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花的碎念:
(2013.9.25)無明資料整理中.....

目前分類:扣問Q&A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字詞辨析]婢妾V.S.嬖妾

「嬖妾」真的很容易寫成「婢妾」。
「嬖」與「婢」同音,皆音同「必」(ㄅㄧˋ)。雖都可指小妾,但二者的詞義略有不同。

嬖妾:指受寵幸的姬妾,猶如愛妾。

婢妾:指小妾和婢女。

查找單字「嬖」與「婢」的字義,《教育部國語辭典》中,

「嬖」有三義:

(1)動詞,寵愛。

(2)名詞,舊時出身卑微而受寵幸的人。如:「便嬖」、「外嬖」、「寵嬖」、「嬖女」。

(3)形容詞,受到寵愛的。如:「嬖妾」、「嬖姬」、「嬖臣」。

「婢」有三義:

(1)名詞,古代罪犯妻女沒入官家為奴,稱為「婢」。如:「官婢」。

(2)名詞,舊稱供使喚的丫頭。如:「婢女」。

(3)名詞,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

所以,古裝劇中常見的「婢妾」之自稱,是小妾對夫主或主母的自(謙)稱,顯示把自己當作如奴僕般可供驅使,而非張揚的炫耀自己受到寵愛。

所以自稱時,不可使用「嬖妾」一詞;形容受寵愛的小妾,不可使用「婢妾」一詞。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為強者?何為弱者?──荀子「性本惡」的延伸思考

 

在今天的課堂裡提到這個問題,是在講述人性中的「生物性」(本能)時。達爾文的進化論「汰弱擇強,適者生存」的主張,多數的人皆贊成,不假思索的。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強者」,是那個能夠適應環境並留存下來的人。

 

我覺得有這個自信頗好的。但還是想要刺激大家一下,所以便提問了:

 

你怎麼確定你是留下來的那一個?

什麼是強者?什麼又是弱者?

 

照舊,當下大家的反應是:沒人理我。(或許正在思考中.....)

 

我再接著說:

當環境轉變的時候,所謂的強者,有可能就會變成弱者;所謂的弱者,有可能就會轉變成強者。你是哪一種?

人類很弱,只憑生物本能根本敵不過其他強大的生物,所以人類有所謂的「社會性」,藉由比其他生物強大的組織、合作,再加上勝過其他生物的智慧的運用,才形成站在生物鍊頂端的「萬物之靈」。可是這所謂的「萬物之靈」在面對大自然的強悍時,卻又脆弱的不堪一擊,如南亞大海嘯、莫拉克水災、313海嘯等,所以,怎樣才算是強者?怎樣才算是弱者?而人,又是否該彼此互助提攜?又或者自己在那兒自立自強呢?孟子主張「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達則兼善天下」,受荀子影響的法家,卻是在施政上採取「愚民政策」,只要聽菁英的話就對了!(因為他是菁英,所以他說的都是對的。跟著他,準沒錯。)二者思考截然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是強者?抑或弱者?沒有人想要當弱者?但在各種不同的社會條件之下(資源分配本就不公平),你要如何成為所謂的「強者」?

 

前一陣子的爭論正好可以成為此思考的註腳,那就是由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一文所引起的諸多爭辯。這些爭辯是因為柏克希爾哈薩維寫了篇批判此的文章〈年輕人,國家沒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自己〉而開始的。所以我將此兩篇文章視為此一系列的雙源頭。記得當時我看了十數篇的文章,後繼者各有不同的詮釋、批判、立場、態度,有的頗有見地,有的自相矛盾,有的甚至有邏輯偏移、兩邊討好的情況,當然也有另闢戰場、重新角度詮釋的文章,以及純屬抱怨文的文章吶!但,不管如何,我認為仔細讀完這些文章,對於邏輯思考與論點陳述應有相當的幫助,前提是沒有被這些文章給弄到滿頭困惑。^^

 

以下為這些文章的連結,請參閱(同時請注意下方留言,有些回應頗為精彩):

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蘋果日報)

柏克希爾哈薩維年輕人,國家沒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自己〉

彭明輝〈柏克希爾哈薩維錯在哪裡〉

陳方隅〈羅賓漢悖論:國家到底有沒有對不起年輕人?〉

周俊吉〈年輕人,到底誰對不起你?〉(中國時報)

曾柏文〈「國家是否對不起年輕人」論戰──熱鬧下的有限交鋒,與當代網路論戰特徵〉(獨立評論)

膝關節〈真的是政府對不起年輕人,不是嗎?〉(聯合新聞網)

gn00116743〈洗腦經典解析─”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

滷蛇之王〈Re:「年輕人,國家沒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自己。」----一篇廢文!〉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在網路上逛的時候不小心看到的文章,與我平日所倡導的學習觀念有類似的地方,果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提供連結如下,給大家參考。

 

Note.3 國概心智圖‧一點不糊塗 

Note.7 動手搞定不拿手國字

 

碧人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早上在高一6上課。在講到蘇轍說明壯遊的動機及理想那附近時,為了使課文活潑化,我舉例講了學識豐富的人,在面對壯麗風景時總會隨手作詩詞散文來與風景相輝映。其中有兩句話。忘了這兩句之前我說了什麼了,只是講完後,想想還頗有詩意,便把它湊成一句:
 
信手拈來一首詩,也襯風景也襯人。
 
由於最後一字「平收」,只好徵求上聯,以求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則。不過我回到家之後,再次回想這兩句,突然覺得改掉兩個字後會更好,如下:
 
信手拈來總是詩,也襯風景也襯人。
 
但是寫完之後卻發現,第一句好像是從某本書中來的。我不記得出處,就當英雄所見略同,若有重疊之處,請視我運用「點鐵成金」之術吧。
 
 
這句下聯,在下課時已有人寫了句上聯來找我。寫得也有詩意,可惜還差一點點,不是對得很工整。所以,我還在等待,愉悅的等待,等待學生再次捲土重來,創造出合乎此句的上聯來。
 
不知,誰能有此雅興,幫我對出上聯呢?
 
 
碧人  99/4/16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來自於「詩路」網站,摘錄「典藏詩人─鄭愁予」網頁上的資料:其「在傳奇的舞臺上──聽那達達的馬蹄聲」訪談記錄。訪問者為詩人沙笛。(文章出處:現代詩復刊09期)
 

 
第四折
 
沙:楊牧在「鄭愁予傳奇」一文 ,說您停筆於一九六五年,您自已認為呢?

鄭:

  這只是個「傳奇」的說法,大概他想把我寫得更傳奇些。因為「窗外的女奴」出版於一九六八年,之前在一九六六、七年還寫了長詩「革命的衣缽」,這些都足以證明我並未停筆。楊牧也許覺得,那些可能為了什麼「原因」,並非出自由心的抒情創作。其實,這些詩是很嚴肅的作品,仍然延續了不被外人瞭解的「浪子精神」──它代表一種浪漫情素,也是一種革命精神。絕不可能只有酗酒、流浪;還包括犧牲的襟懷、路見不平的仗義,而革命正是一種路見不平的事業。因此,寫革命的詩正是我非常正當,而且更具意義的表現。

 
一九六五年以後,我仍然不停在寫作,因為到美國的目的就是為了寫作,只是大部分尚未發表而已。後來進入詩創作班深造,一定得寫點東西才能畢業,自然也不曾中輟。還有部分用中文起稿,再翻譯成英文發展。所以,「停筆」只能說是沒有發表罷了。
 
 
(中略)

 
沙:中國文學──特別是詩、詞、曲對您有那些影響?

 
鄭:理論上倒沒有多大影響,我從未想過要將古典文學的某些辭句,運用到自己的作品當中。那些對我影響最深遠的,可能只是氣質和情操。

  我幼年正值抗戰,只在鄉下讀過私塾,所接受的教育,僅僅侷限於不喜歡的四書、五經等等。老師待我還不錯,他的書局就是教室,裡面放著一疊的線裝書。這些書我也翻著看,不過,專找些舊詩詞,看過就算了,並未下過什麼工夫去研究;因為真正喜歡的還是新文藝。

  當時,有位親戚因為逃難,住在我伯父家裡,他手抄了好幾本名家的散文和詩;所以,那幾本書對我的啟蒙作用相當大。至於我的作品中為何出現舊東西?主要是能夠使它們更好。構成作品有很多因素,其中之一是「趣味」;古典素材在新詩中所擔當的任務,通常只有趣味,而非詩的真正精神。

 
雨:您出國以後,詩風顯然有很大的改變,也馳離了原有的節奏,究竟是什麼原因?

 
鄭:
我出國以後所發表的詩,毋寧說是一種更散漫的節奏。因為語言環境不同,或多或少都要使用其他文字,在節奏感上自然就有新的情感。不過,這還並非頂重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節奏是使詩的形式改變的最大元素。加州大學陳世襄教授,曾在一篇論文裡,提及這個問題。他甚至從唐詩中發現,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雖然具有相同的形式,節奏上也產生變遷,只是沒那麼明顯罷了。但對現代詩而言,就具體得多了。因為經過一段時期,對相同節奏感覺煩厭,就會試圖改變。如果,我現在寫的還是和卅年前相同,實在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讓我再寫下去!此外,過了中年之後,必須尋找一些更鬆散、更有彈性的節奏,在表達上才不至於捉襟見肘。所以,如此的改變是必須的。當然,我也寫押韻的詩,譬如收在「燕人行」裡「雨說」,後來發表於中國時報;又如「雪的可能」中的幾首詩。不過這種情形比較特殊,「雨說」是為了寫童話詩式的歌謠體;因此,我不會一直沿用這個節奏感──它會整個破壞我抒情的感覺。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最近跟同事討論到(其實我自己也有疑問啦!)為何司馬遷要把「呂后」獨立為一篇本紀。我想,他的取向是因為呂后跟武則天篡位前一樣,雖名為垂簾聽政,實際上早已實質的掌握朝政大權。稍微搜查了一下網路,有文章提到:「在《史記》當中,司馬遷不立〈孝惠本紀〉,而用〈呂后本紀〉來記孝惠帝(七)、少帝劉恭(四)、少帝劉弘(四)三人在位共十五年的時間,這種作法雖頗為後世所批評。然誠如太史公所言「孝惠帝崩,呂太后稱制,天下事皆決於高后」(齊悼惠王世家),立呂后本紀實有其根據。而若照《漢書》的做法,將之分為〈惠帝紀〉和〈高后紀〉,雖無不可,然就政權行使的完整性來說,不免有破碎的感覺,因為從孝惠帝不理政事之後,實際上的政權就已經在呂后手上,這就像後世的三國時代,曹魏的政權必須上溯到曹操,而不是自曹丕始。」(註)
 
   ←呂后畫像           ←皇后之璽
 
再來,就是讓人感到興奮的「皇后之璽」了。說實話,大概是受了連續劇跟小說的影響吧,所以我一直以為玉璽只有皇帝才有,而且只有一塊,實際上皇后也有他的玉璽,而皇帝的玉璽其實不只一塊,看他高興刻幾顆就幾顆,而且歷代皇帝都有他的專屬玉璽。這個資訊我是從電視節目「中國神秘檔案」裡看到的,再「穀歌」一下,(其實google的中文名是這個才對,但因為簡體字中「穀」與「谷」不分的關係,台灣大部分媒體或寫者在引述時都寫作「谷歌」。雖然「谷歌」與原意「收成」不符──其實意思南轅北轍,「差很大」──,但我總覺得「谷」比「穀」有意境多了。山谷之歌,頗有悠然自適之感,也容易在眼前浮現一幅自然風景畫。至於「穀歌」就稍俗了點,不過也頗符合農村風情畫倒是了。)網路上關於「皇后之璽」的介紹有百度、中華百科(仿維基百科,不過我看了下內容,所介紹的文字跟「中國神秘檔案」的旁白內容類似)等許多網頁,我所用的是「中華百科」的資料,內容如下:
 
皇后之璽
 
中國西漢皇后玉璽。1968年發現於陝西咸陽渭河北原韓家灣公社狼家溝。正方形,邊長2.8釐米,高2釐米,重 33克,螭虎紐,四側刻雲紋,印面陰刻「皇后之璽」4字,是已發現的最重要的古代璽印之一。中國歷代皇帝、皇后都擁有自己的玉璽,可是,真正保存下來的並不多。皇后之璽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惟一一枚漢代皇后玉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瑰寶中的瑰寶了。
 
 ←皇后之璽的陰刻文         ←皇后之璽印文
文物簡介
 
皇后之璽2.8釐米見方,通高2釐米,以和田白玉製成,精美靈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被古人推崇備至,正所謂「金石有價,玉無價。」而和田白玉如凝脂般溫潤晶瑩,更是玉中極品。皇后之璽的璽鈕為螭虎形,螭,是龍的一種,代表著真龍天子;虎為百獸之 長,「取其威猛以執狀」。璽體四側刻雲紋,下麵璽文為陰刻篆書「皇后之璽」四字。帝后直接使用的遺物發現很少,「皇后之璽」玉印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對研究秦漢帝后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其發現地點距漢高祖與呂后合葬墓長陵僅1000多米,經考證印的主人即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專家認為皇后之璽的發現創造了兩項之最:一是中國最早發現的皇后印璽;二是玉璽的主人是年代最早的皇后。故歷史、藝術價值很高,被列為國家級文物。
 
漢代冊立皇后,都要授予璽印,它是皇后合法身份的憑證。東漢衛宏《漢舊儀》:「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這方「皇后之璽」,用優質玉料製作,雕鏤精緻,印文端莊典雅,所篆文字及紐式與衛宏所記一致,正是漢某皇后的佩印。「皇后之璽」屬西漢遺物,在學術界已無異議,但其具體時代卻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是呂后的佩印,多數學者根據印文篆體及印面設計,推斷其時代屬文景至西漢中後期。 漢代皇后璽印的質地和紐式,兩漢書未見記載,《漢舊儀》記皇后璽的質地又前後矛盾,「皇后之璽」的出土,解決了一千多年存疑的問題。
 
文物發掘
 
西漢皇后之璽玉印出土於文革前期,地點在陝西咸陽漢高祖陵園的一條地溝邊,它是被一個小學生在放學途中偶然發現的。陝西是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建都千餘年之地,埋藏地下的文物遺存難以計數。據長期在咸陽從事文物工作的學者張德臣、張延峰介紹,事情發生在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咸陽市區東北30多公里的韓家灣公社韓家灣小學的14歲學生孔忠良放學回家,他沿著渭惠渠邊的路走到狼家溝, 無意中看見渠南邊的土坎上有個東西在夕陽斜照下閃閃發光,開始他以為是只躲在草叢中的小兔子在偷看他,就好奇地走近一看,卻什麼也沒有發現,只是那亮光仍在閃爍。於是他放下書包,用手刨挖起來,終於發現有個東西的一角露了出來,由於土質松疏,他很快便把這東西刨了出來。他擦去上面的泥土,原來是一塊光亮的玉石,玉石的上部趴著一個動物,下面四四方方的,好像刻著字,可是他一個字也認不出來,於是把它帶回了家。到家後便把玉石給哥哥看,兩人研究半天,覺得可能是顆印章,準備把上面的字磨掉,刻上自己的名字留著玩。可是這玉石特別堅硬,上面的字怎麼也磨不掉。過了幾天他們的父親孔祥發要到西安給生產隊辦事,孔忠良就把印章拿出來讓父親帶到西安,找家刻字鋪把印上的字磨平後刻上自己的名字。孔祥發向小兒子仔細問明印章的來由,端詳著印章的造型、質 地、文字,儘管他也認不出是什麼字,但總覺得這東西非尋常之物,他想到印章出土之地在劉邦陵園之內,自己在擔任大隊幹部期間,同到這裏來的文物工作者打過多次交道,有一些文物知識,再聯繫到這一帶常有人挖出古代陶盆、瓦罐、瓦當、麻錢之 類的古物,意識到這顆印章可能是文物。第二天他到西安後,先沒有辦其他的事,而是直接找到省博物館,請他們對玉璽鑒定。博物館的人一看印章上的動物造型和印面上的“皇后之璽”四個篆字,當即認定它是珍貴文物,在詳細介紹了出土地點和發現經過後,孔祥發表示願意將這方玉印上交博物館收藏,博物館給予了獎勵。 陝西省博物館的有關專家進行了研究、鑒定,結合出土地點,查閱了許多古代文獻。據《漢官舊儀》上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而韓家灣發現的「皇后之璽」在呂后與劉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約一公里的陵園之內,其形制、式樣、印文內容及字數均與《漢官舊儀》所載相符,當為呂后之印璽無疑了。有些專家還認為,它可能原來是放置在呂后墓旁的便殿中供祭祀之物,後來便殿被毀,玉璽遺落土中,被水沖到狼家溝,遭泥沙覆蓋而致湮沒二千餘年至今。(完整內容參見:http://www.wikichina.com/index.php?doc-view-6730
 
結論
 
所以啦,果然英雄所見略同啊。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司馬遷做為史官所謹守的歷代史官傳統──直筆實書,可惜的是《漢書》以後的史書就沒那麼「大膽」了。(這恐怕與中央集權有關吧,就算想要直筆實書,也得考慮文字的委婉程度。)這讓我想到「狸貓換太子」背景的宋代,當時那一段史事(簡言之,就是皇帝長大後知道自己不是先皇、皇后親生,執意想改封自己已死的親生父親某位王爺為皇帝,卻遭受大臣們群起反對),很明顯的被史官語焉不詳(卻又很明顯的表現出欲蓋彌彰的態度)的一筆帶過,所以雖然史官不會被宰,但後代的人還是看出這段史事有問題啦!想想,還是私人做史比較能夠彰顯出史實啊!雖然咱們中華民國還沒亡(這時候邦交國就很重要了,只要有人承認我們~),對岸卻已經認定完蛋並且出了本「中華民國史」,而本國政府卻毫無任何保存史料的動作(想想還真悲哀,歷史詮釋權永遠掌握在戰爭勝利者手裡),希望咱們民間對歷史、報導文學、紀錄片有興趣的人,能多多參與,多保留一些,讓我們的存在能夠流傳給後代知道。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及其他作者的書籍,基本上已初步做到了。(拋了磚後,希望能引些玉來。)

以上,就是碧人在下我的小小粗淺研究。目前待查清單為《史記‧呂后本紀》全文,這事恐怕得等到我找到我不知道放到哪裡去的《史記》後才能完成了。
 

 
註:參見李雲龍撰,〈最毒婦人心?─談呂后〉,《稷下電子報》二十二期。網址:http://bbs.fgu.edu.tw/cgi-bin/bbscon?board=history&file=M.1125755746.A#=306。(另一篇文章雖內容略有不同,但大體一致,卻較為完整,唯不知作者出處,可能皆屬同一人文章,因轉載而有疏漏。網址:
http://www.general.nsysu.edu.tw/linhuang/%E4%B8%AD%E5%9C%8B%E6%AD%B7%E5%8F%B2%E4%BA%BA%E7%89%A92/%E5%91%82%E5%90%8E.doc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電子報   2009/03/20  (李宗祐)

一六○九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走到自家附近田裡,把自製的望遠鏡指向天月球、行星與恆星,開始利用望遠鏡觀測天空,首度把人類的視野拓展到無垠的宇宙,也把天文研究帶進新的領域。

為紀念天文學家伽利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二○○七年底聯合國第六十二屆會員大會正式通過訂定今年為「全球天文年」。

學術界規畫台灣天文年系列活動時,認為台灣多年來一直弄錯「伽」讀音,決定利用「全球天文年」發起正音運動。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伽」有「ㄑ一ㄝ」和「ㄐ一ㄚ」兩個讀音。但國內天文與物理領域學者仔細考據後,認為「ㄍㄚ」利略才是正確讀音;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還為此發表〈釋說新語之十二〉。

 劉源俊指出,「伽」首先出現在唐朝翻譯的佛經中,當時音譯ga,於是譯成「伽」,讀「ㄍㄚ」。gamma rays譯為伽瑪射線,可見伽利略的正確讀音應是「ㄍㄚ」。

新聞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0/4/1gd31.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選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中的「芻狗」是何意?

查《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知:

「芻狗」,芻,草也。「芻狗」指用草紮成的狗,是祭祀神祇的工具,使用時雖備受重視(因為是祭器),但用完即丟,所以後來被用來「比喻輕賤無用之物」。

由此可知:

所謂的「不仁」,不是指聖人或天地不夠博愛(仁愛)眾民或萬物,而是指他無所偏愛,看似不重視,實則讓他們天生天長,任其榮枯,使大道能夠自然運行於其中,而不受人為的干擾。因此,放在政治作為上,就是要聖人不要有太多的干涉(妄為妄作),以免反而造成混亂。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上課時提到「回文」這個修辭。前幾年網路上曾經流行一時的「回文」編寫大賽,所以順口跟學生提到:上網去查查看有沒有類似的回文句子或對聯。其實我只是隨口說說的而已,不過既然說了就要負責,為了怕他們沒有動力去查,還特地加了一句:「有查有加分喔!」當然,根據以往的經驗,「不報任何希望」就不會失望。但沒想到的是,班上竟然還有三個同學查出來給我耶!開心!不過找到的回文句子,卻非每個都那麼美或對得工整。但為了嘉獎學生的努力,所以還是放上來,聊備一格。有沒有人要共襄盛舉的呢?

 碧人 


以下是9710427宜醇查到的回文句子: (粗字體是我覺得不錯的句子)

⊙整句正念/反念不同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僧遊雲引寺,寺引雲遊僧 

⊙整句正念/反念相同 

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碧人:這句真是經典啊!)
下聯:天雨飄花落花飄雨天(碧人:我覺得下聯對的不是很好,花不會從天上落下來吧?)
台北電郵通郵電北台(這句怪怪的。)
花蓮噴水池水噴蓮花 (碧人:出現神蹟了嗎?)
西湖靈隱寺隱靈湖西(碧人:靈湖?有這個地名嗎?)
內湖養魚池魚養湖內
內湖回填土填回湖內
頭城打砲王砲打城頭
大湖比目魚目比湖大
洛河飄香茶香飄河洛
山西落日時日落西山
中國山中有中山國中
南海滯留風留滯海南(碧人:這句勉強還可以。)
山西過路人路過西山
花蓮印刷廠刷印蓮花
碧潭清水崖水清潭碧(碧人:啥叫「崖水清潭碧」,倒念就不對了。)
中山停雲堂雲停山中
船上女子叫子女上船
馬下花香聞香花下馬(碧人:「聞香花下馬」可以理解,「馬下花香聞」是何意啊?) 

以下是9710438瑄汝查到的回文(全部是正念/反念都相同的句子,重複的有8個,直接省略了): 

西湖垂柳絲柳垂湖西(碧人:雖然看來詩情畫意,但「絲柳」是啥啊?)
山西會仙橋仙會西山
花蓮挽紗女紗挽蓮花
狂風暴雨夜雨暴風狂(碧人:這句不錯!)
天上龍捲風捲龍上天
內湖吹風機風吹湖內(碧人:風有那麼強嗎?沒有內湖牌吹風機!)
花蓮淨土適土淨蓮花(碧人:「適」是何意?)
酒好享同好同享好酒(碧人:「好」字重複了,敗筆!) 

以下是鬧場的,雖說是「鬧場」,可我覺得有些不太好笑~

蜜蜂採蜂蜜蜂採蜂蜜(碧人:果然是來亂的。)
美好包皮製皮包好美(碧人:落到下流了。)
情人欠錢借錢欠人情
床上客人叫人客上床 / 床下客人叫人客下床(碧人:這兩句異曲同工。)
倫敦床上人上床敦倫(碧人:同上。)
地下珠寶引寶珠下地(碧人:寶珠會自己跑啊?)
景美的內衣內的美景(碧人:通常不用虛詞,用「的」就弱掉了。且稍微不合理兼掉到下流去!)
嬌蘭含壤泥壤含蘭嬌(碧人:不懂。細思之,落到下流!)
小三看妹妹妹看三小(碧人:用疊字一樣弱掉了,且此疊字並無多重意義。)
山東中正路正中東山
春逢冬霜溶霜冬逢春(碧人:這句不錯!)
冬訪秋楓落楓秋訪冬(碧人:「秋訪冬」?時序倒帶了嗎?)
中庭含羞草羞含庭中(碧人:「草羞含庭中」啥義?尤其是那個「含」字。)
東山飄雲海雲飄山東(碧人:同上,「海雲」是啥?)
夏去秋來快來秋去夏(碧人:?)

 以下是9710437均鴻找的回文句子:因為與瑄汝完全相同,所以完全省略。 

P.S.宜醇找到的句子整體而言比較棒呢!所以,真正寫的好的「回文」並不多見呢!以後有類似的再放上來囉!(乾脆探究一下緣起或是把古人的遊戲詩詞放上來好了,權充示範。計畫中..........)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為原PO文:

老師我有問題啦
打給妳看喔謝謝:D
這題我覺得答案很奇怪欸
Q:下列是四位同學的座右銘,根據推測,何者最不合理?

A.揮鞭萬里赴戎機,效法木蘭列巾幗--希望操戈殺敵,報效國家
B.四時讀書樂無窮,不怕屋陋身又窮--是一個能夠安貧樂道的人
C.治國安民一良馬,不怕死也不愛錢--願做一名與世無爭的販馬商

有一些我沒問題的選項我就不打了喔!!
但老師答案實在是太扯了
如果是A或B我都可以接受
但答案是C欸!!!!!!!!!!!!未免太扯了吧=ˇ=
可以盡快跟我解釋嗎禮拜六就考試了拜託
而且拜託詳盡一點不好意思喔

下一題我也覺得很奇怪=ˇ=

下列成語何者用運不當?
A.辯論會中都虧他"舌燦蓮花"的表現,才得以穩住陣腳
(舌燦蓮花現在不是已有貶意了嗎?)
B.這家飯店,從前門庭若市,今日風光不在再,生意冷清蕭條,有如"曇花一現"
答案是B欸為什麼????

老師猛虎出柙的柙是什麼意思?關牠的籠子嗎?
還有縞素和心有鴻鵠是什麼啊?
心有鴻鵠和心猿意馬不一樣吧有題答案說這兩個詞是近似詞欸!!!
不知凡幾是不知道有多少個的意思嗎?

還有老師有一句話的修辭我怎麼看都看不懂

"當我還是小松鼠的年齡"這句是譬喻我知道
但我真的完全不知道從何看起
還有"期盼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為什麼是排比不是映襯

老師趕快給我解答喔謝謝:))))))))))

by sj50

親愛的心郁,實在是太晚回答了。所以應該幫不上忙。(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啊!)

1.第一題答案是C沒錯。還記得「良馬對」嗎?「良馬」比喻人才,所以絕對不是立志作販馬商。

2.第二題答案應是B,因為「曇花一現」是指出現一下子馬上就沒了。不能用來解釋昔日風光,今日蕭條的今昔轉變,至少我看不出這家飯店的生意有立即性的變化,可以在一夕之間翻轉。至於「舌燦蓮花」,雖然現今用時有貶意(批評人華而不實,只會動嘴皮子的意思),但在辯論場上要穩住陣腳,靠得就是嘴皮子,即使你沒啥料,但至少現場辯倒對方,在之後才能有機會扳回一城。

3.猛虎出「柙」:有沒有看過鬥牛?老虎凶猛躁動,但是柵欄圍住他,所以他衝不出來,可是只要柵欄一搬開或鬆動,猛虎就會衝出來啦!

4.縞素有兩種意思,本指白色的絹,後引伸為白色喪服。

5.鴻鵠是大鳥。通常用來指某人心有大志,此大志便稱為「鴻鵠之志」。若「心有鴻鵠」後面沒有「之志」兩字,那他便是用了「孟子告子篇」中的典故,指某人雖然耳朵在聽人說話(或是上課),但心裡面卻想著有大鳥要飛來,打算拿弓去射牠,根本就是心不在焉,表面上在聽課,心裡卻不知神遊到哪裡去了,所以跟「心猿意馬」、三心二意詞義相近。

6.不知凡幾的「凡」是指總數,不知總數有多少個,就是不知有多少的意思啦!

7.小松鼠的年齡,應是指小時候吧,沒有前後文很難看得懂,我猜測應是以小松鼠來譬喻幼年活蹦亂跳、好似過動兒般靜不下來的年齡吧,大概3-5歲。

8.為何是映襯?「是一回事」字句重複,第二個判斷的條件是:這些都是某人對某事發展的理解。用不同的角度去講同一件事,所以是排比。我對「心想事成」的期盼是一回事,但是事實上我會不會每件事都心想事成呢?在現實環境中,不會每件事都這麼如意。所以說「現實是另一回事」,因此「心想事成」這件事放在個人的期望中,是每件事都能如自己心意;放在現實中,則是不見得。若是映襯的話,通常有「對比」性質,期盼與現實一定是對立的嗎?他倆也不是相輔相成的條件,不能夠烘托出主角啊!所以不是映襯。

以上,簡單答覆,雖然有點太遲了。(如果真的這麼緊急,下次留言後,傳個簡訊給我,提醒我盡快回覆急如星火的問題。)
另,為了避免有人有類似問題,我把你的問題改PO在我的網誌內喔!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國學概要》上到了九流十家的「名家」。(其實根本就是複習,因為月考前就教過了,但是為什麼月考後還要再上一次呢?因為根本沒人聽,看著大家一臉茫然的樣子,終究還是重上一次。)

說到「名家」,就不得不提起惠施跟公孫龍。惠施沒留下啥,公孫龍留下的也沒多多少,跟惠施有關的只有他的好朋友莊子的書裡面記載的「濠上之辯」。說到「濠上之辯」,我說:「這個你們絕對知道。」一臉希望的看著大家。結果還是不出所料的「一臉茫然」。唉,我無奈的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很快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提示夠明顯了,講完。側耳。滿意的聽到了好大的「哦~~」一聲。呵呵,瞭解了喔,各位同學。碧人我就不多說了。

再提到公孫龍的「白馬非馬」。我說:「這就是謀文上次問到的問題。」話才一落,又是一陣的「哦~~」,還夾雜一些笑聲。同學們,也請幫幫忙,我難得稱讚他耶!給點面子嘛!重點是:我知道你們根本就忘了啥叫「白馬非馬」,重講之後,還是無法跳脫「常識」範圍的理解。好吧,套用現在理則學(邏輯學)的用法總可以了吧。講完。──還是不行!好!最後武器出馬,就不信這樣還不懂。

以下是說解過程之三階段說明。

第一階段:傳統文詞解釋

馬,是對「形狀」的定義。是對世界上某個具體的東西的稱呼。
白馬,是從「顏色」條件的界定,不是對某個「物」的定義。
所以,「白馬」不等於「馬」,因為性質、條件不同。

>某生:「白馬雖然是白色的,但他還是『屬於』馬啊!」
>>唉,不懂。(暗自嘆氣~)

第二階段:現代邏輯學解釋(大家卻還是用「數學」概念來理解,唉,也不能怪你們啦!)

(前提) 馬是A,白馬是C,
(條件) C=A+B,但A、C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問:A跟C的關係為何?
答:
因為  C=A+B,
而且  A與C都不可以分割,
所以  A ≠ C

完畢。好大的一聲「咦~~」傳來。

>>因為大家都是用數學概念去理解,認為既然 C=A+B,所以A跟C一定有關係。C是由A組成的,因為A是C的一部份。
>>唉,還是不懂~~(暗自嘆氣+3條線)

第三階段:這該叫「一不做二不休,就不信這樣你還不懂」之解釋嗎?

下課鐘聲響了,我在黑板上迅速寫下國字:

(前提) 所有的人類都有爸媽(OS:不然人類怎麼生出來?)
(條件) 小明不是人類。      (OS:誰說只有「人」才可以叫「小明」?)
(結果) 所以小明沒有爸媽。(OS:這叫做「邏輯的謬論」。)

同理,白馬「不等於」馬。
(OS:只要是這種形狀的東西就叫做馬,而這種馬通常是深棕色的。白馬不是深棕色的,所以白馬不等於馬。)

語畢,滿意的聽見很大的一聲「哦~~」。

所以這就叫做「名家」的理論。完畢。(碧人曰:哼,就不信這樣還不懂)


過程中,本班著名的睡神,很神奇的爬起來好奇觀看大家在玩什麼,這也算是另一種收穫吧!(嗚,終於願意賞光了~)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院通過賽德克族正名案 族人:還祖先正義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十三日電)

行政院
今天通過賽德克族正名案,長期爭取正名的賽德克族文史工作者田貴實,一聽到消息後興奮大喊﹁終於還給祖先一個正義﹂,他表示,賽德克族一直被當做是太魯閣族的一部份,但追溯族群和歷史源頭,太魯閣族才是賽德克族的分支,賽德克族正名案獲得通過終於能回歸歷史。

 長期爭取賽德克族正名的田貴實,還特地成立文史工作室研究族群的變遷,他今天一聽到賽德克族正名案通過的消息時高呼「哇!太興奮了」,並表示多年來的努力終於回復正義,雖然是遲來的正義,但終於還給祖先一個正義。

 田貴實表示,族群歷史和起源當然是要追溯越遠越好,也才能越正確,經耆老口述和族群遷徙考證後,賽德克族當初在原居起源地就是稱做賽德克,而太魯閣族則是賽德克族的分支,並非賽德克族是太魯閣族的一支,現在正名案獲得通過,終於讓賽德克族的起源回歸歷史。

 田貴實指出,太魯閣只是一個地名,當初政府因為政治、選舉考量,草率宣布太魯閣族成為第十二族,忽視賽德克族人的感受,而現在賽德克族獲得正名,代表賽德克族才是正確的名稱。970423


 原住民第十四族「賽德克族」 南投花蓮交界處

(中廣新聞網  2008/04/23 12:00)

台灣原住民族又多一族「賽德克族」,行政院會今天上午正式通過「賽德克族」為第十四族。(黃悅嬌報導)

   「賽德克族」長期被歸類為泰雅族,根據原民會的統計,分佈的南投、花蓮交界處的賽德克族人有六、七千人,近年來積極爭取正名,原民會委託學者完成新民族認定研究後,上午報請院會討論,行政院長張俊雄最後決定尊重族人的意願,正式宣布「賽德克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表示,官方承認賽德克族為第十四族後,原民會族群代表將納入賽德克族代表,參與原民會業務的討論。「賽德克族」成為單獨族群後,對族人的自我認同、及文化傳承將更有的保障,未來在學校教族語,也會有單獨的教材實施。


賽德克正名 研究:人為干擾分類

(原住民族電視台2008/04/24 17:09)

  其實,根據民族學者的研究,賽德克族與已經正名的太魯閣族屬於同源,是不是一定要正名,學者建議兩族應要三思而行,不過行政院基於尊重民族意願的立場,昨天就通過賽德克族的正名案,但在尊重民族意願與學術之間要如何取得平衡,正名的族人與學者各自都有不同的立場。

 賽德克族正名成為第十四族,對同源的太魯閣族與分支的teketaya.tuda群,甚至是台灣原住民族將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政大民族所教授林修澈,接受行政院原民會委託,近期研究完成一份「賽德克族正名」的論文。文中提出太魯閣族是賽德克族三個語群中的其中一支,也就是說兩者屬於同源,然而賽德克族從太魯閣族名稱獨立出來,就會產生爭議。

 其一將導致花蓮的toda群也想起來正名,原民會將窮於應付,其二原本嚴謹的民族認定工作,將流於單憑主觀意識,任意超越客觀意識的窘況,非常不利於民族的發展。第三,行政單位製造小族和大族在資源與利益上平等,許多小族就會機於利益開始想獨立。

 雖然本論文在賽德克族正名成立之前完成,不過行政院基於尊重原住民族人權的立場立場支持賽德克族正名,接受委託做研究的學者不願接受訪問,在學術與民族意願之間如何拿捏不同立場的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凶、兇到底該如何分辨?使用時機為何?「幫凶」的「凶」是寫成「凶」還是「兇」?

A:根據《國語活用辭典》云:「凶」、「兇」形體小異,且「兇」從「凶」聲,以致意思相近,故今多通用。考察二字在字典中的形、音、義及詞條,如下:

,凵(音ㄎㄢˇ)部,合體指事。「凵」象地坑,「ㄨ」象交陷其中形,故有「險惡」義。(P.228)
    → 相關詞條:行凶、吉凶、凶手凶犯、凶兆、凶凶、凶宅、凶年、幫凶、來勢凶凶、逞凶、凶器、凶暴、凶殘 、凶訊、凶徒、凶服、凶死、凶悍凶猛凶惡、凶殘、凶燄  、凶狠、凶險(末二詞條摘自《文言文字典》)

,ㄦ(音ㄖㄣˊ)部,形聲字。从人,凶聲。人陷在地穴中,故有「擾恐」義。(p.188)
   →相關詞條:兇惡兇兇兇手兇狠凶悍兇猛兇險兇犯、元兇

再從《文言文字典》裡所引用的條例(根據凡例,例子是編者所見最早出的)來看,可知「凶」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使用,比「兇」還來得廣泛。而「兇」除了一個例子之外,最早的例子是在唐代。因此可以推知:兇是後起形聲字。

所以如果不知該用「兇」還是「凶」的話,寫「凶」字比較不容易出錯。因為「凶」可涵蓋的語意層面較「兇」字來得廣。


深究篇,待續。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是我從奇摩知識+上看到的文章,我覺得這篇對同學應該有幫助,貼上來供大家參考。


問題:尋求做筆記的方法
回答者:
Morris ( 專家 3 級 ) 
回答時間:2007-12-07 10:44:19



筆記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讀書做的筆記,一種是上課聽講的筆記。

所謂的做筆記,並不是指「抄」筆記,不是抄老師黑板寫的東西而已,也不是只將課本重點抄一遍,那只能稱為「抄筆記」而已。


自己讀書做的筆記,必須是一個分析式的系統,要學習一步步有系統的將大範圍的艱深資料加以大量濃縮,一篇數百個字的文章,可以濃縮到只剩下三到四個關鍵字;做出來的筆記,完全是自己的思考結晶,由於全部經過自己思考理解,因此在日後考前複習時,只要看自己的筆記,就可達到100%的複習回憶效果;讀書再也不用花一堆時間死背硬記。


因此,真正一個好的筆記,必須是自己經過思考理解後,所寫下來的重點資料,必須用自己的話自己的語言來寫,而且是必須有系統的將書本資料有效有系統的濃縮,才能方便日後的複習回憶。


而上課的筆記,邊聽邊抄並不代表是將老師講的東西一字不漏的抄寫下來,老師講話的速度永遠會比你寫字還快,所以你如果是邊聽邊抄的話,應該都有經驗,在上課聽講時做的筆記大都是支離破碎的斷斷續續的,回家也不一定能完整的拼湊起來;因為不管你寫字再快,講話的速度永遠比寫字還快;所以,如何將上課老師講的重點記錄下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讀書技巧;上課的內容能完整吸收,回家復習就可以省下一大半的時間。


聽講筆記技巧主要有兩種,一是暗示詞的技巧,能夠有效的抓住老師講話的暗示詞,就可準確的記下老師的重點。另一個是速記的技巧,必須會把老師的關鍵重點完整的串連起來,做出詳細的聽講筆記,回家再整理成自己的筆記系統,完全不用擔心漏掉任何重點。


筆記是讀書方法裡面很重要的一環,可以大大的影響到你的複習成效和考試成績;對於正確的讀書方法,我也是摸索了很久,後來才深刻的領悟到讀書不是光是去背去記;一個好的讀書方法必須是著重在理解,有理解才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記憶。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120604340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