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楊照】2011.01.04
 

一百年前,在內憂外患夾襲之下,中國滿清朝廷瓦解了,建立起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的建立,是中國承受西方衝擊,一連串變革中的一環。這段歷史,開始於一八四○年代,中國見識了西方的船堅砲利,刺激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想法。

 

首先要學的,是西方的技術,尤其是如何製造更多武器的技術。

 

「同治中興」逐步建立起中國的新軍隊,最重要的當然是海軍。到了一八八○年代,中國海軍不管在器械配備或總噸位上,都足以在國際間佔有一席之地了。然而也 就在這個時候,海軍的後續經費被慈禧太后大筆挪用去興築園林,一八九五年,中國與日本在黃海的海軍決戰,竟然以中國慘敗收場。

 

連原本中國的屬國,改革起步比中國還晚的日本,其軍力都凌駕在中國之上,這敗績,真的很難嚥得下去。檢討黃海戰役,兩件事清楚浮現出來。第一,中國的船艦 有噸位,然而在靈活程度上,卻遠不及日本海軍。日本海軍配置的,是一八九○年代的新型艦艇,而就在日本海軍大舉購艦換血時,中國海軍幾乎完全停止船艦投 資,理由很簡單——沒有多餘的錢。第二,中國海軍的訓練,遠不及日本海軍。雙方敵對開戰之前,日本海軍將領曾經登上北洋艦隊參觀,赫然發現艦砲砲身竟然被 兵士拿來掛晾衣服。日本人立刻知道了北洋戰力並不可畏。

 

甲午戰敗 敗在政治錯誤

 

甲午戰敗,關鍵不是武器技術,而是敗於政治上的錯誤。加深的危機感中,終於逼出了「百日維新」,要從政體本身進行更徹底的改革,然而百日改革措施帶來卻是慈禧復辟、光緒軟禁、康梁流亡的結果,於是主流的思考模式再度為之一變,由原先「改革」的理想激化為「革命」。

 

一九○○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倉皇逃往西安,清廷的威望與控制進一步下降,也就愈來愈多人能夠接受「推翻滿清」的革命口號了。換句話說,向西方學習的重點,更進一步從政治運作轉到了政治制度了。

 

政治制度上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九一一年形成了。幾千年帝制一旦土崩瓦解,「民國」取而代之,原本清廷眼中的匪寇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中國成了亞洲最快複製、模仿西方民主政體的第一個國家。

  

民主外殼 無法解決問題

 

但這樣的「第一名」帶來的問題,顯然遠超過其能解決的問題。皇帝沒了,但帝制中最落伍最糟糕的現象卻沒有隨而消失,改頭換面又進入新的民國體制裡了。在這 之上還加了中央無能收拾局面,到處軍閥林立魚肉人民的混亂,很快地,原本對於民國肇建的樂觀期待落空了。光是一個民主的外殼,還是無法解決中國的問題,民 主內部,要有真正相信民主的人,要有能夠運作民主的基本信念與素養。

 

於是「向西方學習」的重點,再一變變為必須學習西方的文化,甚至是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從這樣的根底上用力,中國擺脫不了持續混亂的局面。

 

在此之前,大部分追求改革的人,都強調應「重實學,輕虛文」。主張要努力學習「有用的知識」,去除掉過去中國傳統教育裡教的那些心性道德空談,這樣才能救 國。可是努力救國幾十年下來,新一代的知識份子卻赫然發現:要讓有用的知識產生真正有用的效果,原來不能只學人家的「實學」,同時也要學過去以為虛無飄渺 的抽象道理。

 

抗戰之際 求學沒被放棄

 

所以我們看到了「五四」一代對於文學的重視。接著看到了教育意識的高漲,即使在對日抗戰兵馬倥傯之際,大學沒有被放棄,大學教授、大學學生繼續以昂揚的精神求學求知,沒有人罵他們緩不濟急,沒有人覺得應該讓他們停止學習趕快上戰場去。

 

如果說有一種「民國」文化,值得我們珍惜看待,那應該就是對於教育的重視了吧!中華民國和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差異,在於「民國」沒有毛澤東的「延安文藝座談講話」,沒有延續「講話」精神將文藝、文化降等為政府工具的管轄管制。

 

從統治上考量,國民黨何嘗不想控制文人、控制文化,但他們做不到共產黨那樣的程度。根本原因,國民黨上上下下還是相信教育、相信啟蒙的重要性,他們再怎麼 樣也做不出關閉大學,讓學生騎在老師頭上,羞辱教授把教授下放到農村去的事。只要大學還在,教授、老師的尊嚴還在,知識傳授的活動還在,文化就是會有自己 的力量,對抗政治權力的控制掌握。

 

流離到台灣之後,國民黨懲於大陸失敗的經驗,加強監控學生,然而蔣氏父子仍然沒有要關閉學校,相反地還延長了國民義務教育,並增設了高等院校。人民有了愈高的教育程度,眼界愈寬也就愈有自我主張,國民黨想要繼續維持威權統治,也就愈來愈困難了。

 

教育投資 奠立民主內涵

 

百年時間,經過曲曲折折變化,中華民國畢竟完成了一項無可磨滅的成就——建立了一套可以運作的民主體制,而塑造這項成就最根本的動力,來自於龐大而持續的教育投資。教育讓人看見廣大的世界,教育給人自信,教育使得高壓強制的命令失效——民主的內涵於焉誕生。

 

站在這樣的歷史基礎上,民國百年最值得被提醒的,正就是對於教育形式與教育內容的關切。穩定且堅實的教育體制,是維持台灣民主、開放社會正常運作的必要條件,下一個百年,中華民國是上升還是沉淪,也必然取決於我們今天給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教出什麼樣的人才來。(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2011/01/04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07294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人 的頭像
    碧人

    這廂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