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時報‧生活副刊  2008/9/22

文/蔡祐吉

一場會議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達成決議」或「解決問題」;而與會者是不是能夠「迅速進入狀況」,又直接影響著決議的達成與問題的解決。因此,為了幫助與會者進入狀況,「準備詳細完整的會議資料」就成了會議達人責無旁貸的任務。

問題是,這些會議資料該在什麼時候發放?是在會議召開前?召開時?還是召開後比較好?

基本上,如果會議資料繁多,需要與會者事先研讀,或者需要與會者再去找資料補充的,就適合在「會議召開前」一段時間先發出。例如公司想要討論去哪裡進行員工旅遊,目前有澎湖、墾丁跟香港三個方案,事先就不妨先把相關資料影印(或MAIL)給同事們,大家想一想,再帶到會議桌上討論。

但會議資料先發放並不是沒有壞處。首先,會議資料先發,很多人會忘記帶進會議室,以致必須重印資料、浪費資源;其次,如果討論的議題或資料,屬於公司的機密,不宜外流,那麼提前發放資料,風險就很大。

所以,如果要討論的事情屬於公司重要機密,或者事情本身並不複雜,會議資料可以當場再發,並且在會後視情況回收,不讓資料外流。

至於「會後再發的資料」,則是屬於「結論型」的資料。比較貼心的公司或會議籌辦人,會在會後第一時間,把會議紀錄、任務分派等書面資料,送交給與會者。

這樣做的好處是,白紙黑字,有憑有據,可以控管會議討論事項的執行進度,也讓與會者明白自己的角色與任務。

總之,資料的發放是會議中不容忽略的環節,資料該怎麼發放,攸關會議效果,主事者務必要多加考慮。

 

‧會議小提醒:

1.提前發放資料,有助與會者先消化。

2.會中發放資料,有助保密討論內容。

3.會後發放資料,有助任務交辦控管。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22/today-work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人 的頭像
    碧人

    這廂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