與認識。
 
4.規格:按例,A4或A3紙張(單張海報亦可),其他規格紙張一律退回
 
5.預定完成日期:2010/12/13
 
6.實際完成日期:看各組時程,預定檢查日(延期一次):2010/12/24
 
(三)書籍閱讀(reading a book)
 
1.規格:A4或A3,援往例
 
2.內容:可依中學生網站閱讀心得比賽格式撰寫,內容包含:書籍內容大意、名言佳句(亦可省)、評析與心得、討論議題與討論結果
 
3.書籍:任選一本張曉風著作加以探討(建議由篇章衍伸,則不需從無到有,重頭來過。例如由〈玉想〉一文而選擇閱讀《玉想》一書)
 
4.比照第二階段篇章評析
  
二、討論過程:需有「指定導讀」最少一人。
  
 (1)「導讀」者的作用在於小組討論發揮拋磚引玉之作用,先簡略介紹作品內容,接著率先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組長再要求各組員發表心得並進行討論。
 
 (2)其他工作分配:紀錄、資料整理、美工設計(人數不拘),各由組長分配與監督。
 
 (3)討論時程:由組長控管。個人評分標準會依職務輕重而酌情加分。
 
三、口頭報告
 
1.報告日期:2010/12/29班會課
2.報告時間:每組最多十分鐘,逾時三十秒,強制下台
3.報告內容:
 (1)作品介紹
 (2)閱讀心得
 (3)討論議題與結果
 (4)強力推銷所閱讀的書籍
4.報告方式:多元,由各組自由發揮。講述式、PPT、表演皆可。不限制。
5.報告人員:可一人,可多人。但須注意避免冷場。
 
 備註:
1.口頭報告當天需有初步的書面報告呈現。
2.書面報告於口頭報告結束後一星期繳交。

 
四、投票
 
1.全班每人一票。
2.自己所屬組別不能投,只能圈選其他三組。
3.各組書面報告張貼於布告欄,或展示於櫃上,供全班欣賞。
4.最高票的那一組,呈交給圖書館,參加讀書會比賽。
5.預定完成時間:口頭報告後一週。

 
五、心得撰寫與書面報告修正
 
1.預定完成時間:寒輔。
2.書面報告若有不完善之處,可利用寒假輔導加以修正。若有討論過程的照片,可於此時補充於報告最後,並加以美工設計。
3.全班每人都要撰寫心得一份。
4.心得內容包含:讀書會討論過程、花絮、爭吵、克服困難、抱怨、成就感、紀實等血淚史。不接受歌功頌德(因為全都一個樣兒)。
5.心得撰寫格式:A4紙,新細明體12(可手寫,但一樣要用A4紙),記得要署名字、班級、座號。
6.心得字數:至少250字。


 
六、報告繳交
 
1.報告內容:以上三階段討論內容+每人心得+花絮
2.封面:請列出班級、組別、組員名單(職務分配可列於各階段任務之處,或統一列於封面頁次頁)、指導老師及大標題:國文科「印象曉風」讀書會報告
3.每一頁都要編頁碼
4.繳交時間:下學期開學隔天

 
七、評分比例

 

小組50%
個人50%
(心得+個人加減分)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蘋果日報 2010/12/14

【何柏均、李姝姮、方佳怡╱台北報導】台北縣一 名獨自扶養子女的婦人昨領取2萬1千元生活費,卻不慎將裝有手機、金錢的包包遺失,她趕緊撥打自己手機,一名女子接電話後表示會送到警局;婦人原想包紅包 答謝對方,未料對方自稱是法律系畢業,要求十分之三報酬、6300元,婦人雖苦苦哀求「能不能拿少一點?」但對方堅持拿6千元,在旁協調的警察看了不禁搖 頭:「現在的人眼中只有錢嗎?」

 

遺失包包的李姓女子(44歲)昨向《蘋果》投訴,她從事會計工作,幾乎是她獨力扶養念大學一年級的女兒及高 中的兒子,為方便照顧子女,選擇在家接案、擔任SOHO族,平均月收入3萬多元。她昨天傍晚騎乘機車去接兒子放學,並領取2萬1千元準備支付水電等雜支, 在行經土城市裕民路、捷運海山站附近,掛機車前座吊掛勾的包包突然掉落,遭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畢業的潘姓女子(28歲)拾獲。

 

撿錢者稱法律系畢業

 

李婦指出,由於遺失的包包裡,除2萬1千元生活費,還有證件、手機、住家鑰匙等財物,立刻以兒子手機撥打自己手機門號,潘女接聽後指稱拾獲其包包,約她於廣 福派出所交付,她原本慶幸包包失而復得,欲包紅包答謝,未料潘女自稱是法律系畢業,主動要求6300元、十分之三報酬。

 

李婦不懂法律,以為自己聽錯了,雙方在警局碰面後,她向潘女求情,說自己一個人撫養小孩,「能不能不要拿3成?」未料潘女堅持一毛不能少,警員聽了也幫忙求情說:「一定要要 求這麼多嗎?不要這樣啦!」但潘女卻冷漠地回說:「我去問學校老師可不可以這麼做。」警員聽了也不敢再幫腔,李婦聽了也十分心酸。警方指出,《民法》如此 規定,他們只能道德勸說,無權干涉。

 

「教育到底是怎麼了」

 

經半個多小時談判,因李婦沒百元鈔,最後潘女才願妥協只拿6千元,李婦心想,「一個孩子每月生活費是6千元,但『遺失』6千元,總比遺失2萬1千元好」,於是給了潘女6千元並致謝,潘女拿了錢頭也不回就離開,讓一旁協調的警察也直搖頭嘆氣。

 

李婦感嘆說,她一直教導自己小孩要拾金不昧,潘女自稱是法律系畢業,卻沒顧及情理,「現在的教育到底是怎麼了?」她認為法律系教授除教導法律,也應該教導一些道德觀念。

 

對此,教育專家吳娟瑜感慨地說:「懂得物歸原主代表有良知,但主動說出口要錢,這態度就有失敦厚。」她表示,在人際關係裡,相互扶持、相互關心、善良友愛, 才是正確價值觀,但接連發生大學生撿到錢向失主索報酬事件,顯示社會越來越功利、太以錢為重,她給年輕人建議:「不管失主有沒有給酬賞,都不應該主動開 口,才是禮貌的表現。」

 

留置權不應用於弱勢

 

台大社工系副教授王雲東表示,隨著社會變遷,不可諱言功利比率上升、道德下降,學 生容易著眼功利色彩,只問行使留置權違法與否,而忽略此舉是否「道德」。他說,社會功利色彩濃厚當下,若是留置權不再,可能拾獲者更不願意把錢交出來,因 此,他認為是否有可能在法律設計上能夠周詳,如留置權是否不要用在弱勢人身上等。

 

律師廖芳萱表示,只要撿到錢的人有通知失主,或向警察機關報案,就不算侵占,可向失主主張取得一定報酬及留置權,根據《民法》第805條規定,拾得人要在6個月內請求報酬十分之三,若對方未給報酬,拾得人就對遺失物有留置權。

 

撿錢糾紛事件簿

 

★2010/10:台北市兩名大學生撿到機車騎士遺失的錢卻不撿皮夾,一名目睹警官見狀上前攔人,兩名大學生卻回答:「我們可以拿3成吧?」被警官帶回警局告誡「不要侵占遺失物」。

 

★2010/09:成功大學一名女學生不小心在校園遺失裝有4萬元的錢包,撿到錢包的學姊打電話要求3成報酬,否則行使《民法》中的「留置權」,不還錢給她。事件揭發後,學姊不再要求3成報酬。

 

★2010/02:基隆市一名男子撿到內有兩萬多元的皮夾,因忙著談生意未交付警局,結果被控侵占遺失物。檢察官認定他「有歸還意願、無侵占意圖」,處分不起訴。

 

★2009/04:基隆市一名施姓婦人,目擊去寺廟拜拜的許姓母女撿到皮夾,卻把錢塞入口袋,她見義勇為要求母女將錢送到警察局,卻被罵多管閒事,雙方吵了起來。警方獲報前往,將許姓母女依侵占罪嫌移送法辦。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4/143/2iy3z.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2 Sun 2010 17:20
  • 銘言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沒發現SOS 生被打到尿失禁
 
中時 更新日期:2010/12/12 02:26 葉芷妘/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葉芷妘/台北報導】

 

「我以為只會被打一次,沒想到從星期四下午把我打到星期五下午,每節下課時間我都想要跑去校長室旁邊躲起來,讓他們不要找到我。下課前,我用拖延戰術暗示老師,如果有同學要打我,我該怎麼處理,可是老師沒有發現當時我透露求救的訊息。」人本教育基金會中部辦公室工作人員曾芳苑表示,這位被霸凌的同學被打到尿失禁,老師都還沒發現。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批評教育部用各種不同政策名稱做校園輔導,包括友善校園等政策,但卻遲遲沒有新的人力進駐,國中每十五個班僅配置一位輔導老師,平均五百八十位同學共享一位輔導老師。

 

很 多被霸凌的個案,老師應該都可以及早發現,但是都錯過時機。馮喬蘭表示,校園資源系統要更完善,輔導資源和學校社工都要增加人力進駐,並結合社會資源。她 強調,雖然有家庭教育中心、青少年福利中心等相關教育機構,但學校是學生一天當中待最久的場所,不是所有工作都由老師來做,是要讓學校機制來協助學生,安 排專業諮商輔導人員進駐校園。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秘書長符慧中則表示,台灣政府缺乏社會教育,太多家長不知道怎麼跟小孩對話,也不知道怎麼跟學校對話。再者,現在學生行為很多都超過老師的專業能夠輔導,應要有更多社工機構進駐。台大社工系主任古允文表示,過去台北縣市曾經有社工進入學校的措施,但僅只是做為學校和社區之間的橋梁,並非針對個案做輔導。

 

教育部長吳清基則表示,霸凌事件顯示學生在法治和生命教育的不足,已函請學校加強訓輔。他也說,社工是事後輔導的工作,積極面還是要從學校教育著手,並針對老師專業輔導知能不足的部分進行在職進修。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2/4/2itnq.html

 
求助難!580學生1輔導師 霸凌逐年增
 
TVBS 更新日期:2010/12/12 13:24

校園霸凌事件頻傳,今年登上媒體版面的就發生了5起嚴重的校園霸凌,可怕的是,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兒童受虐通報案件,和去年相比增加了4成,高達9千多人,而學生求助無門的其中一個原因,竟然是因為輔導老師的不足,平均每15個班級,580名的學生,分配到一個輔導老師!

 

日本校園謀殺事件為題材的電影告白,裡頭敘述著一名國中女老師的孩子,在校內被學生殺害,為了復仇,她在課堂上宣告將制裁學生,這部電影以第一人稱獨白呈現,揭開校園霸凌的狀況。

 

而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發現,國內兒童受虐的情況有成長的趨勢,因為光是今年情勢重大登上媒體版面的,就有多起。議員:「那你刀子,剪刀要做什麼?」遭霸凌陳小弟(2010.11.23):「就下次,要是他們再弄我,就把...。」

 

其中桃園一名小六的男同學,在校內被7、8名學生欺負,晚上睡夢中,還會不自覺出現防禦性的動作,目前還在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而這個月,桃園一名國一女生,被同班女同學聯手霸凌,4個人不但毆打被害人,甚至還把她推進廁所,強拍裸照。

 

而校園霸凌的案例會變多,主要是因為輔導老師不足,讓學生求助無門,平均每15個班級580名的學生,分配到一個輔導老師,也因此老師錯過及早發現的時間。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2/8/2iuez.html

 

何謂霸凌?家長團體:須清楚界定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2010/12/12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上午舉辦1212愛你一輩子志工大會師,由執行長蕭慧英(左起)、教育部部長室參事陳德華、總團長洪蘭、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等人,一同進行對話。謝國清對校園霸凌問題表示關切。 記者高智洋/攝影

 

對於教育部大動作處理校園霸凌事件,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贊同。但他建議,目前校園霸凌界定模糊,未來如果要研擬專法,什麼是霸凌必須清楚界定。

 

謝國清表示,校園霸凌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包括網路霸凌也是其中一種。站在家長立場,樂見教育部正視此事,但也建議教育部,研擬「校園霸凌法」時,應該廣邀專家學者,針對霸凌的種類與方式,做好清楚的區分。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則指出,校園霸凌是社會容易出現的現象,教育部的想法應該是如何預防而不是消滅。他建議,包括學生的法律觀念灌輸、有效阻絕校外幫派進入校園、增聘社工師與心理師,以及要求老師,要有管教比課業更重要觀念等,才能有效預防校園霸凌事件一再發生。

 

吳忠泰強調,如果制訂「校園霸凌法」是要進行管理與控制,那可以討論,教師會也願意提供意見,但如果教育部的想法是要徹底杜絕「霸凌」,可能就搞錯方向。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88068

 

校園霸凌者 教育部研法擬隔離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校園霸凌層出不窮,教育部傾向研擬「校園霸凌法」,並不排除參考國外作法,強制隔離施暴者。圖中是一位女同學,在廁所被同學掌摑耳光。 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于志旭/翻攝

 

桃園縣某國中女生遭同學霸凌,並強拍裸照,縣議員召開記者會後事件才爆發,引起社會輿論關注。據了解,教育部已經緊急找來25縣市教育局處開會,並傾向研擬「校園霸凌法」。

 

縣市若未徹底執行 可能扣補助款

 

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指出,已經請駐外使館收集資料,包括美國以及瑞典都有類似法令,未來將針對校園霸凌事件設立專法,甚至參考國外作法強制隔離施暴者。

 

為了有效防範,教育部將會把霸凌宣導與防制納入統合視導的重要指標,一旦有縣市未徹底執行,可能會扣減中央補助款。另外,學校是否有發生過霸凌事件,更是校長續任考評的重要指標,校長努力推動反霸凌與否,可能成為是否能續任的關鍵。

 

教育部長吳清基下周也會再次邀集25縣市教育主管機關共同研商,希望取得防制校園霸凌的共識,會後將由吳清基寫一封「致全國學校校長公開信」,要求學校正視校園霸凌事件。教育部更有意參考國外法令,研擬「校園霸凌法」,目前已經收集到15個國家的相關資料。

 

吳財順強調,研擬「校園霸凌法」,就如同性侵害防制法,針對校園霸凌的後續處理進行規範。目前的法令只能針對霸凌所造成的傷害進行刑事處分,但施暴者是否要「強制隔離」等,並沒有相關規範,未來草案出爐後,這些都納入其中。

 

每學期所有學生填生活問卷

 

他表示,校園霸凌預防重於治療,會立即要求各縣市與各級學校,每學期必須針對所有學生進行「生活問卷」,找出疑似霸凌的事件,另外也會要求學校必須設立霸凌專線,提供給所有學生緊急求助。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88065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話,真的挺令人毛骨悚然的。說學生「道德淪喪」,倒不如說是學校管教配套措施的不足,尤其是「零體罰」入教師法後,教師「體罰」(極端的零體罰是:任何處罰都不可以,只能規勸,不聽,你也拿他沒辦法。)便有違法、被告的危險,沒有管教權,又沒有相關的配套措施,諸如校警駐校、管教室、家長教育與家長管教不足時的相關法制等,標準的「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難怪許多老師會有擺爛心態:好吧,現在我管不了你(也不敢管你),那等你鬧大條一點,你就知道了。只是可憐了那位可能的被害者。這幾起霸凌,說實話,其實也只是學校無力管教學生的冰山一角罷了。
 
不過,比起肉體的霸凌,高中部分比較多見的是精神上的霸凌。相較於肉體霸凌,精神霸凌更難有證據,而且影響更深遠。肉體霸凌,至少有證據時可以將加害者繩之以法,精神霸凌則很難,多數人選擇隱忍,到最後反而造成其人格上的長遠傷害。精神霸凌的具體現象有:排擠、惡意玩笑或惡作劇、言語傷害(如對外表的嘲笑或批評)等。有些小孩很聰明,知道直接講可能會被抓,通常用影射的方式,造成當事者的不舒服,卻又無可奈何。肉體霸凌,至少有些人可能會反抗,即使反抗會失敗,但被精神霸凌者,則難以反抗,且很難得到支持。記得幾年前曾有外國的新聞,某學生便是因為同學在臉書或網路上辱罵他或用刻薄的話來說他等等,最後導致他自殺。肉體霸凌的被害者,有明顯的被害形象,精神霸凌的被害者則否,甚至被冠以反社會或精神狀況有問題的標籤。
 
當然,只要是霸凌便該譴責,並不是說肉體霸凌比較好,便可以被原諒。我只是要提醒,精神霸凌的問題比肉體霸凌的問題更嚴重,更不常上新聞哪!(日本的霸凌問題很嚴重,台灣校園問題應以日本為鑑。)
 
最近對刑法、民法很有興趣,想找個時間好好研讀一番。(現在想想,我不去讀法律系真是太可惜了。~~這是題外話。)順便在瞭解之後,可以判讀學生的某些行為是否違犯法律,在他們初犯時可以稍加提醒。當然,並不是要他們更加小心謹慎的去欺負同學,而是希望他們瞭解:這樣的行為是犯法的,不可取。感覺現在用「道德」去約束學生沒什麼用,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反正就是抱持著「天大地大我最大,千錯萬錯別人錯。」「就算我搞大了,還有父母當我靠山,安啦」的心態。所以這學期趁著上論孟之便,我便進行了一連串的相關活動,讓他們能夠「做中學」,雖然影響到後面的進度,讓我趕得很辛苦,但還是希望他們能有些體會。只是也不奢望全部或大多數人能懂啦!
 
 
碧人

 
以下是近日關於霸凌問題的相關新聞:(蒐集目的:做為小說創作材料的參考)
 
 
打人的照上學 被揍的躲家中
 
民代查霸凌 校方:勿找麻煩

 
中時 更新日期:2010/12/12 02:26 甘嘉雯/桃園報導

 

中國時報【甘嘉雯/桃園報導】

 

「議員,你不要找學校麻煩!」縣議員劉茂群調查桃園某國中女學生遭霸凌拍裸照事件,她嘲諷校方的態度 就是這樣,只說有通報教育處,但後續的配套都沒做。結果是打人的學生照常到校上課,被打的卻躲在家中身心受創,這段期間求助無門。她質疑若還有其他受害 者,學校這種不夠積極的態度,能給被害學生什麼幫助?

 

劉茂群指出,家長向她陳述案發後,學校只說已經通報教育處,小孩不敢上學,也沒有老師關心或是連繫,心理輔導也沒有。警方在受理報案後只做完筆錄不聯絡,打人的學生沒有受到應有的懲處。

 

據了解,被害學生家長於七日上午十點先帶女學生到醫院驗傷,中午到派出所報案,由女警陪同作筆錄。約下午一點學校獲悉此霸凌事件,兩點向教育處通報。劉茂群質疑學校為什麼不去正視校園霸凌問題,通報後到底做了什麼事?如何去改善?

 

「學生很單純,不知道打人拍裸照是犯法的事。」劉茂群說,參與的另兩名圍觀同學知道自己恐怕也有事,害怕得不斷哭泣。她知道學生並不是這麼壞,「她們就是不懂法律嘛,沒人教她們做了這些事的嚴重性。學校的品格教育到底有無落實,我真的很無力。」

 

劉茂群無奈地說,她想知道學校事後的處置方式,卻被拒於門外,「家長單方面的說法,我也必須去求證啊,但學校就是不肯面對;這件事若是事實,被害者該怎麼辦?」學生至今仍不敢到校,是否應在輔導轉學前,讓這些學生分班上課,也沒人說得清楚。她認為學校在迴避、粉飾太平。

 

「校園霸凌的申訴管道在哪?」「其他學生看到這件事情的發展後,會選擇隱忍還是把事情說出來呢?」劉茂群憂心地說,她也不滿警方受理案件後,沒有積極作為。

 

警方強調,會不定期到校園宣導安全,裸照部分確定沒被PO上網再刪除,後續也會有少年隊會查訪相關安全事宜,不會放任校園安全亮起紅燈。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2/4/2itnt.html

 
 
慘遭霸凌... 國中男險走絕路
 
 
華視 更新日期:2010/12/09 21:16
慘遭霸凌... 國中男險走絕路

新竹縣一名國中生,因為不堪長期遭到同學霸凌,在家中抽屜留下遺書,預藏了一把美工刀!幸好被媽媽及時發現,連忙跟學校反映,挽回一條十三歲的年輕生命。

 

孩子的書包一打開,美工刀一拿出來好幾把。孩子的抽屜一拉開,當媽媽的嚇壞了。竟然是兒子寫下的一張遺書和一把美工刀,遺書上面用鉛筆寫下,我死了,就不會再被欺負了。孩子,他怎麼了。

 

新竹縣一名鄒姓國一生,受不了在學校裡面被兩個同學盯上,專門欺負他,對他動手動腳,鄒姓國中生忍著,不敢講。媽媽早就發現兒子怪怪的,怎麼老是全身是傷,沒想到,兒子的委屈都在這一張遺書裡。

 

有 一天死了怎麼辦。看到兒子連刀子都藏好了!媽媽真的不敢相信,差一步,兒子就要做傻事。幸好及時發現,趕緊跟學校反映,別再讓孩子上學變成惡夢。孩子桌上 的許願星星,每一顆的願望,或許都是今天可以平安嗎。 (完整影音請見: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1012/201012090627636.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9/69/2ipb2.html

 

 噩夢不斷 被霸凌的小葉 選擇人間蒸發

 

中時 更新日期:2010/12/12 02:26 唐鎮宇/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唐鎮宇/台北報導】

 

「我跟他們無冤無仇,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打我。」國中二年級的小葉,在國一下學期一次午休時間,在學校角落遭同校學生五人圍毆,從此不願去上學,今年十月逃家至今音訊全無,成為中輟生。

 

單親家庭長大的小葉,從小學習跆拳道。紅帶的他,身手還不錯,但仍抵不過集體霸凌。第一次被霸凌,嘴角流血,小葉不敢跟爸爸和奶奶說實話,只說自己跌倒受傷。但霸凌者卻食髓知味,常常堵他、揍他,小葉漸漸開始蹺課。

 

問小葉是否害怕上學?小葉沉默半晌後說,「不想去學校。」小葉早上開始賴床、抗拒上學,奶奶逼他去上學,小葉只好勉強出門,但又不想去學校,乾脆蹺課。但因身上沒什麼零用錢,只好躲到公園的溜滑梯下睡覺,晚上再跑回教室睡覺,避免風吹雨淋。

 

「學校輔導老師找來霸凌學生的家長來說明,但小孩的媽媽直言說管不動。」小葉爸爸氣憤的說,老師反而要小葉忍耐、別惹惱人並避免單獨行動,「難道功課不好的小孩、被人打的小孩,就活該倒楣!┘

 

為了讓小葉不逃學,學校雖曾彈性開放讓他待在輔導室取代課堂,但小葉還是又被霸凌了兩次,五、六個同學及學長,硬是要他學狗爬、吃草,他實在氣不過還擊,卻被打得更慘。

 

上學陰影揮之不去,小葉不願再去學校,跟爸爸說要去學修摩托車,「他連國中都沒畢業,怎麼去當學徒?」爸爸要他等暑假後再說,但還沒放暑假小葉就又離家了。

 

蹺課次數多,小葉被列為學校頭痛人物而被要求轉學。「我是一般上班族,無法讓小葉念私校監管,轉學,還是只在住家步行距離範圍內的國中。」小葉爸爸表示,有一次小葉碰到霸凌同學,又被他們痛扁了一頓,報案,警察也以罪證不足不插手。

 

小葉被迫轉學,卻還是無法脫離霸凌者的勢力。今年十月,小葉選擇第六次逃家,至今仍毫無音訊,小葉爸爸說,誰能幫助我們?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2/4/2itnp.html
 
 
其他霸凌相關新聞part2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12/10 14:46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東岸的「百慕達三角洲」經常發生超自然現象,以及違反物理定律的事件,被稱為「魔鬼三角區」。而大陸四川省洪雅縣一處位於瓦屋山頂的沼澤地區,因為地形複雜、地質異常,入內幾乎都會迷失方向、失蹤或死亡,當地人稱之為「迷魂凼」。

 

《中新社》記者在洪雅縣嚮導帶領下,近日跟隨瓦屋山景區管委會人員走進「迷魂凼」。沿著山路徒步一個多小時,一塊寫著「禁止通行」的木牌出現在眼前。管委會人 員小李說:「迷魂凼是以前通向一個景點的必經之路,常有遊客在經過時誤入,『我們把這條路封了,從另一個方向開闢了一條新的路』。」

 

隨著越來越接近目的地,一行人的手機訊號開始慢慢減弱。到了一處不起眼的樹叢旁,嚮導停下步伐。「這裡就是迷魂凼了,你們確定要進去?」據嚮導介紹,原來迷魂凼還有一些小路可供行走,現在罕有人跡,小路早已被樹叢、亂枝遮掩不見。

 

做好準備後,一行人從竹林間隙中鑽進了「迷魂凼」。「小心腳下!」嚮導不斷提醒著身後的人,「有可能你踩下去的就是沼澤,掉下去就很難扯出來了。」前行10 多公尺後,手機完全沒了訊號,手錶裡的指針不停左右搖擺。後來由於有人員踩到結冰斷枝而滑倒,嚮導決定終止探秘,大夥按原路離開「迷魂凼」。

 

據悉,「迷魂凼」的成因有「八卦迷魂陣」、「磁場說」、「瘴氣說」以及「幻視說」。對此,有著豐富經驗的嚮導認為,「迷魂凼」的地下磁場異常和動植物屍體在沼澤腐爛而產生瘴氣,是該處「深不可測」的主要原因。

 

目前,「迷魂凼」所在的瓦屋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正在進行系列的旅遊開發。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正在考慮部分開發「迷魂凼」,形成新的探秘旅遊景點,「但一切都將以遊客的安全作為衡量的標準」。

 

註:凼音「ㄉㄤˋ」,塘、水坑之意。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0/17/2ir09.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12/09 17:06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位於內蒙古西部烏拉特中旗境內的陰山山脈,近日發現約500幅青銅器時代磨刻岩畫。讓人意外的是,有兩幅交媾圖,其中一幅上竟然有3個人。據悉,地處內蒙、寧夏交界的賀蘭山,其東麓也曾經發現交媾岩畫。

 

《新華網》報導,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文物管理站站長劉斌說,這是繼今年10月發現逾400幅岩畫後的又一次新發現,近千幅的陰山岩畫分佈在約5平方公里的山區,最終精確數量要待明年春天氣候條件允許時再進行清查確定。

 

「比 較意外的是,這次還發現了兩幅交媾岩畫,一幅上有2人,另一幅上竟有3人。這類岩畫在這一地區還不多見。」劉斌介紹,近千幅陰山岩畫都是典型的磨刻岩畫, 大都磨刻於山體向陽面的黑色玄武岩上,距今約2000至3000年,屬於青銅器時代。目前,這些岩畫統稱為「呼仁敖包山岩畫」。

 

「新發現的岩畫圖案以盤羊、馬、魚、大角鹿等動物為主,其中有的畫幅較大。」劉斌說,其中一幅圖案是被絆住腿的馬,這在陰山岩畫中首次被發現。其畫面清晰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和美學價值,真實反映出當時人類生活與文化價值取向。

 

據報導,陰山岩畫是中國7大岩畫寶庫之一,主要分佈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陰山山脈和草原山壑岩壁上,創作年代可以追溯到1萬多年前。迄今為止,內蒙古已發現陰山岩畫分佈群153個,較密集分佈區19處,發現岩畫5萬多幅,總數居中國之首。

 

早在西元5世紀,烏拉特中旗境內刻在陰山山脈上的岩畫,就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發現,並記述於《水經注》中。不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陰山岩畫未得到應有的保護,損失破壞較大。初步估算,毀損近5000幅。


陰山岩畫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先後投入約1400多萬元(人民幣),啟動大型搶救性普查與保護工程,以及建成太陽能電子視頻監控系統。今年11月,內蒙已確定將陰山岩畫與賀蘭山等北方岩刻捆綁,與寧夏共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據悉,賀蘭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與寧夏的交界處,該地區自古便有人類活動,其東麓有數以萬計的古代岩畫,記錄了遠古人類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爭戰、娛舞、交媾等生活場景。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9/17/2iory.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開始閱讀測驗的自學工程以來,許多人都跟我反應,看完那些短文之後,剛開始雖然能按照規定寫出三句以上的感言(我稱為眉批),但那些文章大多類似,幾篇之後,就詞窮了。
 
其實,我並不是要大家根據全文大意來寫感想。比較希望訓練的是,當你看到題目卻腦筋一片空白時,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硬擠出幾句線索出來。所以不論詞窮也好,沒感覺也罷,以三句為下限,長久以來必定能慢慢的訓練大家抓重點與聯想。

是的,重點就是聯想。現今大考的引導說明是「思路引導」,但不也是嘗試著引領考生「聯想」嗎?端看抓到的是哪一個重點。

所以,不見得一定要從全文或主旨來聯想,可以試著就其中所講述到的重點或部分讓人印象深刻的詞句來加以發揮。(雖然我說如果看不懂就寫看不懂,但我真的不希望全部都寫看不懂啊。)以第二十二則「惠施多方」(幽夢影)為例(這篇很多人抓不到意思):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虞卿以窮愁著書。今皆不傳,不知書中果作何語?我不見古人,安得不恨!

碧人示範文:

許多古代發明今多不傳,讓我這個想要追索前代輝煌的人,屢屢感到扼腕與遺憾。其實,今日的許多「新」發明,只不過是今人的「再發現」罷了。我們雖號稱科技昌明,其實,沒什麼了不起,應該要更謙卑才對!
 
這是我抓取的其中一個重點,另外還可以拿來發揮的是「以窮愁著書」與惠施的「學富五車」。例如(依然是碧人示範文):

「以窮愁著書」讓我想到「用生命寫日記」這句話。記得有個廣告詞:「有人用筆寫日記,有人用歲月寫日記,而我,用柯尼卡寫日記。他抓得住我。」每個人寫日記的方式不同,卻必然是屬於自己的獨特經驗。你,用什麼寫日記呢?

***題外話***

「他捉得住我」是李立群為科尼卡底片所拍廣告中的經典台詞,廣告中李立群演兵馬俑。那段台詞超長,我在網路上找到的原文如下:

我說...人為什麼要拍照?
人活得好好的他為什麼要拍照?
喔...到底是為了要回味兒
回什麼味兒?
回自己的味兒 回自己和大家生活的味兒 回經歷和體驗的味兒
回感受深刻的味兒 回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味兒

什麼樣的照片才叫好呢?
拍得漂亮 拍得瀟灑 拍得清楚 拍得得意 拍得精彩 拍得出色 拍得深情 拍得智慧
拍得天真浪漫返樸歸真 拍得喜事連連無怨無悔
拍得恍然大悟破鏡重圓 拍得平常心
是道 拍得日日好日 年年好年 如夢似真 止於至善!

我的天啊! 什麼軟片這麼好啊?
啪啦! KONICA COLOR!
它抓得住我 一次OK!
~~~~~
有人用筆寫日記,有人用歲月寫日記,而我,用柯尼卡寫日記。

***題外話結束***

再如惠施的「學富五車,今多不傳」,可以寫的聯想文(眉批)為:(還是碧人示範文)

學再多沒有名氣,又有什麼用?沒名號只管隱居,就等於沒影響力,誰理你啊。惠施要感謝莊子,如果不是跟莊子爭辯「魚快樂嗎?」他早就已經默默的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啦。要有影響力就要得到政治的支持,看看現在我們所熟悉的道家跟儒家,哪一個沒被政府支持過?政治跟學術掛勾,根本就是正常的。政治是學術甩不掉的包袱啦!

又如〈幽夢影〉中的「我不知我之生前」:「我不知我之生前,當春秋之季,曾一識西施否?(後略)」

其實就僅只是作者把他的遐想寫下來,想向自己的前世到底有沒有過跟名人認識的機會,而這些名人又是他平常神遊傾慕的對象。倘若能相遇,豈不快哉?不過就算相遇了,喝了孟婆湯之後,其實也啥都不知了,所以作者才要把他稍微記錄下來,做為心情的紀錄。

以上是碧人分析,可是把他當作眉批又未嘗不可。

至此,我不再寫了,免得我越想越多,也就越寫越多。
總之,三句已經很寬容很放水了。若連三句都寫不出來,我嚴正懷疑彼等在努力敷衍我了事啦,或者,根本就沒有動腦啊!

以上。

碧人   99/12/8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2/06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石墨是由無數碳原子層疊合而成。找一段透明膠帶,黏上一點石墨,再用另一段膠帶黏上,一撕,原來膠帶上的碳原子層就會被黏走而減少。一剝再剝,直到只剩單一碳原子的厚度,就是今年諾貝爾物理獎所表彰新材料,石墨烯:六角形蜂窩狀排列的單一厚度碳原子層。

 

這是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蓋姆和諾墨瑟羅夫這對師生檔,2004年在「周五夜實驗」(Friday evening experiments)中「玩」出的成果。「周五夜實驗」是蓋姆實驗室的有趣傳統,有別於平日正經八百的研究,鼓勵天馬行空發想,唯一的規則是:不准用複雜的實驗器材,只能赤手空拳,或用最簡單的工具。

 


單層原子 膠帶剝出

 

不要以為石墨烯是很容易「剝」成功的東西。諾墨瑟羅夫說自己整整用膠帶剝了一年才剝出剩單一碳原子層的石墨烯。國科會特約博士後研究學者莊鎮宇親身在實驗室裡用同樣的方法製作石墨烯,他說自己剝了兩、三個月後,才能抓到剝出單一碳原子層的「眉角」。

 

重要的是,石墨烯很薄,要看到、證明的確只剝到剩單一碳原子層,蓋姆和諾墨瑟羅夫最早也握有「獨家秘訣」。莊鎮宇指出,把石墨烯放在玻璃上,由於實在太 薄,很難觀察;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實驗室找到了一個方法,把石墨烯放在285奈米厚的氧化矽上透過特殊的角度,才能清楚觀察到。

 

在蓋姆和諾墨瑟羅夫成功做出石墨烯前,這種材料只是課本上的理論而已。

 

當時學界根據熱力學原理,認為除非有支撐材料,否則不可能有任何孤立的二維晶體能在有限的溫度下存在。莊鎮宇用白話解釋,就是「材料不可能做到很扁」。他 舉例,如果把把一滴水放在載玻片上,上面蓋一片蓋玻片,可以把水滴壓扁。如果把玻片(支撐材料)拿走,水滴又會恢復原狀。

 

推翻現有教科書

 

6年前,石墨烯成功被「剝」出到這個世界上,證實確實有一種晶體可以不須任何支撐材料,就能以平面的狀態在有限的溫度下存在。

 

諾墨瑟羅夫日前接受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中心副研究員李連中邀請,來台灣參加研討會。他總結石墨烯有6大特性:線性光譜、高電子遷移率、獨特光學性質、高延展性、堅韌,及只有一個原子這麼薄。

 

利用石墨烯這些特性,除了有助實驗室中的科學家在常溫下就觀察到量子霍爾效應,而不必想盡辦法在絕對零度的環境下才能實驗;石墨烯的薄度也有助於讓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看得更清楚。

 

在日常應用方面,石墨烯也潛力無窮。目前以矽做材料的電晶體,電子遷移率大約1500到2000cm2/V‧s,但是石墨烯可以高達20萬。李連忠表示, 未來如果石墨烯發展成熟,將可做成超高頻的通訊電晶體,電腦的中央處理器的頻率也可以從現行的GHz等級,晉升到Tera Hz,快約1000倍。

 

電子遷移 暢行無阻

 

莊鎮宇形容,電子頻率就是電子在正負極間不斷交換位置,然而電子有質量,交換位置的速度太快就會支撐不住,所以讓電子的質量愈低,頻率就可以愈快。石墨烯的特性可以讓裡面的電子質量接近0,因此可以大幅提高頻率,增加電腦的運算速度。

 

此外,諾墨瑟羅夫還提到,石墨烯也可以應用在氣體偵測上。如果把石墨烯當主動元件,當石墨烯暴露在偵測的分析物中,觀察石墨烯導電特性的改變,就可以精細 偵測到一個氣體分子的尺度。莊鎮宇說,如果這種偵測器研發到可以應用的程度,未來機場海關的米格魯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因為用石墨烯氣體偵測器,一樣可靈敏 測到氣味。

 

【2010-12-06/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86958

未來材料/石墨烯顯示器 哈利波特級工具

 
2010/12/06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石墨烯做成透明電極,可能是目前石墨烯最快能實現的應用。韓國三星公司喊出2012年要推出30吋的石墨烯材料面板。液晶電視、相機螢幕等各種顯示器都是透明電極,用石墨烯做成的顯示器,特性是軟、薄,光容易透出來,所以背光不用太亮。

 

此外,石墨烯顯示器可以曲摺,目前研發的軟性電子紙不容易顯示彩色動畫,石墨烯顯示器可以克服這項缺點;小說哈利波特中,具有動態照片的「預言家日報」,未來將不再只是作家筆下的幻想。

 

中研院應科中心副研究員李連忠表示,目前透明電極的材料主要是氧化銦,但是原料快挖完了,如果用石墨烯來取代,「碳」這種原料,地球上可是源源不絕。國科會特約博士後研究學者莊鎮宇說,未來甚至可以蒐集汽車排出的二氧化碳、甲烷,把裡面的碳元素轉成石墨烯的原料。

 

若單就品質而言,用膠帶剝純天然的石墨,製成的石墨烯品質最好、電子遷移率也最高。李連忠解釋,這是因為天然石墨在地底下經過2300度高溫、高壓環境所 產生,因此品質好。但是這種方法做成的石墨烯,缺點是面積不大。如果用CVD(化學氣相沉積法)製程,則可以「長」出大面積的石墨烯。

 

化學氣相沉積法是利用化學反應,將氣體反應物長成固態的生成物,並沉積在晶片表面的薄膜沉積技術。國內包括李連忠、莊鎮宇,以及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陳福榮、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等學者在內的研究團隊,在2007年就投入石墨烯CVD製程研究,目前已經有能力合成20公分以上的高品質石墨烯。

 

莊鎮宇指出,石墨烯CVD製程就是將碳沉積到鎳、銅等基板上生長,最先是實驗用鎳來當基板,但發現長得不均勻,後來改用銅當基板。CVD製程的溫度約要1000度左右,雖然已經比天然石墨必須經過2300 度的溫度低很多,但若要工業化生產,耗能還是太高。

 

業界希望能將溫度再降到560度,因為這是讓玻璃軟化的溫度。未來如果可以將製程的溫度降到560度以下,讓碳在玻璃基板上生長,可大幅降低成本。

 

為什麼用CVD製程「長」出的石墨烯,品質不如用膠帶「剝」天然的石墨?莊鎮宇解釋,在銅基板上長,首先要在上面上一層壓克力薄膜,等長成後,先要丟到酸 中把銅基板材料腐蝕,再放到丙酮中把壓克力溶掉,剩下的才是石墨烯。然而在溶的過程中難免有殘存物,會讓石墨烯的品質打折扣。

 

周五夜手動實驗 玩出驚奇

 
諾貝爾獎得主蓋姆的「周五夜實驗」,規定不准用複雜的實驗器材,所以他們只用透明膠帶試圖剝出石墨烯。但是想做出石墨烯的研究團隊不只一家,用的方法也不只有這種「低科技」。與他們同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則試圖用原子力顯微鏡來做出石墨烯。

 

原子力顯微鏡是一種掃描探針顯微技術,利用以鎢或白金製成、只有幾個原子大小的針尖,像是摸骨一樣在檢測物上來回掃,藉由針尖與偵測物表面的作用,觀察材料表面的樣貌。由於針尖的原子會與偵測物產生吸力,因此稱為「原子力顯微鏡」。

 

國科會特約博士後研究學者莊鎮宇說,用原子力顯微鏡做石墨烯的原理,就是用石墨做成針尖,在氧化矽上面掃;可以想像成用鉛筆寫字的感覺。石墨針尖是筆,氧 化矽是紙。研究人員希望透過掃石墨筆尖的方式,「掃」下只剩單一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可是用這種方法掃下來的石墨結構,最薄也只能到大約10層碳原子厚 度,無法更薄。

 

【2010-12-06/聯合報】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Wnews更新日期:2010/12/03 18:30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的姑魯寨有個「產蛋崖」,數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鑲嵌在壁上,等待「出世」。據稱,「石蛋」每30年脫落一次,當地居民認為是吉祥的代表,紛紛把它們抱回家。對於「石蛋」的成因,眾說紛紜。地質學家觀察後指出,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結核。

 
《科技日報》報導,在「產蛋崖」,數十枚足球大小的「石蛋」靜臥山間,它們為圓形或扁圓形,直徑大約30至50公分,呈青赤色,上頭有類似樹木年輪的紋路。另外,數十枚「石蛋」在凹進去的壁上安靜地孕育著,有的剛剛露頭,有的已經生出一半,有的已經發育成熟,眼看就要與山體分離。

 
緊靠「產蛋崖」而居的姑魯寨,是三都縣一個典型的水族村寨,自從水族的一支遷入至今,這個村寨已歷經了千年的風雨。當地的老人介紹,「石蛋」每隔30年左右就會脫落一次,過去大家覺得它們代表吉祥,紛紛抱回家珍藏。據不完全統計,居民保存的「石蛋」已有100多顆,目前顯露尚未落地的仍有60多顆。

   

對於「石蛋」的成因,地質專家說法不一。有的認為,「產蛋崖」處在「下泥盆紀」地質層上,在幾億年的時光裡,岩石由形成到不斷運動擠壓,由於原始成分的差異而形成了「石蛋」;有的認為,可能是沉積薄石透鏡狀岩石與周圍岩石成分不同,經上億年的運動變化後形成獨立體從原岩石中脫離出來。

 
還有專家猜測,這些「石蛋」可能很久以前是蛋或者石頭,經過長年累月的沉積和風沙、水流等地質變化的洗禮,體積慢慢變大,變成現在的「石蛋」;也有猜測說遠古時期的貴州是一片汪洋大海,「石蛋」可能是海中某種物質在沉積作用下形成。

  
地質年代學家、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許榮華,接受訪問時發表了看法。許榮華指出,根據觀察,「石蛋」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結核。在寒武紀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存在很多的二氧化硅膠體,溶解後隨著水流的衝刷,匯集到「產蛋崖」。

 
剛好在「產蛋崖」某個水深時,海水變成了酸性,溶解的二氧化硅膠體發生反應,大量的從水中析出沉澱並且聚集成團,就形成了二氧化硅的結核。經過幾億年的地質變遷,汪洋成為平地,海洋中的泥質包裹著二氧化硅結核就是現在所見到的「產蛋崖」。

 
許榮華說:「由於泥質和二氧化硅結核的風化時間不同,前者風化得更快些,導致了泥質更快的被剝落,使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硅結核暴露,並最終掉落出來。」

 
至於結核為什麼是蛋形,許榮華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球形的表面積最小,這樣結核形成球狀所需要做的功最少,也就是說形成球形是最容易的;二是長年的海水沖刷也會把結核表面的棱角全都磨平,「就好比我們日常見到的河裡的鵝卵石一樣,大部分都是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3/17/2ibmj.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更新日期:2010/12/04 08:36 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 
 

美國加州摩諾湖發現新生命型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表示,這是「期盼中的一件大事」,可能代表地球上有過不只一次的生命起源。

 
李家維指出,目前科學界對地球生物的起源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生命是由地球的海洋中演化而來,另一派則認為是外星生命來地球「播種」,繁衍至今。不管是哪一派,由目前地球上生物的化學性質相近來看,現存生物可能屬於同一次生命起源。但許多科學家都會問,為何生命只從海洋中成功演化一次,或外星生命難道也只有一次在地球「播種」?

 
以目前對生物的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本質都一樣。」李家維解釋,其共同結構都是由碳分子構成的有機物組成生命、遺傳物質的DNA雙螺旋分子都是右旋、有二十種胺基酸構成蛋白質,並以磷做為DNA骨架、磷酸根調控細胞生理活動等。

 
李家維表示,若能找到含左旋DNA雙螺旋分子的生命,或者由矽取代碳的位置,構成細胞分子骨架的細胞,對我們來說都是「異形生命」;可能和我們認知的所有生物「不同源」。

 
他表示,初步看來,NASA發現的細胞可稱為「異形生命」,是被「熱烈期盼」的研究成果;證明地球上可能有過不只一次的生命起源。

 
李家維說,以現在對生物的了解,砷是一種很毒的物質;砷和磷在周期表屬同一範圍,有類似的分子結構,可以使用和磷相同的管道進入細胞、並且將之取代,但卻無法發揮磷的功能,因此會「毒死」細胞。

 
但這一次發現的微生物,可用砷來取代磷,李家維說,這種細胞不只可以在不含磷的高砷濃度培養液中生存,甚至在細胞的DNA裡也發現砷。他表示,雖然還未檢驗砷是否為這種生物DNA裡的成員,但看起來可能性很高。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林立虹說,摩諾湖屬於內陸湖泊,鹽量高、湖水偏鹼,又從岩層深部淋溶出高濃度的砷,不適合大部分生物生存。藉由這次的發現,我們對生物的認知將更寬廣,並了解建構生物的材料可能與我們的認知不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4/2/2icp9.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 更新日期:2010/12/03 09:06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天上星星有多少?《自然雜誌》 (Nature)1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宇宙中的星體數目是科學家原先認為的三倍,多達3000億兆 (3後面加23個0)顆。

 

研究人員發現,紅矮星 (red dwarf star)的數目可能比原先認為多10倍甚至20倍,可能占所有恆星八成,因而修正宇宙星體估計數。

 

紅矮星是宇宙中數目最多的一種星體,體積小、溫度低,發出的可見光不多,在地球上看不見,但它能夠使所在星系的光譜出現吸收線 (absorption lines)。耶魯大學范杜庫姆領導的研究組分析橢圓星系光譜中的吸收線之後得出結論,這種星系存在大量紅矮星。

 

科學家以前估計星體數量時,假設所有星系的矮星比率和我們的螺旋狀銀河一樣。但三分之一的星系是橢圓狀,而不是螺旋狀。

 

參與研究的哈佛-史密斯天體物理中心的康洛伊說:「我們通常認為其他星系跟我們的銀河系很相似,但這項發現顯示,其他星系可能存在情況不同情況,這對我們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可能發生重大影響。」

 

范庫杜姆的研究還指出,橢圓星系內存在的暗物質 (dark matter) 比科學家原先以為的要少得多。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天文學家對星體的了解比對暗物質要多得多。

 

《自然》還發表另一項報告,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圍繞銀河系一顆紅矮星旋轉的一顆「超級地球」 (super Earth)可能存在類似地球的大氣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3/2/2ia5w.html

  

太空探索/
 
宇宙恆星總量 可能比已知還多3倍以上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12/03 18:33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都是橢圓星系(elliptical galaxies),其中最大的橢圓星系可能擁有超過1兆顆恆星;我們銀河系僅約4000億顆恆星的規模與之相較之下,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但是,根據最 新研究顯示,橢圓星系中的恆星數量可能是先前認為的5~10倍,換言之,整個宇宙中的恆星總量可能是先前估算的3倍以上。

 

造成這個巨大分歧的主角就是紅矮星(red dwarfs)。這類恆星體積小,表面溫度低而偏紅,與太陽之類的恆星相較之下,顯得相當昏暗,天文學家之前無法在銀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中偵測到紅矮星的 存在,因此無法得知宇宙中究竟有多少恆星是紅矮星。不同的理論模型預測的數量差異非常大,因此天文學家一直設法想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Pieter van Dokkum等人利用位在夏威夷的凱克天文台(Keck Observatory)進行觀測,結果在距離地球約5000萬到3億光年遠的8個橢圓星系核心區域中偵測到昏暗的紅矮星訊號。這些紅矮星的質量僅約太陽 的10%~30%,所偵測到的數量比預期的還多很多。van Dokkum等人的研究結果意味著恆星族群計數這件事與所研究的星系種類有關,就像是在美國紐約這種大都會,與在英國德貝(Derby)或美國堪薩斯州的小城鎮進行人口普查,所得到的族群分布狀況必定不相同。

 

天文學家通常假設別的星系和我們的銀河相同,但經過這次的調查研究之後,顯示對這種假設得重新檢視,這對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研究將造成衝擊。更特別的是,星系 所含有的暗物質(dark matter)量可能比先前認為的還少,這種不可見、僅能透過重力效應偵測到期存在的神秘物質,很可能其實大部分是普通物質組成的紅矮星。(文/引用自臺 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3/17/2ibmk.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