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花的碎念:
(2013.9.25)無明資料整理中.....

[字詞辨析]婢妾V.S.嬖妾

「嬖妾」真的很容易寫成「婢妾」。
「嬖」與「婢」同音,皆音同「必」(ㄅㄧˋ)。雖都可指小妾,但二者的詞義略有不同。

嬖妾:指受寵幸的姬妾,猶如愛妾。

婢妾:指小妾和婢女。

查找單字「嬖」與「婢」的字義,《教育部國語辭典》中,

「嬖」有三義:

(1)動詞,寵愛。

(2)名詞,舊時出身卑微而受寵幸的人。如:「便嬖」、「外嬖」、「寵嬖」、「嬖女」。

(3)形容詞,受到寵愛的。如:「嬖妾」、「嬖姬」、「嬖臣」。

「婢」有三義:

(1)名詞,古代罪犯妻女沒入官家為奴,稱為「婢」。如:「官婢」。

(2)名詞,舊稱供使喚的丫頭。如:「婢女」。

(3)名詞,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

所以,古裝劇中常見的「婢妾」之自稱,是小妾對夫主或主母的自(謙)稱,顯示把自己當作如奴僕般可供驅使,而非張揚的炫耀自己受到寵愛。

所以自稱時,不可使用「嬖妾」一詞;形容受寵愛的小妾,不可使用「婢妾」一詞。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字詞辨析]鏢V.S.鑣

這兩字很容易搞混的原因在於其中一字義二者通同,所以容易把保鏢(O)=保鑣(O)(可解釋為名詞,「私人護衛」,也可解釋為動詞+名詞,「保護他人委託的財物」),分道揚鑣(O)=分道揚鏢(X)

鏢:

(1)本義:《說文》:「刀削末銅也。」也就是說,是武器(如長矛)的末端金屬(或裝飾物),即刀鋒。為會意字。

(2)古時的一種金屬暗器,形似矛頭,長短輕重不一,可投擲,具殺傷力。例如:飛鏢。

(3)委託鏢局保護運送的財物,如:走鏢。

鑣:

(1)本義:《說文》:「馬銜也。」指馬口中所銜鐵具露出在外的兩頭部分(馬口中所含的鐵環)。《文選.傅毅.舞賦》:「龍驤橫舉,揚鑣飛沫;馬材不同,各相傾奪。」

(2)借指馬、座騎。

(3)舊時一種用來投擲的金屬暗器。通「鏢」。如:「飛鑣」、「子母鑣」。

綜合以上「古代金屬暗器」、「保護財物」的字義延伸而出的字詞如「保鏢」、「鏢局」、「鏢客」、「鏢師」,也可寫「保鑣」、「鑣局」、「鑣客」。

如:《教育部國語辭典》中的「保鏢」:

(1)古時稱專門以武技保護他人在行旅中財物、生命安全的行業。

(2)或指私人僱用的護衛 。亦作「保鑣」。

又如:「鏢客」(鑣客):鏢局僱來保護行旅或財物的武士。亦作「鏢師」。

但是,

「分道揚鑣」若就字面的單詞解釋,「揚鑣」的「鑣」應取自「馬銜」的本義,當拉起馬繩時,連帶的拉動了馬口中的鐵環,則馬匹便會受力前行,便有「向前走」的意思。此與「保護財物、人身」或「暗器」的意思無關,故不能寫成「分道揚鏢」。

畢竟,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分道揚鑣」與「分路揚鑣」條目可推知,「分道揚鑣」應源於「分路揚鑣」(又作「揚鑣分路」),意指:

(1)將路分成兩半,各走各的路。語出《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傳.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2)後比喻各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也作「分道揚鑣」。《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頓中飯之後,各人穿各人的長衫,和秦、王二人分道揚鑣。」

(3)比喻雙方才學相當,互不相讓。《南史.卷三三.裴松之傳》:「蘭陵蕭琛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教育部國語辭典)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決定,日後尋找名言佳句時,會努力尋找他的出處,不僅僅是說的人為誰,還有他被作者紀錄在哪裡。畢竟有些名言佳句是出自於某些作家所創作的作品種,例如電影《侏儸紀公園》的名句:生命自會找到出路。(Live will find its way out.)便是如此。這樣可以避免張冠李戴的情況,例如「維基語錄」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便冠在毛澤東身上,可是這是錯的。驗證容後再敘。——碧人 2019.5.3

-------------------------------------------------------------------------------

《讀家.校園版》42號-2018冬季版:

Loneliness does not come from having no people around you, but from being unable to communicate the things that seem important to you.

孤獨並不是來自於無人在你身邊。孤獨是來自於你無法與別人交流最重要的感受。——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瑞士心理學家兼精神分析師)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高中假期閱讀推薦書單備選書目時,其實我本想推薦《騎牆孔子:馮道》(林永欽著,萬象圖書。)這本書,可做為上〈廉恥〉時的參考資料或延伸閱讀書目,可惜此書絕版了(現在可能只能買到電子書了),市面上與之相關的是較晚出版的《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姜狼著)。

記得以前上〈廉恥〉時所得資料是說馮道有安樂老、不倒翁之稱,未見其有此二書中所言的「騎牆孔子」之稱,不知這是否為現代才給予的評價,且「孔子是騎牆派乃人們對其中庸之道的誤解」言論的文章,及姜狼在人民網專欄亦提及「騎牆孔子」一語,我懷疑「騎牆孔子」是中國興起國學熱潮、各家淺白解讀經典後所產生的評價。

至於為何會知曉《騎牆孔子》這本書?是昨日高一選修課討論余秋雨〈歷史的暗角〉這篇談小人的文章時,良昇老師友情提供的延伸閱讀書目。雖然馮道在此文中只出現幾次名字與小人評價,余秋雨對其著墨不多,但架不住高一生比較認得他(的名字)啊!雖然令人哀哉也僅是認得他而不能聯想到已上過的〈廉恥〉這篇罵小人的課文(先備知識未善用)。

我覺得如果没有進度限制的話,我很想把〈廉恥〉、《論語.論君子與小人》、〈歷史的暗角〉及「職場防小人」、「防小人風水\方法」相關選文(博客來有本書《做人,要夠狠:不懂防小人,你就準備被陰到死!》)包裹起來上,用翻轉討論(定義or評價異同比較/古法今用的可能性/存活的技巧/民俗迷信等)的方式,想來應該會很好玩!

#書籍推薦 #私書評 
#揣想如今實現性不高的教學計劃總覺得少有人會買單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上曲選「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時,突然想到人生四大樂,網友將之加上兩字便成為人生四大悲,而「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是好的,但是加上「奈何天、誰家院」後就不好啦!

宋朝 汪洙 四喜詩 
人生四大樂:  (人生四大悲)
1. 金榜題名時~~ 同名 
2. 久旱逢甘霖~~ 一滴 
3. 他鄉遇故知 ~~ 欠錢 
4. 洞房花燭夜 ~~ 不舉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合課次:台灣古典詩選


剛好因為連結的戳戳戳,所以看到以下這三篇文章,一篇是寫歸國臺人服替代役的見聞---浪費時間,一篇是寫華為事件及上海的5G車站報導---中國的未來及預想,一篇是換日線的大學生投稿--尊重「人」。這三篇文章可以作為對照組,至於「對照」什麼呢?自己想想。

(p.s.同場加映、境外加映各一場,這些文中有共同的連結點,有的從行文中可以直接連結到,有的,要想一想。)

以下為文章網址:

1.一個旅外 16 年,31 歲替代役男的心聲:問題,豈止「浪費時間」而已?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0%E5%80%8B%E6%97%85%E5%A4…

2.【Yahoo論壇/劉奕伶】5G時代來臨!漫談華為事件與上海虹橋成為全球首個5G火車站
https://tw.news.yahoo.com/%E3%80%90yahoo%E8%AB%96%E5%A3%87%…

3.和中國朋友相處的各種「尷尬時刻」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

(同篇加場:難忘那夜,中國室友的眼淚——摘下刻板印象的眼鏡,我們都只是熱愛自己家鄉的留學生而已)
(文章網址: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

(境外加映:「我再無法於大學課堂,講授自己見證的台灣民主」──流血抗爭結束逾半年,再訪尼加拉瓜)
(文章網址: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878&nid=11412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鬼頭刀資料的連結如下:
https://goo.gl/photos/1jtLD2dA1aUwxgma6
請自行下載並準備。
=============================
【口頭報告程序】

目前分組如下:
★報告課次:L2鬼頭刀
1-5組報告,6-10組提問

(問題需屬開放性或半開放性問題。至於什麼樣的問題才算,我已經講解過了,你懂得的。若仍不懂,請事前閱讀全課資料並擬題,在1-5組報告前來跟我討論。)

★報告課次:L10天才夢
6-10組報告,1-5組提問。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甫上任就大力提倡兒童的閱讀風氣,我們不禁為之鼓掌,終於有人重視這個問題了!今夏忝為推薦甄選高中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的閱卷人員,我深刻地感受到:加強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已刻不容緩!

考生胡亂掰  豬的寓言解讀離譜

推甄的國文科有二十分作文題,一題是閱讀一篇寓言,並寫出閱讀後的體悟。該篇寓言改寫自「一百篇寓言‧豬」,原文是:

有一頭豬鑽進一座豪宅的院子裡,隨心所欲地在馬廄和廚房周圍遊逛一番後,又在汙泥裡打滾,在髒水裡洗澡。遊罷回家,渾身上下無處不顯示出豬的樣子。主人問牠:「嗨,卡芙羅妮亞,你看到了些什麼?我聽說,有錢人的住宅裡,盡是珍珠和寶石,那裡的東西一件比一件精美。」卡芙羅妮亞哼著說:「我向你保證他們胡說八道,我把那整個後院的泥土都翻遍了,但是,那裡除了泥汙和垃圾,根本沒有任何財寶。」

很明顯地,這篇文章是指:「有些人目光如豆卻又自以為是,往往不知開拓眼界,反倒恥笑別人誤判。」照理說,能來本校應考的學生應該都有一定的程度,沒想到閱讀能力備受考驗──

有人把卡芙羅妮亞當成了傻女傭,全文指責「女僕翻遍了院子沒發現財寶,還一不做二不休,掩飾讓豬闖進來的過錯,簡直罪不可赦」,這人豬不分、張冠李戴,也未免錯得太離譜了!另有人則以為文中主人是馴獸師,選了頭「笨豬」搭配盜竊豪宅。

有寫「豬好吃懶做,到別人家裡亂玩一番,又隨便敷衍主人,真是萬惡淵藪」,把豬視為「萬惡淵藪」,也未免太抬舉這隻豬了。也有人緊抓著時代脈動說:「文章裡的人豬關係不太好,豬才會欺騙主人……」考生大談情緒管理,閱卷老師的情緒也隨著文章動盪了好幾次!

老師也瘋狂  究竟是誰豬頭豬腦

除了誤解文意外,有些考生逢迎拍馬不擇手段:「如果把豬比喻成我們這些參加推甄的學生,那座豪宅就是╳╳高中了。」那麼,我們這些評閱「豬卷」的人如何歸類?有些考生則為了切合時事,文必稱「環保」,於是在文中批評:「有錢人家把垃圾棄置後院,比拾荒老人還不如!」一頂大帽子扣得莫名其妙。

也有學生大唱高調:「文中的豬淡泊名利,令人欽佩,讓我們也來做到富貴不能淫,一起擁有豬的胸襟吧!」而論說文不都流行呼籲提倡嗎?於是乎有學生義正辭嚴的問道:「連一隻豬都能堅守本分,知道他應該做什麼,那你呢?」問得閱卷老師面面相覷,彼此打趣道:「閱完卷後,我們只怕個個豬頭豬腦,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亟待加強,從這篇作文中可見端倪,而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令人擔憂!

作文的另一子題是提示考生:朱自清先生曾在「背影」一文中生動描寫了父親辛苦為他買橘子的情景及他的感受,而後請考生也描寫一段家人曾努力為你做些什麼事的情景及你的感受,須有動作和氣氛的具體描述。

閱卷唯啼笑  國語文教學莫漠視

從考生的文章,我們看到幾個問題:

一、俗不可耐、不知取材。幾乎有大半的考生都寫「生病時父母的焦急心情及送醫經過」,而其中泰半又是由父親背到醫院,父親的腳因為沒穿鞋而磨破了,全場閱卷老師不得不時時詢問:「台灣的經濟發展這麼落後嗎?」抑或「參加考試的難道是三十年代的學生?」

二、措辭粗俗、比喻不當。有位考生寫道:「在最重要的時候,我的准考證不見了,哇塞!這下子,爸媽可是『錦上添花』!」而後這位考生終於找到准考證後,他這麼寫:「我那『兩雙親』累得去夢周公了,老爸和老媽真的把我當成一塊肉,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塊肉,他們為了我差點把他們幾十年都未流的淚『飆』了出來。」哦!我好像在看卡通影片,這樣的氣氛營造,倒使閱卷場的氣氛輕鬆不少!

三、誇張過火、弄巧成拙。有一位考生寫:「頂著大太陽,我們騎摩托車趕赴考場,我坐在溫暖的後座,爸爸幫我擋住了寒風。」一時間,我時空交錯,不知今夕何夕!還有學生寫:「我爸爸的身子很細長,很不容易讓人瞧見,但我從小就覺得他來無影去無蹤。」我們笑問:「他的爸爸是那位武林前輩?」

四、完全寫實,不知剪裁。有位學生照實書寫:「當我補完習回來時,夜已深了,媽媽都會在客廳等我,叫已經睡了的爸爸起床煮麵給我吃!」不知是女權高張?還是為了顯現「全家總動員」的和樂?卻笑倒了一批閱卷老師。還有位學生說:「父親每次過馬路時,一邊要注意車輛,一邊要顧著他大大的肚子……」模仿朱自清先生寫父親穿越月台的手法,卻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上千份的試卷中,固然有表現不俗的,但平凡無奇的居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更不在少數,在普遍要求英語能力,卻忽視國語文教學的今天,可能透露了某些警訊吧?只怕我們即使有「豬的胸襟」也不能漠視啊!

~~聯合報 7/17

http://chieftain.myweb.hinet.net/writing/Examination.htm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授大學國文多年,對學生作文內容的一致性雖然已深有體會,但前些日子入大學甄試闈場批閱試卷過後,對新新人類的言不由衷,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百思不解的是:現代年輕人之大異往昔、喜歡標新立異,幾乎已是不爭的事實,何以獨獨在寫作上仍保留古風,和我們所屬的六、七○年代,幾乎如出一轍,仍然一味揣摹上意,不像他們追求新潮流或向父母爭取民主般,勇於發展自我,寫些真心話,或者耍些創意?其實,要說他們全無創意也不盡公平,新新人類也另外研發了一些可厭的作文模式,並衍生了若干讓人啼笑皆非的新毛病,這些創舉比起中規中矩的人云亦云,更加讓人不敢領教。

  我們的國文教學是否已經亮起了紅燈?或者我們的教育根本上產生了很大的問題?為什麼孩子認定某一類八股的文章模式必為閱卷者青睞?為什麼一向勇於向父母權威挑戰的孩子在面對考試時,如此伏低做小的壓抑自己,不敢說些真正的想法?或者,孩子為什麼念了那麼多年的書,竟然沒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這些都值得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好好加以思考的。

  此次甄試作文有兩題:一為命題式作文,題名「樹」;一為引導式作文,羅列八段文字,請考生將重點重新組織為一篇四百字左右短文,題名「再生紙」。 將近一千份的考卷改下來,可以歸納出幾項共同的特色,今羅列於下,以供參考:

  首先,邏輯不通。有人以擬人法這麼寫著:「我們由一株小草,經過雨水的滋潤,陽光的照射,歷經風吹雨打,才長成今日般的高大、直立,現在你應該知道我是誰了,我們就是樹。」小草居然可以長成大樹?木科草科都分不清。也有人聳動的寫著:「 我們家後院有一棵百年大樹,它忍受了千年風霜。」這算術不知從何算起?有人把人比喻為樹,扯著扯著,不知怎的,突然扯到了「近日自殺風氣很盛,自殺者充其量不過是一棵不負責任的樹。」這是打哪兒說起!還有人是這麼形容樹的成長的:「 一寸一寸點滴的長大。」真是叫人啼笑皆非!還有一位更離譜的同學居然寫著:「植樹節那天,我種下了一棵樹,在我細心的照顧之下,這棵樹終於死了!」還有一位考生說:「我是愛樹的一個人。」這是什麼修辭?政治家近日常引用的俗語「吃果子,拜樹頭」,這番也在考卷上大出風頭,只是,有人寫成「吃棗子,拜樹頭」。有位同學感概的說:「身為萬『獸』之靈的我們,怎能率先摧殘這美麗的大地?」絕大部分的學生把「棵」寫成「顆」,於是變成「我打開窗戶,看到一顆顆的樹立在那兒。」把樹寫得像閃閃發光的小星星似的。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的下結論道:「 沒有櫻桃樹就沒有華盛頓,沒有蘋果樹就沒有牛頓,沒有菩提樹就沒有佛陀,可見樹有多重要了。」讓閱卷老師傷透了腦筋,不知該嘉許他的創意,還是質疑他的邏輯?

  其次,新新人類還有漫不經心的毛病。在閱讀寫作的重新組織提供的八段文字裡,有一段文字是「以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為例,平均每一秒鐘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面積的森林被砍伐,而其砍伐的速度卻遠超過樹木的成長速度……」,改了幾天下來,一位老教授忽然偏著頭懷疑的問道:「到底是每一分鐘?還是每一秒鐘?」這一問,所有人都開始重新翻閱資料,就在此時,又有一位教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到底是籃球場?還是足球場?差很多哩!怎麼有人寫足球場,有人寫籃球場!」話聲未了,我翻到了一座棒球場。

  老氣橫秋是另一個毛病。很多人都在文章最後呼籲:「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種樹!」「 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傚法樹的犧牲精神吧!」一位教授看了太多這樣的文章後,氣得說:「朋友!哼!誰跟你是朋友!」還有人也許看多了瓊瑤女士的小說,每一段的最後都不厭其煩的問:「你說,是不是?」有的則用反問的句法說:「你說,不是嗎?」

  另外,新新人類還是大說謊家,他們說謊說得比我們當年更面不改色,我改過一包五十份的考卷,其中有三十八人提到家有老榕樹,有趣的是:這三十八棵老榕樹中,有三十棵不約而同的種在外公家,而三十八個人都「常常爬到樹上去」,有的爬上去玩,有的爬上去沉思,有的爬上去向老樹訴說心事,還有一位嚴重的大說謊家公然宣稱:「我常常爬上蕃茄樹上躲迷藏!」大多數的人都說:「我愛樹!愛樹的正直不阿,愛樹的默默行善,愛樹的堅忍不拔。」在我改的卷子當中,有好多爸爸都把孩子叫到樹前面,說明樹的勇敢。有一個學生在提到他阿公常在樹下講故事給他們聽的情形時說:「阿公講得得精彩,連蚊子都靜靜站在手臂上聽。」堪稱本年度最聳動的誇飾。一位教授指著一份考卷,皺著眉頭說:「敢有影?」大夥兒湊上去一看,上面寫著:「我愛樹,從小就喜歡種樹。」所有的人全笑倒了!真是說謊不打草稿!

  歸納言之:臺北的考生都回外公家爬樹,南部的孩子喜歡跟樹說話,金門地區的學生家長最喜歡指著樹要孩子學習樹的精神,澎湖也許因為缺少樹木,所以只能大談樹的重要。

  我在一個聚會中提這些趣事,正好有位考生在座,他的母親哈哈大笑之餘,看到孩子面色凝重,孩子囁嚅地說:「糟糕!我也爬了樹了!」那位母親鐵青著臉問:「你去那裡爬樹?那有樹讓你爬?」「外公家。」「夭壽死囝!你外公家那有什麼樹!……幹嘛爬樹!」母親氣急敗壞的繼續追問。孩子紅著臉不好意思的小聲回說:「人家去俯瞰大地嘛!」舉座哄堂大笑。

──摘自《如果記憶像風》,台北:九歌,1997/10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2011.4.19】

我常在跟學生演講時鼓勵他們在作文中勇敢寫出心裡的話,告訴她們在謊言連篇的作文中,寫真話是最為動人的。

幾乎毫無例外的,在最後的互動提問中,總會有學生不放心的舉手:「如果真把心裡的話說出來,我們擔心會不會因為不符合評審的標準答案而被打低分成績,因為大人總希望我們寫一些努力上進的文章,譬如:效法古人犧牲奮鬥的精神、學會忍辱負重等,如果我們對這些制式教條有不同的意見,真的很害怕在考試中陣亡。您確定講真話是可行的嗎?」

我總是再三跟他們保證如今的老師已有不同於昔日的新觀念;何況,學測作文需經兩位老師評閱,如果兩位老師的評分差距超過兩級分,就會被挑出來,由第三位複閱,應該可以做到盡量公平。然則,嘴上雖如此安慰,心裡卻也不免一驚。

小學時,我正熱中看歌仔戲,瘋狂癡戀戲台上的小生,在〈我的志願〉裡寫上:「立志當歌仔戲演員」,結果被老師痛斥「不登大雅之堂,重寫!」當我將志願改成「科學家」後,老師欣然批上:「文情並茂」,並將它張貼布告欄裡作為範本,根本無視於我對數學毫無興趣的事實。幾十年後,女兒在小二「躲在被窩裡看書很溫暖,我喜歡在被窩裡看書。」的是非題中打了○,卻被大筆一槓,扣掉五分時,她偏著頭納悶著:「被窩裡真的很溫暖,我真的很喜歡躲在被窩裡看書啊,這題為什麼錯呢?」喜歡與否,何對錯之有?我只能聳肩攤手,不知如何跟她解釋。

十幾年前,我寫過一篇題為〈我從小喜歡種樹〉的文章,指出聯考作文言不由衷的複製概念之荒謬,有位正在明星高中就讀的學生來信,說同學在題目為〈遠方〉的段考作文中,有人懷念遙遠海角的友人;有人悲祭遠方庫德族的殺戮;有人憑弔過往的古人,老師卻跟她們曉以大義:「只有將遠方當作目標來寫的,才算切合主題,其他的都算偏離旨意」。

當她在「道謝與道歉」的文章裡,寫下中國人在這兩方面通常的表現與心態時,老師的評語是:「在考試作文時,不宜多層次的思考模式。」然後,具體指導她最好能將道謝與道歉闡述到對人的謙遜、助人為善的方向:「最保險的,就是行文四段,第一段寫……,第二、三段分別寫……,第四段……,聯考的時候,教授才不會覺得你的文章雜亂。」受挫的學生在講桌邊掩面嗚咽,質疑:「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讓我們對自己發出的聲音感到陌生且不確定?」我則在打開的信紙上滴下感傷的眼淚,嘆息:「到底什麼時候這些急於捏塑的統一心態才能絕跡!」

幸而這位學生,還是堅持說真話,最終考上了她理想中的政大新聞系,我則大大鬆了一口氣,一方面總算證明了說真話也能得高分;一方面慶幸最須講真話的行業裡多了一位有真見識的人才投入。
然而,是不是我們的學校裡仍然充斥著類似的心態保守、態度權威的老師?而審閱委員中,是不是真如我安慰學生的:都能去除制式的道德教訓,不拿它當唯一的準則,而能參酌是否言之成理,讓學生在動腦構思之時有較大的空間,像辯論比賽一樣,只要能以理服人,容許正反兩面甚至多元思考,不受太多侷限?

在謊言充斥的年代,我們強烈呼籲:不要將作文變成謊言競技場,請鼓勵學生寫些真話吧!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文學盛筵,天下文化出版社,2010)

寫作是一條長遠的路,除了前面所說的好好觀察人生,細細思考其中的奧妙,再斟酌著,以與眾不同的美好手法加以呈現外,其實是沒有捷徑可循的。但是,在學測或指考時,還是有一些不失分甚或增分的基本原則,可以提醒考生們注意:

一、少用立可白,不要在考卷上塗抹過度
塗抹過度除了白點處處,讓考卷像充滿補釘的衣服般缺乏美感外,也暴露了思慮不周的躁進。尤有甚者,塗上白粉,卻忘了補上正字,更讓人感覺作者漫不經心。所 以,先在腦中或草稿裡做初步構想,想好之後,再謹慎落筆,可以減少塗改率;接著,寫完之後,再次檢查是否有沒有補上的地方是很重要。一試雖然未必就此定終 身,但終究事關重大,還是以謹慎為上。

二、請再三斟酌是否有別字或錯字
大考中心雖沒有錯字得逐字扣分的規定,但明言可以「酌予扣分」,所以,在錙銖必較的考試裡,最好別甘冒大不諱。錯別字太多,的確會影響評閱者的觀感。

三、寫考卷時,字跡宜力求整潔
每一位閱卷委員都要看上千份以上卷子,字體若寫得太小,無異凌虐閱卷老師的眼睛;太大,字擠著字,也缺少美感,大小適中,乾淨整齊,視覺上的美感,會給評閱者留下比較好的印象。

四、要看清題幹,不要率爾提筆為文
很多考生不知是過分緊張抑或過度自信,還沒看清題幹,就信手拈來。雖洋洋灑灑,文字也非常流利,可惜疏忽題幹上的說明,空有美好文采,卻無法拿高分。譬如:(1) 文不對題,沒有針對要點發揮。譬如:某一年學測,羅列一位老人從星期日到星期六的日記,請學生以星期五那天的日誌為對象,「並以老人原本所記二事為基礎, 鋪寫成首尾完整的文章。」好多學生都將尚未發生的星期六事件提前搬出,或將所提的兩段重點「幼稚園老師帶小朋友遊戲」及「外傭推老人出來聊天」漏失,犯了 這種錯誤,最多只得C+,算是嚴重失誤。

(2) 注意文長限制:沒注意字數、行數限制,寫得過多或過少,依規定都會被降級扣分。

(3) 注意寫作人稱。譬如:前述(1)的考題,希望「以老人為第一人稱,用他自己的口吻與觀點加以撰寫,務必表現出老人的心境與感懷。」結果有好多學生,都使用 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又如:一次請學生閱讀晏子使楚的一段短文後,「試以楚國、齊國或第三國記者的身分,擇一立場報導此事件。」有人就忘記用記者身份報 導,而以晏子為第一人稱來敘寫;有一年以何義士修士的故事為題,要求學生「以其眼為眼、以其心為心,用第一人稱『我』寫出何義士生命最後一晚的所思所感、 所祈所願」,卻也有許多學生用第三人稱,大讚何義士的豐功偉業;而九十二年學測國文考題,先羅列一篇到胡志明市旅遊的文章,再要求學生:「用一位來自外地 旅行者的眼光,重新看待你居住的家鄉,發掘它的動人之處。」也有不少學生,顯然沒看清楚題幹,寫出個人對自己家鄉的期許,這些都屬嚴重犯錯,不予計分。文 章的議論再好,也是枉然。

(4) 若有要求「標明題號一、二、三」 者,也一定得照規定處理。有時有特定規定,如:「不得以新詩、歌詞或書信的形式書寫。」如果沒有依照規定,當然就無法得分。

(5) 有些續寫文章的題目,明言:「寫作時,為求文章完整呈現,上列引文務請抄錄,否則扣分。」還是有粗心的學生,忘了抄錄引文,白白被扣分,真是可惜。

(6) 九十六年學測以「走過」為題,寫一篇文章。題幹上清楚說明內容必須包含:生活空間今昔情景的敘寫、今昔之變的原因、個人對此改變的感受或看法。寫作時,就不要只就一點發揮,應同時關照三個部份,缺一不可。

(7) 請看清楚是語譯題,還是擴寫題。譬如:指考曾讓學生擴寫《史記?項羽本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原文。雖然考題是「擴寫」,題幹上說明希望學生以原有的材 料為基礎,掌握該材料的主旨、精神,運用想像力加以渲染。甚至還在史記原文之後,仔細加上一行「本題非翻譯題,請勿將原文譯成白話。」的提示,但不少學生 一見到文言文,就以為要將它翻譯成白話,又失去了好多分!

五、請務必斟酌幽默和輕浮的分界
考試是何等重大的事!有些學生在考卷裡滿不在乎地開些無聊且輕浮的玩笑,卻自以為俏皮,給人很壞的印象。譬如:提到外傭時,竟稱之為「黑鬼」、「黑奴」、「黑妞」等充滿歧視的字眼,或稱呼自己的爸爸為「我們家的那個老頭」便顯得輕佻無禮,給人沒有教養的印象。

六、應儘量避免一些陳腔濫調
譬如:
(1) 廢話贅句儘量避免。如「人人都喜歡追求快樂,當然我也不例外。」甚至演變成:「每一個人都有父母,當然我也不例外。」的讓人啼笑皆非的句子,
下筆之前,都請三思。

(2) 不要動輒跟人攀親帶故或用呼籲語詞:譬如「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或「親愛的朋友!難道你不想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嗎?」

(3) 倒裝句的使用請謹慎。譬如:「大家都應該注重環保議題,不是嗎?」或:「我們都希望國家強盛的,不是嗎?」等而下之變成:「誰會不喜歡可愛的孩子,不是嗎?」的雙重否定句,像是翻譯過來的句子,看起來相當滑稽。

七、不要過度仰賴成語
適度使用成語,可以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但過度仰賴成語,往往會失去新意,缺乏吸引力。所謂「創作」,貴在創意,創意可以見諸結構、內容、精神、思想……,語言當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八、儘量以故事譬喻,莫要強行說理
說理需要較多的經驗或知識撐起格局,年紀較輕者,缺乏人生閱歷,很難說出不同的創見,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或重複書上的說法,就失去寫作的意義。所以,平常請多注意周遭環境,多閱讀,並培養深思好學的習慣,才能建構深刻的思想。否則,寧可以小故事來凸顯大道理,才不致引人生厭。

九、平常多觀察世態人情,說故事時才會生動
故事的情節,需要合乎情理,不要危言聳聽;或意圖以死亡或撞車等戲劇慣用驚悚情節取勝。故事人物若要栩栩如生,對白的傳神是其中的竅門。而有一些合理或活潑對白的加入,或許可以稀釋版面的濃稠,帶來閱讀文章的愉悅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十、請勿因循補習班的陳套,隨意牽扯
補習班會提供考生背熟幾套以蘇東坡或屈原的遭際為主題且看似充滿哲理、文采又美麗的套式,傳授勾連方式,無論何種題目出來,以不變應萬變,胡亂牽扯。既是補習出來的,追隨者必多,很快便會在閱卷場合中被識破,這種現象,相當不可取。非但談不上創意,甚至惹人討厭,通常會被嚴重扣分。

十一、真誠的心意容易感動人
現今考場作文猶如說謊競技場,講實話翻為上策。在一片虛假的厭套裡,誠懇最容易被看見。

十二、切記不得在考卷上以任何方式透漏自身姓名
就算是虛構小說裡的對白或散文裡的真實稱呼都在嚴禁之列,否則以零分計算。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港高中的國文老師為了學生寫了一篇「備審資料的準備」,我覺得裡面的資訊也頗有參考之處,提供給大家參考。

以下為連結網址:http://cgjhchinese.pixnet.net/blog/post/130249446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洛夫】2014.10.01

原作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

解構新作

你問我從哪裡來?

風裡雨裡
茅店雞鳴裡,寒窗下的燈火裡
從丟了魂的天涯
從比我還老的歲月裡
有時,也從淺淺的酒壺裡

孩子,別說不認識我
這鄉音
就是我守護了一輩子的胎記

 

【2014/10/01 聯合報】http://udn.com/NEWS/READING/X5/8969871.shtml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學相對論/楊索VS蔡珠兒:談寫作

【聯合報楊索、蔡珠兒】2014.09.29 03:05 am

【直面豐碑】

楊索

文字是小道,真正重要的是觀點,求思想深邃,是一條沒有捷徑的長路……

 

寫作像苦戀。你時時call他,他不回電,想放棄了,他忽然留言,不過隻字片語,你喜極如獲神諭。

為何而寫,困擾我許久。就如香腸製造機開始質疑做香腸的意義,一堆原料塞住,機器停產。

開頭最難。直接切入?遠兜遠轉?以否定的方式?行家說,開頭就決定故事的形式。手寫稿時代,每寫一兩句就揉掉稿紙,字紙簍滿了,大小編輯吹鬍子瞪眼睛。老練主管說,你先寫第二段。這下子要應付雙頭蛇,我更加苦惱。

寫什麼,怎麼寫?人生歷練只有這些,想像力有限,來不及讀、不及備小抄了。只能接受井底蛙也有春天。蛙鳴也要成曲,如何找到如透明介質的語調,如何鋪陳、轉折、漂亮結尾?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章出處:2014-09-28【自由時報副刊】

祭樹文

 

◎李憲祈

 

我平生參加過兩次樹的葬禮,都在府城。說葬禮是有點危言聳聽,稱之為追思會倒較貼切。第一次在2007年11月間,好友因從事水果生意,半生與果樹為伍,業餘熱愛文史工作,常呼籲政府與民間共同保護珍貴老樹不遺餘力,他應邀到台南大學附小,為一場別開生面的「與莿桐爺爺說再見」音樂追思會演講,邀我同往。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洛夫

夜雨寄北

原作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

解構新作

別提歸期
我的心事你該明白
在這巴山濕漉漉的秋雨中
我的心事
你不明白

這夜雨呀
下得既長且深
下得又遠又近

下了一池塘的愁和悶
你等著吧
等我回來咱兩西窗敘舊時
你就知道
巴山的夜是多麼的聒噪

【2013/07/31 聯合報】

===========================

鹿柴

原作: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解構新作

總以為無人
無人豈不使宇宙更為純淨
讓空虛充塞我們的內心更有了藉口
而時不時
深山中卻傳來遊客的喧譁
多麼深邃的岑寂
你聽你聽
路旁青苔的一聲幾不可聞的輕喟
多麼荒寒的一抹夕陽

【2013/08/30 聯合報】

===================

花非花

原作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白居易

 

解構新作

天一亮就走了

突然從夢中驚醒
窗台上的瓶花,剩下最後一朵
她匆匆穿上褻衣
走出煙裡霧裡
悱惻纏綿的春榻裡
那飽滿甚至腫脹的感覺消失後
她,海棠般
沾著未乾的露水
輕輕滑落


【2013/12/05 聯合報】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洛夫

(一)楓橋夜泊 (張繼)

【原作】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解構新作】

到岸了,
船緩緩駛入午夜的鐘聲

灰瓦的落月
灰瓦的楓橋
灰瓦的半睡半醒的漁火
灰瓦的愁

鐘聲
似乎是從唐肅宗那年傳來
啊,滿江的霜,在寒鴉
晦澀不明的啼聲中
船靠了碼頭
韓山寺的小和尚推開廟門
對著半夜來客
哈啾哈啾

(二) 錦瑟 (李商隱)

【原作】

錦瑟無端五十絃,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解構新作】

重要的是你那毫無雜質的

琴也好絃也罷
你的曲子總叫人想起三月的桃花
五月石榴內部的火燄
教人無悔地把前生賣給你
又無怨地把今世贖回來
五十絃, 豈僅僅代表
五十年華,五十又如何?

莊生迷亂中變成了蝴蝶
月亮從大海中撈上一滴淚
是淚,還是寒玉的前身?
在藍田中埋了千年
就等那
惘然的追憶
如煙升起

(三) 下江陵 (李白)

【原作】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按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解構新作】

由白帝城傾瀉而下
他的輕舟
正從千載讀者的心中
揚帆遠去
一夜便到了江陵

船行之速
嚇得兩岸的猴群驚叫不已
他因獲赦不去夜郎而豪興大發
我因服多了暈船藥
而昏昏欲睡

(2013/4/23聯合報)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送友人

【原作】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李白

【解構新作】

馬鳴蕭蕭
離愁被一陣秋風送出老遠
帶上你的乾糧,雨衣和琴
江湖水深啊,
萬里征途上還得小心擱淺
也別太相信
水裡的月亮是如何的純粹

你是遊子
披一身浮雲上路
我乃故人
懷抱一顆落日取暖
你顫顫地指著遠方
說去楚國
去聽離騷裡的一聲永恆的哀嘆
我則黯然無言
但願下次重逢時
你的琴未啞
我的酒尚溫

(2013/11/21聯合報)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詩解構    洛夫

 

最近我寫了一系列的「古詩新鑄」的創新作品,冠以總題〈唐詩解構〉,乃我個人創作的一項實驗工程,一種謀求對舊體詩中神韵與特殊魅力的釋放的企圖。我不是戀舊,更無意復古,而是希望從古舊的東西裡發掘潛在的美,一些久被忽略未曾發現過的美。首先選出一些我最喜愛,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詩,都是名家名作,包括杜甫,李白,王維,李商隱,孟浩然等大詩人的作品。我的做法是盡可能保留原作的意境,而把它原有的格律形式予以徹底解構,重新賦予現代的意象與語言節奏,而蛻變為一個新的生命。我這麼做用意無他,旨在使古典詩歌的藝術生命在各種不同的解讀,詮釋,與重構中得以不斷成長,不斷豐富,以證明詩歌藝術的永恆性。

 

1.登幽州台歌

原作: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

 

解構新作:

 

從高樓俯首下望

人來

人往

誰也沒有閒功夫哭泣

 

再看遠處

一層薄霧

漠漠城邦之外

寂寂無人

 

天長地久的雲

天長地久的阡陌

天長地久的遠方的濤聲

天長地久的宮殿外的夕陽

 

樓上的人

天長地久的一滴淚

 

 

2.送孟浩然之廣陵

 

原作: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解構新作:

 

檣帆遠去

帶走了黃鶴樓昨夜的酒意

還有你的柳絲

我的長亭

帶走了你孤寒的背影

還有滿船的詩稿和離情

 

孤帆越行越遠,越小

及至

更小

及至一隻小小水鳥

橫江飛去

 

再見,請多珍重

小心三月揚州的風雨

還有桃花

 

3.竹里館

 

原作: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解構新作:

 

獨自坐在竹林裡當然只有一人

一個人真好

坐在夜裡

被月光洗淨的琴聲裡

 

他歌他笑

長嘯

如鷹

 

這是他唯一的竹林

唯一的琴

唯一的月色

唯一的

儲存在竹節裡的空無

 

4.鳥鳴澗

 

原作: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

 

解構新作:

 

剛拿起筆想寫點什麼

窗外的桂花香

把靈感全熏跑了

他閒閒地負手階前

 

這般月色

還有一些些,一點點……

 

月亮從空山竄出

嚇得眾鳥撲翅驚飛

呱呱大叫

把春澗中的靜

全都吵醒

而他仍在等待

靜靜地

等待,及至

月,悄悄降落在稿紙上

把光填滿每個空格

 

5.宿建德江

 

原作: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解構新作:

 

與月最近?

還是與水最近?

我把船泊在荒煙裡

 

與水近就是與月近

與月近就是與人近

而更近的是遠處的簫聲

 

我在船頭看月

月在水中看我

江上有人抱著一個愁字入睡

 

 2012/2/23 洛夫〈唐詩解構〉 /聯合報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勸學〉「善假於物」一段的延伸閱讀資料。


 

作者:洪蘭

閱讀使你爬上巨人的肩膀

 

 在人類史上,知識的累積從來沒有像過去一百年來這樣驚人,從一九六一到八一年,這二十年間所累積的知識可以說是過去二千年的總和,從一九八一年到現在,知識又幾乎增加了一倍。難怪大家說資訊爆炸,因為現代知識的增加已經超越一般人可以負荷的能力,是前人無法想像的。比如說,在二十世紀之初,萊特兄弟(Wight brothers)剛發明滑翔機;一九二七年,林白便架著單引擎飛機「聖路易精神號」飛越大西洋;到一九六九年七月,人類更登上了月球。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當時說出所有人的心聲:「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人類從不會飛到飛上月球,這種知識的累積與科技的進步真是驚人。

 

 可以設計訂製生命的世界

 

又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我們對生命的本質、來源、結構都很不瞭解,人的平均壽命才四十八歲,連血型有種類、不能隨意輸血都不知道,但是到一九五三年,詹姆斯華生(James Watson)和法蘭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卻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的大門。人類也是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不但壽命延長到七十五歲,而且有複製人的能力了,一九九七年,英國成功的用成年的乳腺細胞複製出一頭羊,推翻生物學上成年細胞不再分化的定律,最近馬上要解出人類23對染色體的基因序列,可製作基因晶片以比對遺傳上的疾病。人類從萬物之靈變成可以被另一個人類設計訂製的生命,這個知識的累積不可謂不驚人。

 

當然,電腦的發明是這些科技突破的大功臣,二十一世紀最大的挑戰將會在生物科技與電子資訊方面。電腦使我們將記憶存放於外界,不再受到生理的限制(人腦只有三磅重,大約有10-10 的神經元),人腦發明了電腦,電腦又反過來研究人腦。科學家把人腦稱為人類最後的一塊處女地,我們可以複製出個一模一樣的人,卻不能使這兩個人有一模一樣的記憶。人體什麼器官都能移植,卻不能移植大腦。如今人腦最後的解碼就落在電腦身上,人類的基因圖因為有電腦幫忙,才可以在短短的幾年內將序列排出。

 

因為知識的快速累積,科技的突飛猛進,科學家對於未來世界的預測都不敢超過五年,有人甚至連預測兩年後會變成什麼樣都不敢(還記得這兩年 e-mail 和大哥大的普遍情形嗎?)因為科技的進步是成等比級數上升,人類無法看到那麼遠。我們的祖先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預測到今天我們生活的方式;不要說祖先,就連生在本世紀,在馬來半島叢林中躲了四十年的人重回人間後,也不敢相信人類的文明可以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進步得這麼快。

 

科學上的發明可以進步這麼快,最主要是因為人類的知識可以累積。我們有文字,可超越時空的阻隔,將前人一生研究的心血紀錄下來,流傳後世,使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還記得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一段話嗎?[1]一個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沒有前面無數人的努力,我們今天不可能坐在這裡享受這麼進步的科技文明。因此,面對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唯一的武器,便是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取別人研究的成果。閱讀是目前所知唯一可以替代經驗使個體取得知識的方法(這裡所指的知識是已被內化,隨時可以取用的東西)。

 

背景知識是智慧的鷹架

 

 我們吸取外界知識一般來說有兩個管道:聽和看,因為聽覺是時間性的,時間流過去,聲波就消失。因此,除非大腦中已有背景知識的架構,可以捕捉這些聲波,使它意義出現,不然有聽沒有見,好像在聽外國人講外國語一樣,雖然很努力聽仍然無法重複。一般俗語所說的「鴨子聽雷」指的便是這個現象,因為不瞭解意義,聽過聲波消失後,無法在大腦留下記憶的痕跡。(對於記憶的處理,一般可以分為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訊息經過工作記憶的處理後,轉存入長期記憶,而工作記憶需要動用到先前的背景知識或認知架構,來幫助處理新的訊息。)

 

視覺是空間性的,閱讀比聽講更能吸收較多的知識,原因是文字不會像聲音一樣消失,碰到文意不懂時,眼睛可以回去在看,這使訊息的吸收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進行。這是為什麼,聽演講時最能看出一個人對某個領域的功力,一般來說教授聽的比博士班學生多,博士班又聽的比碩士班學生多,而大學生聽專業演講大約只能聽到兩三成。在這裡,我們清楚的看到背景知識的重要性,它提供我們鷹架,讓後來的知識可以往上爬,進入它應該放置的位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學習不是一個連續性的曲線,而是學習到某一個程度時豁然貫通,使自己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也就是心理學所謂的頓悟----當所有的知識都放入恰當的背景架構中時,一幅完整的圖像才會浮出,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先前這些知識彼此的關係是這樣的,原來這個主題真正的意義在這裡。於是這個主題的知識便被內化成為你所了解的東西,可以經由你自己的口,說出來給別人聽了。這個知識即使改變成很多不同的形狀,你還是認得它,不會被外表的形狀所蒙蔽,你自己也能任意變換描述它的方式而不失真。這就是為什麼真正懂得人,可以深入淺出的把一個困難的概念講得別人聽得懂,而半瓶醋的人往往說得天花亂墜,聽的人卻覺得不知所云。

 

在研究裡,我們常叫學生上台做報告,當一個學生可以不看講稿、侃侃而談時,他所講的是已被他自己吸收、內化了的知識。在學習上,我們深切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一個死記背誦而來的知識是無法轉換的,而一個無法轉換的知識是無法觸類旁通、引發新的知識的。知識的不足,使得我們的學生無法達到批判性思考的地步或做出獨立判斷的能力,假如你不知道別人講得對不對,如何做出任何的判斷?假如你不知道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如何對它提出批判性的思考?

 

目前我們的社會上充滿盲從、人云亦云的現象,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國民的知識不夠,不足以作有智慧的判斷。這點是目前大力推動閱讀的最主要原因,要使台灣成為科技島,國民的基本常識一定要提高,而閱讀,便是提昇這個能力最簡便、最快捷的方式。

 

閱讀的好處不只是它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門,讓你就你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步調在裡面翱遊,它同時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使你的大腦不會退化。最近的研究發現,義大利北部文盲和讀過五年書的老人,在阿滋海默症(老人失智症)上的比例是十四比一,也就是說,讀過幾年書、可以看報紙的人,得阿滋海默症的機率比不認得字的人少了十四倍。十四倍在醫學上是個很大的差距,有沒有動腦筋造成這個差距,是因為大腦的神經元基本上是用進廢退。從猴子的實驗中我們發現,當把小猴子的中指頭切去,原來掌管中指的神經,便會朝兩邊伸過去掌管食指和無名指了;一個人的手臂出意外鉅掉以後,原來的手的神經便會伸到別的部門去管別人的事,神經是不會無所事事的。一個沒有與其他的同步發射過的神經元會被修剪掉。閱讀時,每一個字會激發其他的字,會聯想到過去的經驗,你的神經會像骨牌效應一樣,一個牽動一個,發射起來形成綿密的神經網路。

 

增加忍受挫折的能力

 

    閱讀的另一個好處是增加個體忍受挫折的能力,減少心理上因無知而造成的恐懼感。在遭受打擊時,我們第一個反應常是「為什麼是我?」(Why me?)認為上天對自己不公,開始怨天尤人。一個人如果把精力花到怨怪別人身上,自然沒有餘力思索解決問題之道。而且因為大家都不喜歡與愛抱怨的人在一起,所以這個人就愈來愈孤獨,愈落單,一個人獨處時就會鑽牛角尖,愈怨嘆就愈沒有朋友,惡性循環之下,憂鬱症就出現了。

 

其實,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大部分的事情,過去都曾發生過,只是時間、地點、人名不一樣而已,這是為什麼讀歷史可以以古鑑今,幫助我們解決現在的問題。閱讀別人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現在的困難,激勵自己再出發。同時人一旦發現別人也曾和自己一樣受過這個苦,心中不平之氣就會消減許多,這是為什麼在醫療上「支持團體」(supporting group)這麼有效的原因了。所謂同病相憐,一旦人感到自己沒那麼孤單,挫折感就減輕了一半,這比較能正確的面對問題。

 

當我們無知時,很容易感到恐懼,算命的流行,就是因為對未來的不可預知造成心中的恐懼感,使得人願意花錢買一個心靈的平靜(大部分的算命是報喜不報憂)。事情不論多壞,如果我們知道該怎麼處理,就不會焦慮、害怕。我們可能會憤怒、悲傷,但不會惶恐、不知所措。那麼,怎麼樣才可以減少自己因無知所引起的焦慮?這個答案仍然只有閱讀,從瞭解問題本質尋求解決之道,從別人的經驗汲取教訓。

 

我們說:讀書可以改變氣質,這是因為讀了很多書,視野變得寬廣,不會再為芝麻綠豆小事煩心,眉頭不會深鎖。知識淵博,使你對問題有很多的解決方式,你的成竹在胸,使你談吐有物,進退得體,這便是風度和氣質。氣質必須經過讀書的薰陶,急促是不可得的,也無法做假的。

 

最後,做一個學生,現在應該準備的是語文能力和組織能力。語文能力是因為全球科技的進步,已經拉近人們的距離,朝發夕至已經不是新聞,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地球村化的結果,是做到了古人說的天涯若比鄰,尤其是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國會紛紛湧入台灣做生意,國際語言的能力是我們必須的,而且有了它才能與外國人溝通,才能上網搜尋別國的資料充實自己。

 

現在所有的資料都在網上,下載便可,但如果沒有組織能力,呈交出來的便是「資料彙集」而非「心得報告」。資訊太多以後,必須知道取捨,並從取下的資料中找出彼此之間的關係,整理出自己的創見。這個趨勢已從各個大學逐漸走向開放式的考試,老師出題後,學生回去上網找資料找答案,複誦式的記憶已經落伍了。我們前面說過,電腦的記憶體比人類的大幾百倍,而且一再取用不會變形,因此,現代的教學已不再要學生死記,現在要的是組織能力,將前人或別人的東西轉化為你自己的,閱讀使你爬上前人的肩膀,有了這個實力,你才能夠在爬上去後不掉下來,並且可以高瞻遠顧,有一番創見。

 

再兩個月,二十一世紀便真正開始了,希望我們的學生能把握在校的時光,好好的充實自己,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摘自《講理就好》(洪蘭,台北:遠流)



[1] 碧人案:這是牛頓寫給物理學家虎克的話:「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a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ecause I was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文章標籤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