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5年來,天文學家已經在太陽系鄰近區域中偵測到約500顆系外行星,但在銀河系外,已經確認的系外行星發現數卻掛零。歐洲天文學家最近利用歐南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MPG/ESO 2.2米望遠鏡觀測,發現一顆跟隨其母星從其他星系進入銀河系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是類似木星的氣體巨行星,但它非常奇特,因為它的母恆星已經幾近生命終點,很可能即將被母星吞噬。這或許是我們太陽系未來數十億年之後的寫照。
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編號為HIP 13044 b,與地球相距約2000光年,質量約為木星的1.25倍,位在南天的天爐座方向。它是經由所謂的「徑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iy wobble),觀察母星受行星重力影響而造成位置輕微擺動的方式而發現這顆行星。
研究發現,HIP 13044 b雖然是在銀河系內找到的,但是HIP 13044 b和它的母星位在所謂的Helmi星流(Helmi stream)中,目前天文學家相信這個星流應是被銀河系吞噬的一個矮星系(dwarf galaxy)的殘骸,殘骸中的星體都有與銀河系中一般恆星迥異的運動速度和軌道。
換言之,HIP 13044這個行星系統是源自銀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中,但這個星系在約60~90億年前被銀河系併吞後,經歷了這麼久的時間仍未完全消化而留下原來星系的痕跡。由於系外行星通常不大,對其母星的影響更是非常小,因此即使在銀河系內都得費番功夫才能發現,更何況是距離在幾百萬至幾十億光年外的其他星系中;因此,這個首度發現源自銀河系外的系外行星,讓天文學家格外興奮。
除了源自銀河系外這個特殊身份外,HIP 13044 b還有個讓天文學家為之眼睛一亮的特點:其母恆星正處在生命末期,核心的氫燃料幾乎用盡,核心正在進行第二波的核融合反應,即由氦融合成碳的過程來產生能量。在此過程中,這顆恆星正處在由主序星變成紅巨星的水平分支恆星(horizontal branch stars)這個過渡時期中。
我們的太陽大約會在50億年之後便步上相同狀況。這種恆星在行星搜尋工作的版圖上,基本上是空白的,行星獵人多半不會將這種恆星列在搜尋名單中。MPIA的Johny Setiawan等人首度嘗試將這類恆星列進搜尋目標中,因而能獲得如此特別的成果。
HIP 13044 b相當靠近它的母星,其橢圓軌道中的近星點處,與其母星表面的距離比其母星直徑還小,大約相當於0.055AU左右。環繞母星一週約需16.2天。Setiawan等人認為這顆行星原來的公轉軌道應該比現在遠得多,但在這顆恆星逐漸進入紅巨星階段時,它也愈來愈靠近母星,對類似狀況的系外行星而言,HIP 13044 b的下場似乎比較幸運一些。其母星HIP 13044的自轉速度比一般水平分支恆星還快很多,這些科學家認為很可能正是它已經吞噬了比較內側的行星的結果。雖然現在看似HIP 13044 b逃過了它伙伴的命運,但不保證它還能躲過這顆恆星繼續演化到更下一個階段、繼續膨脹的時候。
對天文學家來說,母星HIP 13044本身也是個相當有趣的天體,因為與我們的太陽不同,它所含有的重元素含量非常稀少。按現行的行星形成理論,通常恆星周圍塵埃盤中必須含有一定的重元素才能形成行星。如果理論正確,那麼該如何解釋HIP 13044 b的存在?解釋之一是理論必須修正,不然的話,代表HIP 13044 b的形成過程必定與一般行星的形成過程不同。(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2/17/2hl31.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