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0     中國時報‧三少四壯集

【吳興文】

     陳正祥謝絕一切應酬,對於勳銜一概搖頭,甚至認為開口推卻都是對生命的浪費,只想過隱居生活,撰寫國際學界接受的著作。

     陳正祥1922年出生浙江樂清,一生在杭州、台北、香港各住過十年以上,而且只寫過《台北市誌》。他1942年中央大學理學院地理系畢 業,留校任教,同時到中國西南調研地貌,著述《廣西地理》,後到西北考察,著有《甘肅地理》、《自然與人生》。抗戰勝利,考取公費留學,進入澳洲雪梨大學 研究院,又分別到英國、日本、西德繼續深造,並作廣泛考察調研,獲得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學位。

     1947年冬,陳正祥來台北市,隔年到台大農經系教書,在此居住十七年。開授課程多數比較新鮮,像土地利用、人口問題、農業區域設計,以及境態學(生態學)等。他的學生不限於農學院,遍及文學院、理學院和法學院。所發的講義,很受學生歡迎,其他學院也可索取。他於彼時提出:人口膨脹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無計劃的失控工業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其先見之明,至今愈加證明。

     他研究室(台大四號樓)門口,掛上紅漆寫「非學術談話,請限於三分鐘」木牌,傅斯年校長請他拿掉,不為所動;可見他對學術研究的著迷。美 國地理學會權威刊物Geographical Review,從1951年開始發表他的論文,1959年10月號用三頁篇幅報導該研究所,此前該刊從未作過類似報導,且連續被國際地理學會選為東南亞代 表機構。從1952年起,他應邀出席各種學術會議三十多次,並先後在英、美、法、德、日、瑞典、芬蘭、紐西蘭、澳洲和義大利,舉辦多次學術講座。

     一到台北,陳正祥便感到這個城市頗有特色。日本人只留下一些統計資料,沒有留下任何有關的著作,連最基本的人口統計資料,還是透過學生,花費不少金錢,才從日據時期退職警察手裡取得。1957年出版《台北市誌》,書中的照片,都是他初到台北,由妻子陪同,進出淡水河邊的古老陋巷拍攝所得

     1964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講座教授,並兼任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進入七十年代,國際聲望日隆,原本不重視他的香港大學,反倒邀請他 審查該大學招聘的英籍講座教授,此事在九七回歸前,亦屬空前。1979年起,又應日本學術振興會邀請,赴日本講學研究活動,總計四十多次。

     1976年因大陸特邀,從香港一直跑到哈爾濱,從此他因中國講學考察之便,到許多城市旅遊,看了無數名勝古蹟,撰寫多本雅俗共賞的遊記, 其中《西北考察記》在台出版。1984年夏季起,鑑於中國大陸所面臨的土地不足,人口眾多現況,花費十餘年時間,潛心編著《中國土地利用》,1998年麥 克美倫(中國)出版公司發行,全書大十六開,504頁,附加彩色圖片124頁,共計628頁;共有五種譯本。被學術界稱為:「見解精闢,為一劃時代巨 著。」

     1993年起,他在台陸續出版《台灣地名辭典》(增訂本)、《台灣的人口》等書。特別是《台灣地誌》下冊附錄,林高陽等五位學生,祝賀他 七十壽辰,編印《陳正祥講座教授著作目錄》,收錄1992年前中、英、德、日四種文字著作624種,包括專書和書刊256種,論文368篇。

     在此之前,他已謝絕一切應酬,對於所長、院士、委員、顧問、勳銜之類一概搖頭,甚至認為開口推卻都是對生命的浪費,只想過隱居生活,撰寫 國際學界接受的著作。據說他寫日記,常見他記載關心學生的事,有些很感動人。假如能夠將日記和書信,連同研究過程一起編寫,必定很有意義。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205100050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