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更新日期:2011/10/07 04:21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線上版六日刊出的最新研究顯示,地球上的汪洋海水很可能是數十億年前,彗星撞進地球時,帶入大量冰塊造成的。此一發現很可能推翻過去認為地球的水主要來自小行星的說法。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PS)科學家利用赫雪爾太空望遠鏡,發現哈特利彗星二號冰塊中,氘與氫的比例值和地球海水幾乎完全相同。氘是氫的同位素,比一般水中的氫多了一個中子。

 

如果沒有水,地球上就不會出現生命。由於地球剛形成之時,十分炙熱,包括水的所有揮發物質都蒸發光,因此水只可能存在於太陽系外圍氣溫較低的地方。先前的研究認為,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是從在火星與木星附近繞行的小行星而來,只有不到十%來自彗星,新發現恐將推翻這項說法。

 

彗星是由冰塊、塵埃、氣體所組成,常被稱為「骯髒的雪球」。哈特利二號彗星可能來自冥王星附近的「柯伊伯帶」(或譯庫柏帶,Kuiper Belt),和太陽的距離是地球的三十至五十倍。該彗星是科學家第一個分析氘與氫比例的柯伊伯星帶彗星。科學家表示,他們還需要觀測更多來自柯伊伯星帶的 彗星,看看其他彗星冰塊的氘與氫比例,是否也和哈特利二號彗星相同。

 

赫雪爾太空望遠鏡近年來同時觀測的其他六顆彗星冰塊中,氘與氫的比例幾乎是地球海水的兩倍。這些慧星可能來自更遠的歐特雲(Oort cloud)。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07/78/302b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