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花的碎念:
(2013.9.25)無明資料整理中.....

目前分類:時事異聞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感時篇/「不管是什麼,我都反對到底!」

【聯合報 2012.04.26 】       

文\張作錦

佛里曼說這是美國衰落的政治原因,但它更像台灣的致命痼疾。

本文標題「不管是什麼,我都反對到底」,是引述湯瑪斯‧佛里曼的話。

台灣讀者對佛里曼應不陌生,他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曾經拿過三座普立茲新聞獎,他的著作如《世界是平的》、《世界又平、又熱、又擠》在台灣都暢銷一時,他也多次來台訪問和演講。

去年下半年,他與朋友合寫一本新書《我們曾經輝煌》,討論「美國在新世界生存的關鍵」。在全球各地,包括台灣,再度受到注意。

美國既是「曾經輝煌」,似乎表示現在「不夠輝煌」了?或者換個字眼,「開始衰落」了?佛里曼坦白承認這一點:「美國生病了,無論在經濟或政治上都是如此。我們想藉由這本書解釋美國何以落入今天的境況,以及應該如何脫身。」

那麼,「政治上」的「病」是什麼呢?書中有一章的標題是〈不管是什麼,我們都反對到底!〉,在這章裡,擅長娓娓道來的佛里曼,講了一則故事:他的朋友辛普 森,1979至1997年曾任懷俄明州共和黨籍參議員。幾年前他回到參議院串門子,碰到交情不惡的阿肯色州民主黨籍參議員邦普斯,他走過去給他一個擁抱。 一位共和黨參議員就告訴他不可以這樣,「邦普斯是民主黨的,且是狂熱的自由主義分子,你不該去擁抱他。」

於是佛里曼有感而發:「以前情況不是這樣的。當然,兩大黨間的政治兩極化,甚至相互敵對,並非始自今日。可是今天美國政治體系不僅僅比辛普森在任時更兩極 化,而且癱瘓了。這是許多因素共同造成的。過去各擁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兩大黨,現在幾乎已經成為兩個意識形態陣營,所以在政治上的立場比過去更加歧異。 他們的核心議題都是在上個世紀形成的,並未與時俱進以迎接本世紀的挑戰。而偏頗私利的選區劃分,獨厚堅守意識形態的狂熱黨派分子,溫和的務實派人士反而吃 虧。今天的政治動脈已經被擁有超強勢力與超多資金的利益團體阻塞住了。新媒體的出現放大了最響亮、也最具黨派之見的聲音;對政治的報導就像運動新聞一樣, 唯一重要的是誰贏了今天的比賽。最糟的是,我們已經沒有強大的外敵來喚起我們的使命感,讓我們全國團結一致。」

佛里曼這裡所說美國政治制度的缺點、意識形態的狂熱、利益團體勢力的龐大,以及政客和媒體的短視與不識大體,我們台灣不也是一樣的嗎?「最糟的是」,我們雖有「強大的外敵」,卻也未能「喚起我們的使命感,讓我們全國團結一致」。

想看看台灣「反對到底」都是些什麼嗎?遠的不說,請數一數最近的事例:一國兩區、和平協定、ECFA、陸生來台、美牛、證所稅、油電調漲、核能電廠、都更 計畫,連總統訪問非洲友邦都罵那是「雞肋」。總之,反對的項目族繁不及備載。一個對國家和選民負責的政黨和政治人物,一定會對執政當局的某些施政持反對態 度的,因為那就是民主制衡的設計。但一個對國家和選民負責的政黨和政治人物,也一定會對執政當局的某些施政給予支持與合作,因為政府必然會有一些好的政 策,有益於國家發展和人民福祉,怎能不問青紅皂白一體反對?台灣這幾十年來,我們能舉出幾件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由兩黨或多黨合作完成的?這就難怪新加坡把 台灣國際競爭力衰退引為炯戒了。

台灣那些「不管是什麼,我都反對到底」的人,看了佛里曼的這本書,可能私心竊喜,原來美國也是這樣的,誰還能批評我們?

但是,美國雖有些「反對到底」的人,但也有「有識之士」如佛里曼者,敢於自省,敢於揭自己的瘡疤,他的同胞對此非僅不以為忤,反而給他們掌聲,願意檢討改進。台灣誰有勇氣寫這樣一本書?若真寫了,會有人理嗎?有人理你也一定是斥責你「不愛台灣」


全文網址: 感時篇/「不管是什麼,我都反對到底!」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052435.shtml#ixzz1tD1pbjcr
Power By udn.com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hoo!奇摩     2012年3月30日 下午2:32

作者/張志祺(成大都市計畫學系大三學生)

文林苑王家雖已拆除,但網路上的討論卻持續延燒。一篇由成大都市計劃學系大三學生張志祺所撰寫 的文章「關於王家都更案」,因為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理性分析文林苑事件,一天之內已經轉載超過13,000次,更引發正反意見在臉書上交鋒。Yahoo! 奇摩新聞在獲得本人授權的情況下,轉載這篇文章。

以下是全文:

前言

或許不該在這時候貼出這樣的文章,但是身為一個都市計劃學系的大三學生。我很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我想理性地跟大家分享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想藉由這件事情喚起大家對都市公共事務的積極面。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成三個部分:

一、都市更新到底是什麼?

我想先簡單解釋都市更新的意義為何,好讓大家在這樣的基礎知識下能夠更清楚王家事件的全貌。

二、王家事件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在這之中,我會透過民眾、建商、政府他們三者各自的立場去看這件事情,然後釐清他們犯的錯誤。  我得說,這件事情真的沒有絕對性的誰對誰錯,而是由三者的小錯所累積成的悲劇。

三、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我們又該做什麼?

這邊或許是我的主觀論調,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好讓這些事情不再重演。

或許這整篇文章會跟大家之前接收到的訊息有些不同,但我希望大家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都可以保持理性,因為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點。而讓整件事情的討論,對我們所關心的未來更有建設性。

那麼,我要開始了。

-----------------

一、都市更新到底是什麼?

從法規面的都市更新條例來看的話,都市更新係指在都市計畫範圍內,實施重建、整建或維護的措施。重建,是指整個拆除,全部翻新(也就是這次的王家事件所用的)整建,是指修建或改善,算是小幅度的重建維護,則是俗話說的拉皮(古蹟常用)

那為什麼要都市更新呢?都市更新絕對不是一個為了炒地皮才跑出來的名詞,而是為了全體都市居民的公共利益才產生的。當都市發展到了一定的年期,過去的建物開始老舊破敗,而為了都市能夠保持著緊湊發展的特性,都市計畫提出了"填入式發展"的概念。

"填入式發展"就是將已經不堪使用的建物重新改善,是個能減少都市蔓延,回應永續生態的觀念。而都市更新,就是這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很多人會質疑都市更新的公益性到底在哪裡?

公益性本來就是個模糊、難以定義的事情,在這裡我簡單提及幾個:

1.市容的改善、2.人行空間的改善、3.停車空間的增加、4.綠地開放空間的增加、5.對於都市防災性的提升、6.減少都市蔓延所需要花費的基盤設施成本。

對於都市計畫來說,都市更新最重要的就是後面兩項。而這也是為什麼建商可以說自己的建案是符合公益性的主要原因或許大家看不到,但對於一個都市來說,這真的是最關鍵的重點之一。

由於都市更新的實施非常複雜,在這說明大家可能會完全搞不懂,所以我想把這過程簡化一下:

簡單來說,都市更新的實施就像是一個遊戲一樣。是民眾、政府、建商三者的遊戲,三者的心理賽局,三者都有自已要從中得利的需求。政府透過增加的容積,來吸引建商加入,幫忙民眾改建。

如此一來,民眾可以得到新的房子或更多金錢、建商可以賺到錢來養活底下的員工、政府也可以有更好的市容跟更多的開放空間回饋給民眾。理想中的都市更新,是個三贏的美好局面。

但是為什麼會發生今天這樣的局面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二、王家事件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我相信會點進來讀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對王家事件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大概可以簡化成這樣:

建商劃定了都市更新地區,而裏面包含了王家-->王家不想被都市更新,因為他們的房子還很新而且很有感情

-->建商協調了兩年仍然不成,最後決定請政府出面-->政府強制執行,將王家全部打掉,也爆發了這次衝突

我想要表示的是,在這場都更遊戲中,三方都是失敗者,沒有真正的贏家。

但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三方到底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才會導致這樣的悲劇,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關心的,也是我們真正要檢討的事情。希望大家可以暫時放下自己的價值,從整體的觀點來檢視三方的錯誤。

--

王家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這邊其實還有很多的模糊空間,畢竟現在整個事情也只看得到王家單方的說詞。

但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在一開始的消極處理。

「都更釘子戶」背後的關鍵奧秘 5分鐘包您看懂士林王家-文林苑都更案懶人包

在這篇文章中提到,"您以為禮貌說個「謝謝,不參加」就沒事了嗎?...2007年5月1日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2009年6月16日事業計畫核定。這兩年間,王家連一次公聽會、審議都沒參加"

看起來真的沒錯,建商超級混蛋怎麼可以這樣亂搞!!

但我得說,這樣的冷處理,真的不可能使這件事情變成沒事...或許有點無情,但這卻是事實。前面提到,都市更新是個遊戲,而他的遊戲規則就是一條一條死板的法條。

口頭上的拒絕不代表法理上的拒絕,要拒絕這樣的一切,你就得參加公聽會、審議。不然就是放棄了自己表達意見的權力。這樣講或許還是有點難以理解,或許,我們可以用這樣的例子來解釋投票時,會分成贊成、反對還有廢票(無效票)。

現在的狀況就是贊成票在公聽會和審議時達到了100%,而反對票0%。因為王家根本沒有出席,他們放棄了自己表達反對的權力。

如果王家在一開始積極地參與公聽會,強烈表達自己不願劃設的立場,那就會讓贊成票變成95%,反對票5%。你會說這沒有用,還不是過了,一樣是恐怖的多數暴力。

但不要小看這小小的5%反對票,根據都市更新條例的第二十二條規定,在正式的公聽會跟審議之中,他就是有著逼迫建商修改方案,跟正式面對王家意見的力量。

但是很可惜的,王家自己放棄了這個權力。當他發現的時候,早就已經身在都市更新的遊戲中,無法退出。只能依循著遊戲規則繼續玩下去。

而重點是,接下來的遊戲選項中,沒有退出、也沒有我要我的舊家這兩個選項。只剩下新房子跟金錢這兩個選項...

就是這樣一開始的消極態度使得王家在後來任何的抗議行為,在法律之前都沒有任何的立足點了。我們真的應該積極地參與公共事務,表達我們的意見,不然就會讓這樣的悲劇繼續發生。

--

接下來,建商又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他們最大的錯誤,也是導致這次他們危機的關鍵點就是「預售」這個行為。

你會說,這就叫做貪財!想賺錢想瘋了才會這樣。但如果你現在站在建商的角度,你會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在這邊我想先簡單解釋一下幾個法條,讓大家更能進入建商們的思考:

都市更新條例規定,當你已經取得10%的人的同意時,就可以開始籌備公展所需的設計資料,用以博取更多所有權人的同意。

如果已經取得了2/3的私有地權人同意、2/3私有合法建物人同意、3/4私有土地面積所有人同意、3/4建物總樓地板面積所有人同意後你就可以開始進行都市更新,之後進入主管機關審議了

很繁複,對吧?而且這還是簡化過的這代表著法律對私有權人的保障,一定要達到一大堆條件之後才能繼續,同時回應多數決民主制度的意義。

所以當建商一開始協商完除了王家以外的所有人的時候,建商其實已經具有了進行都市更新的合法依據。

是可以不管王家,早早就把他們家拆掉的。因為你們在公聽會不出席,你不表達意見,就代表你要參加這個遊戲,你參加這個遊戲,就代表我們要依據遊戲規則玩下去。

我可以開始設計了,我也可以開始賣,因為我已經具備了我的合法性。剩下的只是跟你協商,看你到底開價多少才願意給我站在建商的角度,確定法律依據上沒問題之後,早點設計早點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這邊你會說建商真的很混蛋,怎麼可以只看錢來辦事情。而且還忽略了少數人的意見。

沒錯,但現實就是金錢是我們唯一的交易媒介、多數決是我們最主流的價值觀。如果沒了金錢、沒了多數決,我們還能怎麼辦?而建商就是剛好遇上了對金錢沒有任何慾望的少數分子-王家。

他們,該怎麼辦?

建商一定知道王家開價兩億就是要他們知難而退,叫他們不要來煩他們。"我只要我家!!!"這五個大字非常清楚的浮現在他們的協商開價單上這在一開始公聽會跟審議時或許還有讓建商退一步的理由,但在這時候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因為這個選項在你進入這個都更遊戲時就已經不復存在。所以開始了一點交集都沒有協商過程。在這兩年中,建商其實是可以直接請台北市政府"依法"強制執行的。但是他們沒有,從這點中,還是可以看出建商釋出的善意與誠意。但最後就是預售這件事情把他們逼急了。

預售讓他們沒有修改設計的可能性(最近一直最轉貼的台南西門路案例)面對著38戶搬出去的住戶壓力,還有已經預售出去的合約問題,他們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是100%的破產。如果你是建商你會怎麼樣?

沒有任何建商願意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但是當這事情已經不是純粹的利益問題,而是他們是否能繼續生存的問題時,他們只好搬出了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的規定,因特殊因素最多只能沿一年半,時間已經到了。接下來,要請政府執法了。

--

而政府又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政府會怎麼解讀這件事情?

我始終相信政府是公平的,絕不是偏袒任何一方的。在這整個事件中,王家從一開始的消極處理時,就已經喪失了在法理上抗衡的依據而建商除了一開始不顧王家的"口頭拒絕"這項情理上的因素外,在法理上幾乎佔著絕對優勢。

政府是執法者如果連政府都不尊重自己訂定的法律,這樣的政府又要如何使人信服?惡法亦法在修正前就是得執行,於是,他們只能選擇執行法律。

而政府是這次三者中最慘的一個,他們承受了最多的攻擊他們唯一犯的錯是在表態的層面,沒有把事情的原委好好交代清楚,所以看似偏袒建商(或許也是媒體的問題?)

但站在法律的角度檢視,他們其實也只是依法行政而已...不要說法律是他們訂的,當然是他們的錯。執法,跟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有更了解了事情的全貌了?

簡單來說,我認為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是這次事件的關鍵
王家一開始放棄了透過法定程序表達意見的權利,一開始的消極參與,使得後來一切的積極努力都注定付諸流水。

建商為了確保現金流而開始預售的動作,完全抹煞了變更設計的可能性。

政府的執法更是將自己的名望全部掃地。這場都市更新沒有任何一方獲得真正的利益,三者,皆是這場遊戲的輸家。

---------------------

三、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我們又該做什麼?

或許這樣的事情還會一再反覆上演,同樣的事情一定會再次發生。

但我認為這絕不會是圓型的無限循環,而是螺旋型的我們會在一再上演的問題中,越鑽越深,然後找到這事件的核心。到那時,我們才能清楚地看見事情的全貌,也能找出改善的方法。

這樣的一個劇烈的刺激,應該要激起我們對公共事務,以及自身權益的關心,我們不該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表達意見的場合全體積極性地參與才能踏實地解決這些公共社會議題。
以下是我覺得我們從這次中可以學習到的事情:

如果你家被劃進了都市更新範圍,而新房子跟金錢都不是你要的東西的時候,你一定要積極地參與公聽會表達自身的意見。

讓你家在一開始,就可以被排除在都市更新範圍外。絕不是什麼「今日拆王家,明日拆你家」,這是不會發生的。

我們該透過這件事情,使立法委員們正視問題,結合各項領域的專業,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重新修改法條。法條應更加落實民眾參與,民眾意見的陳述;徵收條款的條件也需更加嚴格謹慎,畢竟是侵害民眾權益的行為。

我們都應該更關心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法律,法律會保護知法者,別讓法律只成了知法者的武器。

--------------------

謝謝大家看完,站在一個都市計劃學系學生的立場,我真的很不希望土地徵收、都市更新,都落得這樣難堪的汙名。這麼多為了大眾思考的事情,反而成了大眾質疑的問題再多來幾個,真的會澆熄我們對都市計畫的熱情。

----10:10新增

我覺得整件事情架在一個資訊不對等的狀態下,建商跟政府都很清楚法律,但是王家人不知道。這到底該如何起手阿?法律的宣導不足,導致大家都不了解都市更新。我們到底該站在被動的立場,還是該用主動的態度去了解法規?其實我真的不懂哪個才是真理。

但這次給我們的教訓的確就是->我們得積極地了解法規,讓我們也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這些條例「一定」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性。現況的都市更新的確落入了利益的操弄我們身為專業的規劃者,該怎麼與立法者配合,重新制定法規我想是這次的關鍵議題。

宣傳不夠,就要加以宣導法律有誤,就要修正。立法者得認清自己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改善方法才行阿...這次的傷痛一定要讓都市更新的制度往前進步才行。如果之後也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那對於這些立法者,就沒有同情的必要了

----------------

或許這篇文章也還有很多缺陷,因為我也還在這條漫長的學習之旅不斷努力但我們都應該好好問問自己,你真的了解都市更新了嗎?

在網路上看懶人包,再按個讚分享出去,就能改變,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嗎?我們都有需要改進的空間,都市是你我的,我們需要一起努力,一起關心這個城市,才能讓他變得更好。

期許我們能更好,加油!附上判決文連結給大家參考:

http://pnn.pts.org.tw/main/wp-content/uploads/2011/07/%E5%88%A4%E6%B1%BA%E6%9B%B8.pdf

-----------------03/30更新
我想在文末附上幾個我覺得寫得很好的觀點:
http://blog.yam.com/kueihsienl/article/48518622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995948.shtml

希望大家都能看一下,因為我們要從中學到的還有很多我是一個還不夠專業、也不夠成熟的學生對於大家的批評我都抱著非常虛心的態度接受。

對於王家事件,我得說我第一時間對整件事情是感到很憤怒的。
我甚至對於我的所學感到疑惑->難道我未來就是要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嗎?
身為一個正在邁向專業者的學生,沒有比任何事情比直接將你的目標,你的專業貶得一文不值來得傷心了

 我從沒忘記我們都市計畫是要為人民服務,為了人們而規劃
或許我現在還被蒙蔽在課本與學術限制中的象牙塔中
但我還是希望我能從這件事情中,學到更多讓我都能對未來(不管是現實的殘酷、還是該如何進步)都能更加瞭解

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帶出更多比我專業的討論
以一個不成熟的文章,竟然能做到這麼多事情,真的讓我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謝謝大家的意見,我真的很開心能在短時間學到這麼多東西:)


原始文章:關於王家都更案…

■ 新聞專輯/文林苑都更爭議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劉克襄】2011/9/24
 

走進百貨公司的超市,服務員請我試吃雞蛋。趨前細看,煮熟的蛋剝好殼,切成四瓣。我擔心吃到蛋黃,膽固醇過高,不願食用。再看,竟是用白煮蛋,當下更堅定地婉拒了。

服務員並未放棄,繼續捧出一顆生的白色雞蛋,讓我端詳蛋殼的標誌。鈍殼的一面印有小小的商品標誌、出產地點和日期,證明自己的品質新鮮。

我被這一小小舉止感動,終於取了一瓣。吃完後,不好意思隨即離開,順勢觀看,注意到冷凍櫃裡雞蛋盒的說明。他們不只出產嚴格認證,強調裝蛋的物件,必須用 環保材質的紙盒。海報裡還描述,紙盒可以讓雞蛋繼續呼吸,保持新鮮品質。對照旁邊的雞蛋,只採用便宜、透明的塑膠盒,此一悉心包裝和理念,想必會相對加 分。

但我還是提出疑惑,「你們都是白色的蛋嗎?」

「一顆蛋不能只從外殼的顏色評斷好壞,還要看飼料和雞的品種。」服務員繼續耐心敘述,但心裡已了然,我跟多數人一樣,對雞蛋有色澤的歧視。

我仍未動心,開始回想小時買雞蛋的場景。以前都是媽媽給錢,要我帶紙盒或塑膠袋,走到雜貨店,從米糠墊底的木盒中,挑選好看、乾淨的雞蛋。當時聽老人家提醒,有顏色的像土雞蛋,比較營養,因而盡量不買白色的。

服務員放棄糾纏時,我卻象徵性地買了一小紙盒包裝,裡面有兩顆,還拿了目錄。回家後,上網逐一查詢了這家農產公司的介紹。又查看了,其它雞蛋的相關訊息。去蕪存菁地整理筆記後,才赫然發現,自己對這一吃了五十多年的食物,認識既少又無知。

原來,常吃的茶葉蛋很傷胃、有機蛋認證還未開始、生雞蛋不宜亂吃。凡雞蛋之種種彷彿昨日死,以前吃的好像都是另一顆星球的食物。今日認識的雞蛋,才是真正地球的。

我開始了,先有雞後有蛋的思考。

通常,每隻蛋雞從半歲開始產蛋,直到一歲半被淘汰,大約生產三百多顆。但我們吃到的雞蛋,是吃抗生素的雞所下的嗎?那隻雞是關在籠子裡產卵,還是在寬闊場 地飼養的環境?牠產卵時是在快樂的心情嗎?平時吃的又是什麼飼料?突然間,許多食物安全和人道的嚴肅課題,都因眼前的雞蛋而起。

我不得不小心地面對眼前的雞蛋。平常,買回家的食物,我們若沒事花點時間,查詢相關資料,多少能清楚它的產地來源和栽培過程。透過這個追溯,不僅了解生產者的用心,也是一種對食物的尊重。

以前我們對食物一直缺乏這類思考,也很輕忽,更覺得煩瑣。但塑化劑事件長遠的影響,當在此意義的啟發。我們不能只等待政府檢驗,而是先自己學會判斷,小心 消費。消費者多花點時間,珍視每一個購買的物件,仔細關切它的出處來源和栽培過程。生產者感受到此一訊息,勢必得更要求品質的精進。

我們素來不注重這類食育的課程,卻有一堆美食節目。刻意強調尋找好吃美味的飲食,往往讓我們吃到不好不營養的食物,很少教我們吃到安全的。美食節目,唉,真的夠多了,讓我們回到基本民生問題的需求吧。

我小心觀看那對雞蛋,整理醫師的好些忠告。雞蛋顯然不宜多吃,一天一顆已夠了。食用雞蛋,最好水煮和煎炒。我水煮了其中一顆,另一顆,鈍頭保持在上,悉心地豎立於冰箱的蛋盒,明天處理成荷包蛋。

這個時代,我無法只是聽媽媽的話,繼續做去雜貨店買雞蛋的小孩。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2011/09/2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劉克襄:我把雞蛋變大了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610023.shtml#ixzz1Z2rtcMTC
Power By udn.com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洪蘭】2011.08.30 
 
在最近一期的天下雜誌中,看到某高中的校長說:幾年前有位總統候選人在宜蘭long stay,有一天早上去到他學校的操場慢跑,被學生看見了。結果他花了不少時間跟家長解釋,他並沒有把政治帶進學校來。他很自豪他的學校絕對中立,沒有任何政治和宗教的立場。政治不介入學校是對的,但是我看了卻深深感到台灣有政治恐懼症,這對國家是不好的。 
 
台灣一向視政治為蛇蠍,其實政治是管理是眾人之事,本身不髒,是人的自私和貪婪使它變髒,讓潔身自愛的人不肯去做公職。我們希望全民參與,不希望人民對政治恐懼,因為放棄參政權的人,沒有抱怨的權利,一生的苦樂就由他人了。美國前總統詹森說:「真正自由的社會不是一個由旁觀者組成的社會。自由最深層的意義在參與,全心全意、熱情、理性的參與」,自己不做時,就不能怪別人做得不好。
 
這位候選人只是去運動,並沒有發表政見、或做競選宣傳。當他沒有從事競選活動時,他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有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和別的老百姓一樣,有權開放的校園慢跑。校長把政治不介入校園做字面上的解釋是不對的,依校長的理論,總統候選人連球賽都不能去看了,因為政治不能介入運動。 
 
因為我們對政治有這種錯誤的觀念,所以我們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被教如何去檢視政見,更不要說學習去做理性的思考和獨立的判斷。出了社會以後就變成馬克吐溫所說的「盲從鄰居」的選民了。美國的中學生在每次總統大選時,老師都要他們就那年的主要政見,在課堂上做超出黨派的辯論。所有學生必須自己上網去找資料,研究中東戰爭、能源危機、泡沫經濟對美國社會的影響。這樣的作業做下來,孩子對影響他們未來的因素有所了解,將來可以用選票來導正國家的方向。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大部分選民已經習慣了跟著媒體起舞,不會自己動腦筋找資料、辨真偽,去作邏輯思考,來檢驗媒體的報導是否真確,還是背後有人在操作民意。例如前一陣子美國爆出狂牛病,美牛可不可以進口變成報紙每天必炒的新聞。很少人知道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經計算過這個危險性:若是吃不帶骨的美國牛肉,感染狂牛病的機率是一兆萬分之七點一八;吃帶骨牛肉是一千億分之二點七,每個人每天要吃一一二公克的美國牛肉,連續吃三萬天才會累積到這個機率。我們一般人那裡會吃那麼多,那麼久呢?因此根本不必恐慌,但是我們恐慌了,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訊息來作判斷。
 
所以政治只要廉潔透明,就沒有什麼可怕,畢竟人是個群居的動物,無法避開政治。反而是教學生了解政見背後的含意,不要被候選人的稻草人(Strawman)誤導,才是校長最須要做的。候選人固然不可以來學校拉票,但是他當然可以來學校運動,我們如果會連這個分際都抓不住,還談什麼民主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1/08/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洪蘭:盲從的政治恐懼症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558139.shtml#ixzz1WUgGSdGa
Power By udn.com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 更新日期:2011/08/21 10:26 記者高宛瑜/新竹市報導
 

卅六歲遺體處理師李安琪,一直忘不了父親車禍往生時,臉上破個大洞的「最後一面」,讓她面對因車禍、口腔癌、墜樓喪生的殘破遺體時,一心只想著「我要讓你們變漂亮」,每次她達成任務時,讓家屬感動大哭,有一回空難殉職飛官的家屬還列隊鞠躬。

 

李安琪原從事新娘秘書,七年前轉當遺體處理師。她投入許多熱情,國內沒有適合遺體修復的填充材料和化妝品,她自費買進口原料,並常練習到半夜,「希望像我父親一樣的遺體,都能重現生前的樣子」。

 

有位婦人罹患口腔癌過世,一大塊臉頰「不見了」,她的兒女拿著照片向殯葬業求助。李安琪先清瘡傷口,再用黏土、蠟將臉頰補平整,兒女驚嘆「比整型醫師還厲害」。

 

修復一具遺體動輒三、四小時,李安琪最長曾花八個小時。有次處理一具浮屍,因為氣味濃烈,讓她中途忍不住跑到外頭嘔吐,吐完又繼續做。

 

李安琪入行多年,只遇到一次託夢。有名年輕女子在夢中報上自己的名字、在哪間醫院,希望李替她修補遺體。李安琪半信半疑打電話到醫院,證實有這名女子,從北部趕到台中替女子修補。她至今不解此事,打趣說:「難道陰間也呷好道相報?」

 

四年前國軍六○一旅直升機墜機,八名飛官殉職,李安琪和多名遺體處理師義務幫忙修復,家屬瞻仰遺容後,列隊向遺體處理師鞠躬。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21/2/2x9kl.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莫那能/排灣族盲詩人】   2011.06.03
 

身為一位以漢文寫作,也會講福佬話的排灣族原住民,我想針對成大蔣為文老師嗆聲黃春明發表些許意見。

 

蔣老師表明應該多多使用母語/族語書寫,是值得肯定的,雖然我本身慣用漢文,仍鼓勵會排灣族語的朋友,以這種語言做為書寫工具。然而,蔣對於黃的責罵,是很荒謬的事情;寫作應該是有空間的,作家用自己熟悉的文字系統表達,儘管使用漢文,也還是台灣文學的一部分。

 

以美國的英語來講,它創造出許多屬於自己的用語或詞彙。因此,稱之為美式英語,用以和英國的英語區別開。

 

接著看台灣,福佬、客家,以及國民黨遷台後引入的各族群,還是以漢文來建構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與生活經驗。我們可以說,漢字及漢文的詮釋權是多元的,不應 該將它和中國扣上直接的關係。也因為漢文系統,讓各族群可以在口語不通的情況下瞭解彼此的想法。此外,漢文在這座島嶼發展自己的獨特性,它可以彌補其他台 灣族語不足之處。從這角度觀之,它其實豐富了台灣的文化。

 

如果只能用台語文寫作,將掉入台灣國族主義的泥沼,這對少數民族來講影響重大。在台灣四五百年的發展中,因為福佬人是台灣最大族群,他們的文化不大可能消 失,一旦強調福佬話是唯一的正統性,就有可能壓抑到其他族語。台灣相對於中國已經是弱勢,在台灣內部還要搞分化會阻礙發展;我們不該用法西斯的態度看待文 化演進,不然將讓其他族群感到緊張。

 

其實在生活中,即便我是原住民,使用福佬話也不覺得彆扭,反而有些場合還必須用福佬話才能表現出那種「氣口」。但是,將它泛政治化便會讓人反感。

 

也許從福佬人的角度來看,會覺得福佬話也處於式微階段,不過,我相信透過家庭教育可以彌補。

 

進一步來看,我這一代的原住民,成年後就離開部落,長久以來逐漸忘卻母語。因此,我認為最應該鼓勵原住民使用母語/族語書寫,因為原住民的價值觀和語意的表達,並非可用漢文全然表達。

 

總結來說,我也為排灣族語的消逝感到無能為力,但能做的就是盡力保存母語和文化。其實,每個族群擁有的權利應該同等,不該有位階關係,假若我們都能為保存自己的文化盡力,同時尊重他人的文化,豈不是一件美好的事?

【2011/06/03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376732.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源頭出狀況,大家一起死。說實話,既然近年大家的觀念改變了,政府其實可以趁著這一波開始大力整頓,所謂沒有破壞哪來的建設,何不(也只能)利用教育(或利誘、重刑)的力量來逐漸改變這樣的趨勢?唉,為何每次都是等到出事(尤其是出大事)的時候,才有改革的決心呢?令我想到「差不多先生」這篇文章哪!另外,這篇文章所提到的「賣相」、「成色」等消費共業,正好與「病梅館記」裡頭的譬喻相近。可以拿來當教材用。by碧人
  
 
自由時報(美洲台灣日報)2011/05/28        
記者楊久瑩/特稿

 

市場上,灰色的新鮮吻仔魚賣相不好滯銷、枯黃的安全金針引不起消費者興趣、咖啡色的魚卵老被餐廳及店家挑剔…,而同樣的產品,便宜的總是優先被考 慮;當老闆被消費者教育,必須用更好的賣相爭取消費者青睞、俗擱大碗等於暢銷時,吃到添加色素與人工甘味的水果、買到漂白的魚丸、喝到添加沒必要存在的起 雲劑飲品,該怪誰?

 

黑心起雲劑事件愈演愈烈,消費者認為政府難辭其咎,政府認為業者罪不可赦,但業者心裏也有答案,添加起雲劑是為迎合消費者長期對食物色相的偏好,還可以降低成本搶到商機。共犯結構造就食品不安全的共業,苦果得由這塊土地上的人共同承擔。

 

塑化劑事件後,有學者及業界坦言,起雲劑非必要品,各類食品中其實都可以不添加,但台灣長期消費習慣中,天然與反璞歸真經常被忽略,許多學界及業界 大老心知肚明,但他們極少主動揭發真相,以致在麥當勞濾油粉事件曝光後,大家才知道看似清澈的油可能加了砷濾油粉;三鹿蒙牛奶粉加入三聚氰氨可提高蛋白 質、減少奶量。

 

衛生署長邱文達昨天將責任拋向業者未能自律,但政府同意添加沒絕對必要的起雲劑,卻缺乏把關監督;以及每次出現危機事件,總是手忙腳亂,缺乏SOP標準作業流程,以致從生產、製造、販售到消費市場一團混亂,業者無從遵循,消費者充滿不安,責任難道只要怪業者嗎?

 

最近,台灣紅了,人民的臉卻綠了!過去,我們笑「中國製造」等同劣質商品,曾幾何時,臉丟到國際,連中國政府也說要加強對「台灣製造」產品的檢驗,真是夠了!

 

惡質的消費文化造就了奸商文化,黑心起雲劑事件更深層的意義是:消費者在滿足口腹之慾時,也要以實際的消費力大聲告訴業者,我們寧願要不太美麗的天然食品,讓共業變成雙贏。

 
http://www.taiwandaily.net/gp2.aspx?_p=kSF1c9zU9HSwr5+1owwnk4ORAV2UV+Ap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平路】2011.5.27

電音三太子揚名國際、成為台灣活力代表作的時代,有對父子,象徵意義上,都是封神榜裡的哪吒。

 

鄭芝龍與鄭成功父子身上,皆透著這種顛覆與叛逆的鋒芒。鄭成功固然大義滅親,信上寫著「吾父既不以兒為子,兒亦不敢以子自居」,就此剔骨還父;而以人間天 上亂一亂的角度來講,鄭芝龍的行徑更酷似那個離經叛道的紅孩兒!大戰荷蘭人的光景,他的船艦左輪生風、右輪噴火,而他在水裡搓洗一下身上的混天綾,就足以 翻江倒海,龍宮為之動盪。

 

比起鄭成功在廟宇的鼎盛香火,甚而延伸出許多降生時紅光燭天,長大後斬妖伏魔的神蹟,鄭芝龍儘管威鎮八閩海域,卻始終不曾修成正果!生時在菜市口被劊子手處決,死後,還繼續當反面教材被人厭棄。

 

鄭成功的幸運,是他很容易放進傳統的參考座標,順應的是人們熟悉的一套語彙。換句話說,他這個故事體裁不費事(也不假思索!)就置入文天祥、史可法等一脈 相傳的所謂道統,他雖有日本母親,卻是正統儒生,表現的是溯自屈原、蘇武、岳飛…所謂氣節的延續。至於鄭芝龍,他的降清,衝擊到傳統的根基,逆反於不事二 主的忠君思維。一個順勢,一個逆勢,父子的歷史評價終究成了相反的兩極。

 

這對父子在後世眼光中,甚至是有趣的對照組。兒子鄭成功怎麼看都順眼,今日海峽兩岸從他身上各取所需。對岸紀念他,取他大敗荷蘭紅毛番,把台灣拉回祖國懷 抱,放在民族教本或統戰語境裡都是標竿人物。台灣則取他孤土孤忠的硬頸。讚他復興基地的眼光、譽他放手一搏的海島經營,延平郡王祠裡四時祭祀,匾額寫著 「開台聖王」,儼然夠本土,算我們的保台英雄。

 

鄭芝龍的不幸,亦在於他本身經歷太豐富太異質,洋名叫做「尼古拉斯」,他生前信洋教、有異國女婿,家裡還有座天主堂,當時他國際化的程度超前,結盟的對象 因時制宜,又以公司的結構經營船隊,實難運用傳統的修辭去評述。而他有心打開清朝的海上視野,畢竟,他由經驗得知,在大航海時代,商人需要整個帝國做商業 行為的後盾,除了兒子的執意抗清壞了整整一局棋,放回當年的時代脈絡裡,鄭芝龍的企圖心也過分異質,非但難以迴轉朝廷對海洋的陌生感,還把自己也推入險 地。

 

到頭來,鄭芝龍的海上宏圖在史冊中被刻意漠視,其中昂揚的想像力與雄偉的創造力,在史觀上被刻意低估。他死後兩百年中,統治者仍把大海視作險阻,政策反反覆覆,幾度祭起「片板不能入海」的禁令,海天遼闊的近世,屬於無從想像的禁境。

 

至於鄭成功,他生涯其實多有可議,個性峻烈,不赦小過,無論對象是家人、部屬、荷蘭人、原住民,他的誅殺毫不手軟,真叫做超級殘酷。卻因為他被嵌入一套符合傳統的敘述模式,只要大節不虧,其餘一概視作可忽略的小節。

 

問題是,大節是什麼?

 

看看這對父子,想想他們父子殊途的命運,雖是電音三太子的時代了,但你我不是哪吒,從不是河岸上自開自落的蓮花。如今舊框猶在、鄉愁未遠,雖不自知,我們 身上承載著所謂道統;三太子可以搖滾金光、電音入耳,我們腦袋裡世襲的,還是很古老很封建的那套文化符碼。(作者為作家)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362399.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更新日期:2011/03/19

記者蔡宗憲/車城報導〕驚人新發現!有「市場魚博士」外號的海生館魚類專家何宣慶,去年底在台東魚市場意外發現一隻長相奇特的黑魚,高價向漁民買回研究後,發現是世界上未曾有紀錄的燈頰鯛,初步命名為「光燈頰鯛」,相當具有研究價值。

 

眼睛內就像配備手電筒,晚上就會從眼皮下翻出使用,一身全黑的燈頰鯛,在世界的相關紀錄上,僅有一九九七年在南太平洋發現的羅氏原燈頰鯛最相似,何宣慶原本以為是同一種,經過仔細比對發現是全新的種類。

 

何宣慶發現魚的眼睛下方藏有一個發光器,經過查閱相關紀錄,發現與南太平洋發現的羅氏原燈頰鯛極為相似,何宣慶指出,十幾年來沒有人看過第二隻羅氏原燈頰鯛標本,他原本以為是同種類,仔細比對後發現是全新的品種,也是北半球首次發現。

 

何宣慶表示,燈頰魚並不罕見,但進化過的燈頰魚種,會直接把發光器固定在眼睛下方,用來照明以找尋食物,這一類的燈頰魚則屬於未進化種類,生長在三百公尺以下的海域,燈不用時可以收縮在眼睛下方的口袋內,減少被敵人發現的機會,其他詳細的資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惑。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9/78/2objl.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請參看:三八婦女節的由來一文來瞭解其箇中意義。
 
另外,職業婦女與全職媽媽都很辛苦。畢竟這個社會賦予女性的責任,一旦加上了媽媽、妻子的身份後(尤其是母親的身份),便多了好幾倍。當然,現在好多了。只是可憐男性的責任相較於以前是相對比較沈重囉!以下是網友「彩色天使」的文章,用同情理解的角度來看待兩種角色。(今天剛好看到,不然,這個問題原本我是不想撰文回應的。)
 
全職媽媽的壓力
 
全職媽媽的快樂
 
職業婦女的壓力
 
職業婦女的快樂

 
這樣看來,有工作(經濟能力)似乎是較好的。(因為這兩個角色都好累,但家庭主婦卻較易被視為沒有貢獻。)
  
這樣看來,單身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吼?
 
(不過我在職場上其實最討厭的就是已婚人士說他要接小孩帶小孩要照顧家庭,用這些理由去規避職場上要公平分配的責任,並把這些責任推到單身人士的頭上,而口氣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合該單身者沒有家累所以就可以加班加工作似的。啊我們也是有社交壓力的呀~~話題扯遠了。)
 
總之,質疑為何要有三八婦女節的人,(理由:已經有母親節了啊!幹嘛要有兩個女人的節日?)
請看這三篇文章。
 
P.S.就算我單身好了,我也不想過勞死。謝謝。
 
碧人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文/馮傑】2011/3/8
 
 
1

 

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專門屬於女人們自己的節日,叫三八國際婦女節。這是我八歲那年上小學知道的常識,保持到現在。

 

我不知道的是它竟起自1903年,就是在一百零八年前,這一個節日開始發芽、抽枝,自遙遠的美國芝加哥興起。那可是一群勇敢的女人,在中國該叫紅色娘子軍。她們罷工,和萬惡的舊社會叫板、瞪眼。以後,世界上有資格的女人們才年年要過自己的節日。

 

一個人能有屬於自己的節日往往是一種情感上的安慰,它更多成分是精神上大於物質上。因為在這一個世界上,在那些流失的時間裡,其中還會有一段短暫的時間,竟專門塗畫上了屬於你自己的顏色。

 

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多種顏色的婦女們在為爭取到這一權利不懈努力,把這一天還弄成一個國際性質的。

 

在我們北中原鄉村,那裡的女人卻沒有自己的三八節日,我的祖母、外祖母、母親們,她們活一輩子,到死都沒有享受過這一世界上通用的節日。我妻子失業下崗, 風來雨去,也沒有自己的節日。那些在現實生活裡為了生計奔波的無數女人,都沒有自己的節日。因為她們都處在「國際之外」,這一個美好的節日與她們無關。

 

對那些鄉村女人而言,面對的是鍋碗瓢盆,享受節日也許是一種奢侈。

 

2

 

小時候我就知道,在北中原,屬於女人們自己的節日應該是7月7日的「乞巧節」。這才是鄉村中國的女人節。

 

這一天,如有明月升起,那些本村或相鄰的姑娘,往往會相邀七位志趣相投的同伴,神祕兮兮的,開始陳瓜果、設素菜於一方庭院,邀請來乾淨的月光,乾淨的星光,乾淨的風。這是要供奉傳說裡的織女。這一刻男孩子被拒絕介入。這一天人間鵲鳥全部退場。

 

這個女人的節日主題還與七枚細針有關:

 

會有姑娘建議,要包七個素菜水餃,每個裡面放一枚針,煮熟後每人發一個,大家必須從一頭咬去,如果先咬住針尖者就為巧,如果先咬住針門(穿線的地方我們叫 針門)則為笨拙。在笑聲裡,人人都不想當笨姑娘。怕傳出來嫁不出去。可是我知道,村裡到後來從來是只留下許多長得英俊的光棍,卻沒有一個嫁不出去的醜姑 娘。

 

第二步還要水中丟針,七位姑娘一起,每人在水中投繡花針一枚,若能浮在水面者就為巧。

 

最後,還有對月紉針或閉目刺瓜花。如果月光下一次就紉上針、刺準花者就為巧,若誰能連紉,連刺七次皆準,便會被擁推為本年度的「織女」。相當於現在每年評選出來的國際年度名媛。

 

露水厚重,星子垂落。終於,大家歡笑打鬧到夜深人靜之時,沒耐心的姑娘早一點回家,有的姑娘們藏在瓜棚之下,遙望茫茫銀河,要開始偷看牛郎織女的相會。在那樣的夜晚,鄉村瓜棚下,充滿了迷茫,悵惘,哀傷,神祕。忽然想起心事,就會黯然傷神。

 

瓜棚下,最後更多的一定是比露水要沉的失望。

 

第二天會有人問:看到織女嗎?

 

咬著嘴角,多笑而不答。

 

3

 

有多少鄉村女人享受過這一節日裡的遊戲啊,一代一代,那些北中原鄉下的女孩子,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另外還有一個本該屬於自己的節日。

 

她們手磨粗糙了,生活磨粗糙了,像蒲公英的小傘,她們一一嫁到遠方或近鄰,不管滿意或不滿意,都有不同的原因由不了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有時一個人一轉身,一生這麼快就過去了。

 

她們把屬於自己的節日漏掉了,那些女人只有在貧瘠的鄉村裡,在自己掌握不住的命運裡上下輪迴。更多的女人則是宛如風雨中的小舟,在汪洋裡最後被淹沒。

 

鄉村和城市是兩種範疇,兩者永遠有著有形和無形的距離。何況生活在那裡面的女人。

 

4

 

我當年在北中原一個善出廚師的小縣城當銀行小職員,孤寂地當了三十年,經歷過三十個這樣不屬於自己性別的節日。沾過二分之一的光,單位每到3月8號這一 天,有時那些領導們心血來潮,文化來臨,就要為婦女們放上半天清假。我們笑稱這是「娘們兒節」,女人則糾正說是國家法定假期。有時經過幾道貪婪的手回扣之 後,女人們還會發一副床單、一對枕套,或幾塊香皂洗衣粉之類。但這樣的機會不多。

 

如果要在這個節日裡加班發薪,我相信多數女人都不願意享受這個節日。在我們小城裡,一束五十元的玫瑰花往往不如一箱速食麵更具有現實主義意義。就像我寫的詩歌雖然外表優美,在現實裡卻通體飄散著貧窮的氣息。

 

我有一個做房地產的朋友,經歷豐富,充滿文化情懷,他既寫詩又掙錢,不像我只會一輩子寫詩,被我媳婦定為「又窮又酸」。這位儒商經常會有一些別人不理解的 創舉,像行為藝術,有一年要過三八婦女節,他說要為坐落在黃河邊上的老家做一件事。這一天,他沒有給村裡送去大米、衣服、禮品,也沒有玫瑰花,而是拉來滿 滿一大車衛生巾,說要贈送給全村的女人們,讓她們知道世上還有一種生活,裡面包含精緻。

 

村裡大多數人不理解。

 

他解釋說:我目的是想改變鄉村的生活觀念。

 

有的鄉村女人是第一次見到衛生巾。其實觀念是因為貧窮的緣故,觀念有時取決於物質。一個節日裡的衛生巾,並不能改變一個女人的一生,卻給她們送去了一些憧憬。

 

也許在中國城市工作的那些白領女人們,每到這個節日裡,能沐浴享受,她們甚至還會有「三八節鄉村一日遊」的活動,號稱返回自然,但那些鄉村裡的女人們從來沒有「三八節城市一日遊」的奢想。

 

把每一個日子都過成節日,這是每一個女人的夢想。

 

5

 

以我在現實裡的所見所聞,我可以肯定說,在三八節這一天,更多的中國女人與這個美好的節日無關,她們與悠閒擦肩而過。她們依然在這一個節日的邊緣上奔波, 更多的女人在護理家中的老弱病殘,護送嗷嗷待哺的孩子,在料峭的風中獨自行走,在望不到盡頭的歸路上,在蒼茫的荒野,在瀰漫灰塵的廠房,在城市某一條骯髒 的街道上……

 

她們是為了現實和生計。對她們而言,這個日子在生活裡和平時每一天一樣,並沒有發出異樣的亮色。

 

那時,她們有的也許知道世界上存在有這樣一個節日,有點遙遠,有點模糊,像一面春天脫線的風箏,在自己心裡飄搖一下。

 

還知道這個節日和每一天一樣都充滿艱難,是如此平常地流失走掉了。

 
【2011/03/07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196009.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日報 2010/12/14

【何柏均、李姝姮、方佳怡╱台北報導】台北縣一 名獨自扶養子女的婦人昨領取2萬1千元生活費,卻不慎將裝有手機、金錢的包包遺失,她趕緊撥打自己手機,一名女子接電話後表示會送到警局;婦人原想包紅包 答謝對方,未料對方自稱是法律系畢業,要求十分之三報酬、6300元,婦人雖苦苦哀求「能不能拿少一點?」但對方堅持拿6千元,在旁協調的警察看了不禁搖 頭:「現在的人眼中只有錢嗎?」

 

遺失包包的李姓女子(44歲)昨向《蘋果》投訴,她從事會計工作,幾乎是她獨力扶養念大學一年級的女兒及高 中的兒子,為方便照顧子女,選擇在家接案、擔任SOHO族,平均月收入3萬多元。她昨天傍晚騎乘機車去接兒子放學,並領取2萬1千元準備支付水電等雜支, 在行經土城市裕民路、捷運海山站附近,掛機車前座吊掛勾的包包突然掉落,遭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畢業的潘姓女子(28歲)拾獲。

 

撿錢者稱法律系畢業

 

李婦指出,由於遺失的包包裡,除2萬1千元生活費,還有證件、手機、住家鑰匙等財物,立刻以兒子手機撥打自己手機門號,潘女接聽後指稱拾獲其包包,約她於廣 福派出所交付,她原本慶幸包包失而復得,欲包紅包答謝,未料潘女自稱是法律系畢業,主動要求6300元、十分之三報酬。

 

李婦不懂法律,以為自己聽錯了,雙方在警局碰面後,她向潘女求情,說自己一個人撫養小孩,「能不能不要拿3成?」未料潘女堅持一毛不能少,警員聽了也幫忙求情說:「一定要要 求這麼多嗎?不要這樣啦!」但潘女卻冷漠地回說:「我去問學校老師可不可以這麼做。」警員聽了也不敢再幫腔,李婦聽了也十分心酸。警方指出,《民法》如此 規定,他們只能道德勸說,無權干涉。

 

「教育到底是怎麼了」

 

經半個多小時談判,因李婦沒百元鈔,最後潘女才願妥協只拿6千元,李婦心想,「一個孩子每月生活費是6千元,但『遺失』6千元,總比遺失2萬1千元好」,於是給了潘女6千元並致謝,潘女拿了錢頭也不回就離開,讓一旁協調的警察也直搖頭嘆氣。

 

李婦感嘆說,她一直教導自己小孩要拾金不昧,潘女自稱是法律系畢業,卻沒顧及情理,「現在的教育到底是怎麼了?」她認為法律系教授除教導法律,也應該教導一些道德觀念。

 

對此,教育專家吳娟瑜感慨地說:「懂得物歸原主代表有良知,但主動說出口要錢,這態度就有失敦厚。」她表示,在人際關係裡,相互扶持、相互關心、善良友愛, 才是正確價值觀,但接連發生大學生撿到錢向失主索報酬事件,顯示社會越來越功利、太以錢為重,她給年輕人建議:「不管失主有沒有給酬賞,都不應該主動開 口,才是禮貌的表現。」

 

留置權不應用於弱勢

 

台大社工系副教授王雲東表示,隨著社會變遷,不可諱言功利比率上升、道德下降,學 生容易著眼功利色彩,只問行使留置權違法與否,而忽略此舉是否「道德」。他說,社會功利色彩濃厚當下,若是留置權不再,可能拾獲者更不願意把錢交出來,因 此,他認為是否有可能在法律設計上能夠周詳,如留置權是否不要用在弱勢人身上等。

 

律師廖芳萱表示,只要撿到錢的人有通知失主,或向警察機關報案,就不算侵占,可向失主主張取得一定報酬及留置權,根據《民法》第805條規定,拾得人要在6個月內請求報酬十分之三,若對方未給報酬,拾得人就對遺失物有留置權。

 

撿錢糾紛事件簿

 

★2010/10:台北市兩名大學生撿到機車騎士遺失的錢卻不撿皮夾,一名目睹警官見狀上前攔人,兩名大學生卻回答:「我們可以拿3成吧?」被警官帶回警局告誡「不要侵占遺失物」。

 

★2010/09:成功大學一名女學生不小心在校園遺失裝有4萬元的錢包,撿到錢包的學姊打電話要求3成報酬,否則行使《民法》中的「留置權」,不還錢給她。事件揭發後,學姊不再要求3成報酬。

 

★2010/02:基隆市一名男子撿到內有兩萬多元的皮夾,因忙著談生意未交付警局,結果被控侵占遺失物。檢察官認定他「有歸還意願、無侵占意圖」,處分不起訴。

 

★2009/04:基隆市一名施姓婦人,目擊去寺廟拜拜的許姓母女撿到皮夾,卻把錢塞入口袋,她見義勇為要求母女將錢送到警察局,卻被罵多管閒事,雙方吵了起來。警方獲報前往,將許姓母女依侵占罪嫌移送法辦。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4/143/2iy3z.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頭殼 更新日期:2010/12/02 20:40 NewTalk 新頭殼

 

新頭殼newtalk2010.12.02鄭平/編譯報導

 

從本周開始,維基揭密(Wikileaks)陸續公布它取自美國國務院資料庫,有關國務院與180個駐在國260個領使館,總共251,287件來往的電報文件,其中還包括3,456件(1,895普通件、1,425密件及136機密件)來自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的電文。

 

約 12,000名美國外交官,每天從世界每一個角落,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務院報告他們在各自駐在國所看到的這個世界。這些報告資料是要從美國的角度回 答: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甚麼對我們有利?甚麼對我們不利?從這些秘密素材,美國政府淬煉出它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有如航海日誌或飛行日誌,美國國務院 稱呼這些材料叫做「外交活動日誌」。

 

日誌內容如江河不擇細流。固然大使們會描繪駐在國政治發展的大勢,但政治領袖們的奇言異行,也常常成為報告的內容。他們電文一封一封寄,報告每天聽到的訊息,諸如: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說,他無法忍受臨國伊朗,他毫不懷疑它的教士政權搖搖欲墜;

 

-----2008年夏天的俄羅斯喬治亞戰爭,顯示出俄國的雙頭領導(總統與總理)之間,誰是(煮菜的)「廚師」,誰是(端菜的)「跑堂」;

 

-----美國在阿富汗戰爭的最重要盟友,卡寨(Hamid Karzai)總統,他「性格軟弱」,經常被「受迫害妄想症」及「陰謀論」所驅使;

 

-----在一次德黑蘭的國家安全會議中,革命衛隊的參謀長查發里(Mohammed Ali Dschaafari)對總統阿瑪丁查(Mahmud Ahmadinedschad)大發脾氣,而且賞了他一個耳光;

 

-----一些中共領導人對朝鮮的不可捉摸也煩了,他們現在可以想像一個在南韓控制下的南北韓統一。

 

同樣地,美國在外的領使館也關心,這國家裡面,有那些資源是特別重要,它的破壞或耗竭,會直接損害到美國利益。講清楚點,就是︰有那些東西是即使發生戰爭也不可以被破壞的,譬如︰跨洲通訊系統、特殊能源高科技產品公司、專精榴彈武器的國防高科技公司或製造某些特殊疫苗的生技公司等等。

 

諸如此類,各種資訊都很難逃過接受很好訓練,而對任何事情又充滿懷疑的美國外交官的眼光。

 

這麼大的資訊材料,要運用來形成及執行美國外交政策,本來必須守住秘密才會有效。但現在243,270件外地使館寄到華盛頓的電文,以及8,017件國務院拍給外管的指令都曝光了,反倒成為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德國明鏡周刊、法國世界報以及西班牙國家報等參與揭密的各大媒體,用來分析報導究竟美國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在甚麼地方美國運用它的影響力,以及在甚麼地方美國吃了憋。

 

根據曝光的資料,美國外交官對收集情報的狂熱和徹底,不會比他們在中央情報局(CIA)的同僚來得差,事實上他們也跨越了做外交應有的分際。「因為情報單位從世界各地所蒐集的個人資料,有一大部分都必須借助國務院外館的報告」,所以希拉蕊.克林頓國務卿電令外館官員,蒐集他們接觸對象或線民的個人資料,包括信用卡號碼及飛航貴賓卡帳號。這些平常優雅自持的外交官,老早不在乎淪為間諜助理的角色。

 

這些資料的曝光,是美國外交歷來最大的災難。他們在世界各地的接觸對象和消息來源原本有的信任,現在受到了嚴重撼動。這些人個人的想法、做過的建議、表達過的興趣,甚至背叛、出賣他人的記錄,竟然可以被公開查閱。同時,他們美國老大哥對這些人的看法,也被一覽無遺。

 

美國駐外使節對當地國的人和事的評語可以是非常無情的。肯亞,在他們眼中,是一片腐敗滋生的沼澤。大使館報告中,提及總統和總理的字裡行間,都充滿輕蔑語氣。

 

土耳其?報告裡說,總理藉由國營事業民營化搞自肥,而且他要把國家帶往伊斯蘭未來。

 

義大利?希拉蕊.克林頓要她的大使報告,貝魯司孔尼總理是否真的跟俄羅斯總理普丁搞私人企業。

 

如此,如此,美國整個外交基礎被動搖了。

 

美國駐外使館的報告,是經由一個加密的資訊網路(the Secret Internet Protocol Router Network, SIPRNet)送往美國的。這個系統在2001年大幅擴充,以加強國務院和國防部之間的聯繫,因為911事件顯示,恐怖行動之所以未被即時發現,是因為 各單位情報不跟別人分享的緣故。

 

此事爆發之前,有250萬個美國人,各部會及下屬機關官員,可以接觸到這些資料。經驗顯示,特別是國防部官 員最常使用這些資料。前線作戰部隊若干電腦也可以進入這網路。進入程序及密碼每150天更換一次。即便是被核定為「極機密」的資料,有單獨的進入路徑,還 是提供給85萬個美國人使用。所以這些使館報告的曝光,其實只是遲早的問題。

 

由於整個洩密事件,被懷疑是經由一名曾駐在伊拉克的部隊情報分析員所流出,本周二,國務院已宣佈限制部隊電腦接觸到國務院內部文件,此外,國務院與國防部以及部隊之間的SIPRNet聯結已被隔斷。

 

(本文取材自德國明鏡週刊)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2/135/2i9ln.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2010/6/18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中國簡體字過度簡化漢字,不但失去與漢字文化一脈相承的關聯性,更形成閱讀和理解上的困擾,例如「『乾』淨」與「『幹』 部」都是同一個「干」字,「經『歷』」和「日『曆』」都簡化成同一個「?」字,對學生形成認知與學習困擾!多位學者指出,現在中國反而興起「繁體風」,大 學生學寫繁體字(即正體字)已然成為一種「時尚」。

 

清 華大學語言學教授張光宇引用漢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的話指出,「一個漢字就是一張臉」,漢字代表著「個性」,文字的應用可從是否「易寫」、「易記」、「易認」 三方面考量。簡體字除了比畫少,具有「易寫」優勢外,在「易記」、「易認」上都不如繁體字,況且現在電腦發達,語言文字讀得多寫得少,「易寫」的優勢已不 再。

 

電腦簡體轉繁 赤壁賦斗牛變鬥牛

 

而且在簡體字轉化成為正體字時更易發生誤導,例如蘇東坡「前赤壁賦」中的「月出於東山之 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由簡體字轉成繁體字時,「斗牛」就變成了「鬥牛」,意義和趣味都完全走調了。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宗焜 也說,「白『雲』」和「人『云』亦『云』」亦為同一個「云」字,很容易混淆,難以記憶。

 

中研院院士曾志朗進一步指出,就神經認知學來說,簡 體字簡化的結果,「幾」變「几」、「兒」變「ㄦ」,「几」和「ㄦ」不好分辨,是因為瞳孔的視網膜在看待物體時,擁有越多的線條,越容易形成一個框框或部 首,所以瞳孔較易辨識繁體字。

 

簡體字型 跳脫與漢字關聯性

 

李宗焜指出,漢字的演進大原則是簡化的,以「灰『塵』」來說,現今 上頭是一個鹿字,古漢字的寫法則是三個鹿,古文簡化後的繁體字仍可看得出漢字演化的脈絡,只是簡體字的字型,已經跳脫脈絡,失去了跟漢字系統的關聯性。

 

中國文化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所長柯淑齡指出,現今中國大學生視寫繁體字是一種「時尚」,因為由繁體字的字型就能直接看出字意,不僅可以幫助記憶,也與文化 意涵連結,例如,「愛」字沒有「心」怎麼「愛」呢?生產的「產」沒有「生」怎麼「產」呢?漢語教學不只教授筆畫與筆順,只要了解文字組成的內涵,必能號召 更多學習意願。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8/78/27o36.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應該是從中國媒體轉錄過來的新聞吧,感覺裡頭的用詞需要再調整呢!

 

其實我一直對姓名很有興趣,可惜我沒學過姓名學,只知道粗淺的解字而已。

 


2010/4/12  路透社

 

(路透北京12日電)不滿意你的名字嗎?想一想中國那些稀有姓氏的家族吧!他們有的姓「零」,有的姓「鬼」,甚至還有人姓「死」。

 

國營媒體「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報導,中國江西省一名男子過去20年來匯編了一個罕見姓氏表。

 

華人姓氏大多十分常見,都是那幾個,像 是張、王、李、劉和陳。中國人以古老的「百家姓」來表示「一般的老百姓」。中國中央電視台表示,程應璉多年前在讀報時發現有個人姓「鬼」, 因而產生了興趣。自此之後,他開始翻閱報紙、書刊與其他出版品來找尋類似的罕見姓氏,目前約收集了2000個。他所找到的罕 見姓氏包含「零」、「醋」、「秒」及「一」。

 

有關名字的迷信仍盛行於中國,許多父母特地幫小孩取個吉祥的名字,表示他們長大後會變得健康、 強壯且富有。雖然中國可以合法更改姓氏,報導卻未說明,若不幸生下來就姓「死」或「鬼」,有多少人選擇改姓。中央社(翻譯)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2/16/23r3l.html

 

中國姓氏無奇不有 有人姓鬼、死、色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中國大陸一位老人用了20年收集2000多個姓氏,包括「鬼」、「死」、「色」、「第五」等,最後編成「千家姓」。

 

江南都市報報導,75歲住在長沙的程應璉,是湖南一家電力線路器材廠退休工人,他所編纂的「千家姓」收錄許多聞所未聞的姓氏。

 

程應璉表示,中 國姓氏博大精深,零、一、二、三、四、伍、陸、柒、八、九、十、百、千、萬、兆是姓氏,春、夏、秋、冬、年、月、日、時、分、秒是姓氏,甚至連油、鹽、 醬、醋、茶也是,其他如堵、宰、藥、酒、死、色等同樣也是姓氏。

 

程應璉說,他很喜歡看書、讀報、看電視,讀報都會留意作者姓名。有一次發現 報紙上有個人姓「鬼」,心想姓氏無奇不有,因而對中國姓氏產生濃厚興趣,萌發搜集姓氏的想法。

 

此後,程應璉只要發現「百家姓」上沒有的特殊 姓氏,他都會記錄下來。經過日積月累,程應璉收集了2000多個姓氏,其中400多個很古怪。

 

這些收集,加上「百家姓」已有的姓氏,今年2 月程應璉自費出版「千家姓」。

 

程應璉說,他收集的姓氏大多是「百家姓」沒有的,這些姓有的根據別的姓創製,有的則是這個姓的族人創製,「可 以說,每一個姓都有一個故事」。

 

例如「堵」姓,春秋時期,鄭國大夫洩寇是執政大臣之一,因受封於堵邑地(今河南省方城縣東),所以又被稱為 堵洩寇,後代子孫就以祖上的邑地名堵為姓。

 

複姓「第五」,西漢高祖劉邦將原6國的王室後代,遷至今湖北省南部的房縣後,齊國的 貴族太多,為了方便,就改變原來的姓,賜給他們以第一、第二直至第八位姓,第五就是其中一個。99041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2/5/23qqj.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碧人:最近上論孟的「論詩禮樂」篇,談到了「富而無驕」、「富而好禮」的意義。本文雖是討論音樂及藝術家的文章,卻也談到了這兩個詞語的內涵。所以我轉貼此文,希望作為供人思考的資料。
 

 
【聯合報╱焦元溥】2010.03.16 02:30 am
 
近日來台演出的音樂巨擘白建宇(Kun Woo Paik),是韓國至今唯一享有國際崇高地位的鋼琴名家。旅居巴黎卅餘年的他在法國聲譽卓著,主辦蔚藍海岸音樂節,在南韓更是家喻戶曉的偉大藝術家。去年我們在巴黎重逢,言談間白建宇對古典音樂日趨庸俗化感到憂心,並不解為何那麼多音樂家現在皆以拍廣告、為產品代言為樂。
 
從不代言 白建宇40年如一
 
我對此倒提出不同看法;莫名其妙的代言自不可取(比如把自己和鋼琴印在鞋上供人踐踏),但一如名表邀請音樂家,正是看重「音樂與時間」的相關性。若產品和音樂家形象相符,代言又有何不可?
 
沉靜了幾秒,白建宇給了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答案:「是音樂讓我成名,而我怎能賣了它!」
 
話雖簡單,若我們對白建宇了解更深,就會知道這背後其實是強大無比的意志。白建宇現為國際大廠Decca的簽約名家,錄音則由三星企業全力贊助。但無論白建宇和三星高層如何友好,三星又出了多少資金,他卻從未為三星拍過任何廣告。若說金錢報酬或人情壓力還不足觀,看看白夫人尹靜姬女士是何許人吧!尹靜姬是韓國國寶演員,廿出頭即是無人不知的超級巨星,至今拍了三百多部電影,不但獲獎無數,更擔任各大影展評審。這對具有極高名聲與地位的夫妻,不知有多少廠商捧著讓人目瞪口呆的鈔票,希望說服他們一同代言———但白建宇和尹靜姬從未動搖他們的堅持,四十年來始終如一。
 
「如果接下這些廣告,我們可以在法國買好幾個古堡了!」尹靜姬笑著說,「但我們不需要,更不能違背我們的信念。」
 
剛正之氣 演奏中自然流瀉
 
我其實不驚訝。不只是沛然莫之能禦的勁力,在白建宇演奏中,聽眾更能感受到那不凡的浩然剛正之氣。那是為藝術毫無妥協的付出,以及夜以繼日、從不懈怠的專注努力。但從另一個角度觀之,三星明知白建宇拒絕任何商業代言,自己僅能享有唱片背後的一小塊商標露出,卻依然願意大力贊助———且不論商場上種種爾虞我詐,當三星面對白建宇這樣的藝術家,也就能展現如此氣度和高度,這又是豈是尋常企業所能及?
 
富而無驕 台灣起碼要做到
 
台灣不是沒有這樣的贊助。以我任職的電台為例,就曾有贊助者情願買下廣告時段卻不作任何廣告,僅單純希望電台得以「完整播放馬勒交響曲而不被廣告切割」;我也曾見證贊助單位不僅支持演出,更努力安排推廣演說,為藝文普及而努力———只可惜這仍是少數。同樣是贊助,韓國企業願意隱姓埋名,我們卻淪落到要在音樂廳裡擺產品;不只財大氣粗到令人嘆息,更讓人納悶經過這麼多年發展與教育,台灣人的識見高度與文化深度究竟在哪?
 
「富而好禮」或許是奢談,但別讓我們連「富而無驕」都不可得。
 
(作者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候選人)
 
【2010/03/16 聯合報】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477490.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2010/03/03
 
獨自攀頂巧遇小黑
 
〔記者林俊宏/台北報導〕當美術老師的劉姓山友上月底孤身爬「能高越嶺古道」時巧遇一隻小黑狗,在冰天雪地裡,人狗結伴登山4天後分手,他返家後掛念小黑的安危,花了7天,千里尋狗,雖未重逢,終於從其他山友口中確定小黑平安,才放下心來,部分情節有如電影「極地長征」。
 
山友「小劉」大年初八(2月21日)獨自前往能高越嶺古道健行,計畫從南投縣屯原登山口走到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卻在登山口遇上這隻小黑狗。
 
小劉說,山上積雪很深,箭竹被雪壓彎阻擋步道,小黑一路從雲海保線所跟著他到天池山屋,還到光被八表碑再繞過百岳南華山,後來橫越中央山脈,人狗共睡帳篷,結伴穿過白雪皚皚的中央山脈,還一起吃喝,共度4天3夜,最後在天長橋巧遇台電包商工程車,於是搭便車到花蓮。
 
小黑跳車獨留山中
 
小黑跟著小劉搭車下山,中途卻跳車,他試圖抱小黑回車上但沒成功,後來自己一上火車就後悔了,當晚10點回家後,小劉擔心小黑的安危,凌晨2點半,他從新竹直接開車到銅門,抵達天長橋約早上8點,他在山路間來回呼喚、尋覓,卻看不到小黑身影,只好再開車回家,一來一回,路程長達700公里。
 
小劉說,幾天後他到高雄參加路跑,回程時再回屯原山區找小黑,終於從下山的山友口中打聽到,小黑又跟一支登山攝影隊同行,一路上有人照顧,並繞回天池山屋,這才讓他鬆了一口氣。他說,會找時間再去看小黑,希望小黑在高山上快樂活著。
 
這段人狗奇遇記,因小劉上「登山補給站」網站向山友打聽小黑下落而曝光,並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紛紛為小劉打氣。
 
人狗奇遇網友流傳
 
有網友說,能高越嶺古道西段從南投屯原到東段的花蓮銅門,總長約60公里,部分路段山崩,加上當時寒流來襲,高山氣溫驟降,小黑算是「另類嚮導」;還有人說,與其在山下當流浪狗,不如當隻快樂的「山頂黑狗兄」,小劉不必替小黑擔心啦。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上〈訓儉示康〉,這則新聞正可以呼應文中所述:「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 正因為不拿回扣,正因為執守於專業,所以他才能正義凜然的對付不懷好意的國際禿鷹及熱錢,讓我們國家可以免於金融上的動盪。虔誠希望國家能多一些像彭總裁這樣耿直不屈、堅守專業的公務員來報效國家。若真能如此,將是國家之福、台灣之光。
 

 
今日新聞NOWNEWS   2009/11/19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今年再度被《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雜誌評選為A級,這不但是彭淮南第6次獲得A級評等,更是全球唯一連續5年都獲得A級的央行總裁,而彭淮南上任至今,央行盈餘繳庫更是可觀,不過,今(19)日在立法院財委會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替彭淮南抱屈,因為彭淮南的年薪僅6.7萬美元,連北市豪宅廁所也買不起,甚至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都比他高,對此,彭淮南則強調,「我生活很簡單,能夠活下去,夠過我基本生活就好。」

 
立法院財委會今日審查「央行99年度業務計劃及營業預算報告」彭淮南也親自率領各局處首長列席備詢,不過,也有立委對於榮獲「6A級總裁」頭銜的彭淮南抱屈,因為外界不僅對他評價高,他上任至今,央行透過外匯操作年年都有盈餘繳庫,央行可說是國家的金雞母之一,可是彭總裁的待遇卻比不上其他國家央行總裁的待遇。

 
雖然彭淮南今日並沒有透露年薪多少,僅強調,「我個人待遇與各部長待遇一樣」,不過,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替他算一算,彭淮南年薪約6.7萬美元,連台北市豪宅廁所都買不起,甚至與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的153.9萬美元差距一大截,也比不上英國央行總裁的50萬美元年薪,歐盟央行總裁也有51.3萬美元,就連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也有18.6萬美元。

 
至於是否會慕慕其他國家央行總裁的高年薪?彭淮南則強調,「服務公職主要是看我可以替國家做什麼事,待遇不是主要考量,待遇能夠讓我活下去就好,我的生活很簡單,因此,能夠過我基本生活就好,不會羨慕別人」。

 
不過,黃偉哲進一步追問彭淮南「如果退休會轉入私人企業嗎?」彭淮南則強調,「絕對不會,退休就退休」,此話一出,更馬上獲得現場立委的一致肯定。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19/17/1v9uc.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新聞    2009/06/05 19:16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人的演進,其實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歷史,最近大陸的考古學家在戈壁大沙漠發現了一座「魔鬼城」,挖出幾具完整的乾屍,但奇怪的是,這些乾屍有著東方人種以及非常罕見的金頭髮,其中一具頭骨還出現怪異的圓孔,研判應該跟某種原始信仰有關。

浩瀚的戈壁大沙漠,始終瀰漫著神秘詭異的氣息,在新疆哈密盆地這個入夜起巨風的地區,被當地人視為死亡之地,據說每到入夜,鬼哭狼嚎般淒厲的聲音,便從大漠深處傳來,讓經過那裡的人驚恐不安。過去蒙古族人和哈薩克人都認為這裡是魔鬼居住的地方,「魔鬼城」的稱號不脛而走,外界視此處為生命禁區。

但是在魔鬼城附近,近年來發現了一座古堡,考古學家比對城內的器物,研判此地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然而在城東的古墓卻埋藏著更驚人的秘密,墓裡有好些乾屍全都有著金黃色的頭髮,一度被認定是來自歐亞交界的高加索人,但是從眉基和顴骨都不突出的線索追蹤,專家有了新的解讀。

考古研究員周金玲指出,「從屍體的特徵看,我認為是蒙古人種的(特徵)佔了大一點,當然也不排除也有歐羅巴人種,就是高加索人的血統,你說他是不是純純的蒙古人或者純純的高加索人,那不現實。」

這三千年前的混血兒叫作「愛斯克霞爾人」,有著獨特的墓葬制度,屍體包著厚厚皮衣,頭下枕著毛氈,身穿毛布袍、長褲,腳穿皮靴,陪葬品五花八門,然而隨著挖掘行動的進行,更大的謎團出現了,考古人員在二號墓裡找到了半塊頭骨,上頭有明顯的圓孔,邊緣還有方形鋸切痕跡,仔細觀察,孔洞旁邊光滑平整,並沒有手術之後骨頭的自然增生現象,研判應該跟某種原始信仰有關。

周金玲表示,「就和巫術啊宗教有關,就是說活著的人從死人身上把這骨頭取下來,佩戴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說求得神靈靈魂的保佑啊!屬於一種避邪。」

隨著證據的陸續出土,古墓乾屍的身世之謎有了解答,原來三千多年前,這裡曾經是一處綠洲,居民靠畜牧維生,還有水源可以發展沙漠農業,但隨著環境的惡化,城堡難以維持,最後遭到廢棄,只留下了這乾屍古墓見證著戈壁沙漠魔鬼城的滄海桑田。(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俊名、楊逸平)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05/17/1kqpr.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廣新聞網   2009/03/02 

美國一個有兩個子宮的婦女莎拉,生下了一對女兒,一個子宮一個。

 莎拉今年二十一歲,天生就有兩個子宮,還各有各的輸卵管。據統計,每三千名婦女就會有一個人有兩個子宮,不過,多數有兩個子宮的人都不知道。

 通常有兩個子宮的婦女懷孕的時候只有一個子宮受孕。莎拉的情形比較特別,一個子宮懷了一個胎兒。莎拉生產的時候並不足月,早了七周。三年前,英國有個有兩個子宮的婦女,還生下了三胞胎。



 

21歲的莎菈,前天剖腹生產,她的雙胞胎,比預產期提早了七個星期報到,莎菈是非常罕見的雙子宮案例,醫生說,雙子宮患者懷雙胞胎,而且一邊一個的例子非常稀奇。她的兩個子宮,大小不一,雙胞胎的體型,也差了一截,小的重一千七百八十公克,大的兩千兩百三十公克。

早產的小女娃肺部還沒有發育完全,預計至少要在醫院待三到四個禮拜。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2/1/1fbz3.html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1/1/1f9jo.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