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國學概要》上到了九流十家的「名家」。(其實根本就是複習,因為月考前就教過了,但是為什麼月考後還要再上一次呢?因為根本沒人聽,看著大家一臉茫然的樣子,終究還是重上一次。)

說到「名家」,就不得不提起惠施跟公孫龍。惠施沒留下啥,公孫龍留下的也沒多多少,跟惠施有關的只有他的好朋友莊子的書裡面記載的「濠上之辯」。說到「濠上之辯」,我說:「這個你們絕對知道。」一臉希望的看著大家。結果還是不出所料的「一臉茫然」。唉,我無奈的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很快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提示夠明顯了,講完。側耳。滿意的聽到了好大的「哦~~」一聲。呵呵,瞭解了喔,各位同學。碧人我就不多說了。

再提到公孫龍的「白馬非馬」。我說:「這就是謀文上次問到的問題。」話才一落,又是一陣的「哦~~」,還夾雜一些笑聲。同學們,也請幫幫忙,我難得稱讚他耶!給點面子嘛!重點是:我知道你們根本就忘了啥叫「白馬非馬」,重講之後,還是無法跳脫「常識」範圍的理解。好吧,套用現在理則學(邏輯學)的用法總可以了吧。講完。──還是不行!好!最後武器出馬,就不信這樣還不懂。

以下是說解過程之三階段說明。

第一階段:傳統文詞解釋

馬,是對「形狀」的定義。是對世界上某個具體的東西的稱呼。
白馬,是從「顏色」條件的界定,不是對某個「物」的定義。
所以,「白馬」不等於「馬」,因為性質、條件不同。

>某生:「白馬雖然是白色的,但他還是『屬於』馬啊!」
>>唉,不懂。(暗自嘆氣~)

第二階段:現代邏輯學解釋(大家卻還是用「數學」概念來理解,唉,也不能怪你們啦!)

(前提) 馬是A,白馬是C,
(條件) C=A+B,但A、C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問:A跟C的關係為何?
答:
因為  C=A+B,
而且  A與C都不可以分割,
所以  A ≠ C

完畢。好大的一聲「咦~~」傳來。

>>因為大家都是用數學概念去理解,認為既然 C=A+B,所以A跟C一定有關係。C是由A組成的,因為A是C的一部份。
>>唉,還是不懂~~(暗自嘆氣+3條線)

第三階段:這該叫「一不做二不休,就不信這樣你還不懂」之解釋嗎?

下課鐘聲響了,我在黑板上迅速寫下國字:

(前提) 所有的人類都有爸媽(OS:不然人類怎麼生出來?)
(條件) 小明不是人類。      (OS:誰說只有「人」才可以叫「小明」?)
(結果) 所以小明沒有爸媽。(OS:這叫做「邏輯的謬論」。)

同理,白馬「不等於」馬。
(OS:只要是這種形狀的東西就叫做馬,而這種馬通常是深棕色的。白馬不是深棕色的,所以白馬不等於馬。)

語畢,滿意的聽見很大的一聲「哦~~」。

所以這就叫做「名家」的理論。完畢。(碧人曰:哼,就不信這樣還不懂)


過程中,本班著名的睡神,很神奇的爬起來好奇觀看大家在玩什麼,這也算是另一種收穫吧!(嗚,終於願意賞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