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子選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中的「芻狗」是何意?
查《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知:
「芻狗」,芻,草也。「芻狗」指用草紮成的狗,是祭祀神祇的工具,使用時雖備受重視(因為是祭器),但用完即丟,所以後來被用來「比喻輕賤無用之物」。
由此可知:
所謂的「不仁」,不是指聖人或天地不夠博愛(仁愛)眾民或萬物,而是指他無所偏愛,看似不重視,實則讓他們天生天長,任其榮枯,使大道能夠自然運行於其中,而不受人為的干擾。因此,放在政治作為上,就是要聖人不要有太多的干涉(妄為妄作),以免反而造成混亂。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