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想:

意識型態的可怕,在於把思想從多元侷限於一元,整個世界瞬間成了非黑即白的絕對「對立」。不是朋友,便是敵人。殊不知,敵人的敵人,有時反而會成為自己的盟友。即使在消滅敵人後,那個敵人的敵人有可能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近日教到王安石變法,看著宋代的黨爭誤國,再回頭來看看現在的政治發展,著實令人感嘆不已。渺小的個人吶,在龍應台揭露二戰時期的小人物情況之後,依然只是社會國家機器中的渺小個人。好無奈,不是嗎?

 

P.S.1.「政治,是眾人的事。」這是我在公民課學到的一句話,巧的是無名「公共議題」的分類,正好位於「政治」類下。眾人的事,果然很「政治」。

 

P.S.2.下文中所述之「民進黨」,我覺得根本就可以直接代換為「國民黨」「台聯黨」等其他大黨。唉,都一樣啦!

 

碧人99.9.14

 


【聯合報╱戴定國】

 

楊秋興脫黨參選後,綠營的抨擊、抹黑紛至沓來。他說,過去扣人「賣台」的帽子,現在反被人扣,才體會到意識形態的可怕。

 

意識形態是一種頑固的東西,唯有大智慧之人始能自覺掙脫。民進黨受縛於深綠,即使有不同認知,也多不表露。楊秋興脫黨後表示,大陸經濟崛起是不爭的事實,民進黨有必要修正心態,不應再以兩岸敵對做無謂對抗。這些「常識性」的認知,為何至今才了然?

 

楊秋興坦言,很多想法早就存在心裡,只是受民進黨的「框限」,沒有講出來。他更說,「十多年前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喊得很爽,但現在要喊給誰聽?這就是改變,要務實一點。」然而,為何直到選舉分裂,才感到務實的必要?

 

藍綠糾葛數十年,對台灣經濟影響深遠。政治人物無法心口如一,身處綠營而身不由己,是政治常態。此際說出內心想法,則是一葉知秋。

 

民進黨意識形態的框架,說明了「黨意」高於「民意」,黨內還有多少人受制框限?其實,綠營批評楊秋興「轉向」,也反襯了自己的盲點。民進黨內,有往來大陸經商者,有本人或親屬在中國攻讀學位者,也有縣市長一面批馬傾中、卻一面親自率團前往招商者。

 

若干民進黨人內心或許另有想法,卻囿於政黨意識形態之限,只能做不能說。選舉政治使個人不得不依附政黨,被迫選擇聽從集體指令;楊秋興受人詬病之處在於:他是為理念而退黨,或為參選而改變理念,已經模糊了。

 

無論如何,楊秋興的轉向,畢竟是務實的。綠營許多人原本追求的是民主自由,後來卻被陳水扁的貪瀆投機台獨意識形態綁架,他們要如何走出自己的冷戰時代,才是更重要的事。

 
【2010/08/16 聯合報】
 
http://www.udn.com/2010/8/16/NEWS/OPINION/X1/578813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