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劉克襄】2011/9/24
 

走進百貨公司的超市,服務員請我試吃雞蛋。趨前細看,煮熟的蛋剝好殼,切成四瓣。我擔心吃到蛋黃,膽固醇過高,不願食用。再看,竟是用白煮蛋,當下更堅定地婉拒了。

服務員並未放棄,繼續捧出一顆生的白色雞蛋,讓我端詳蛋殼的標誌。鈍殼的一面印有小小的商品標誌、出產地點和日期,證明自己的品質新鮮。

我被這一小小舉止感動,終於取了一瓣。吃完後,不好意思隨即離開,順勢觀看,注意到冷凍櫃裡雞蛋盒的說明。他們不只出產嚴格認證,強調裝蛋的物件,必須用 環保材質的紙盒。海報裡還描述,紙盒可以讓雞蛋繼續呼吸,保持新鮮品質。對照旁邊的雞蛋,只採用便宜、透明的塑膠盒,此一悉心包裝和理念,想必會相對加 分。

但我還是提出疑惑,「你們都是白色的蛋嗎?」

「一顆蛋不能只從外殼的顏色評斷好壞,還要看飼料和雞的品種。」服務員繼續耐心敘述,但心裡已了然,我跟多數人一樣,對雞蛋有色澤的歧視。

我仍未動心,開始回想小時買雞蛋的場景。以前都是媽媽給錢,要我帶紙盒或塑膠袋,走到雜貨店,從米糠墊底的木盒中,挑選好看、乾淨的雞蛋。當時聽老人家提醒,有顏色的像土雞蛋,比較營養,因而盡量不買白色的。

服務員放棄糾纏時,我卻象徵性地買了一小紙盒包裝,裡面有兩顆,還拿了目錄。回家後,上網逐一查詢了這家農產公司的介紹。又查看了,其它雞蛋的相關訊息。去蕪存菁地整理筆記後,才赫然發現,自己對這一吃了五十多年的食物,認識既少又無知。

原來,常吃的茶葉蛋很傷胃、有機蛋認證還未開始、生雞蛋不宜亂吃。凡雞蛋之種種彷彿昨日死,以前吃的好像都是另一顆星球的食物。今日認識的雞蛋,才是真正地球的。

我開始了,先有雞後有蛋的思考。

通常,每隻蛋雞從半歲開始產蛋,直到一歲半被淘汰,大約生產三百多顆。但我們吃到的雞蛋,是吃抗生素的雞所下的嗎?那隻雞是關在籠子裡產卵,還是在寬闊場 地飼養的環境?牠產卵時是在快樂的心情嗎?平時吃的又是什麼飼料?突然間,許多食物安全和人道的嚴肅課題,都因眼前的雞蛋而起。

我不得不小心地面對眼前的雞蛋。平常,買回家的食物,我們若沒事花點時間,查詢相關資料,多少能清楚它的產地來源和栽培過程。透過這個追溯,不僅了解生產者的用心,也是一種對食物的尊重。

以前我們對食物一直缺乏這類思考,也很輕忽,更覺得煩瑣。但塑化劑事件長遠的影響,當在此意義的啟發。我們不能只等待政府檢驗,而是先自己學會判斷,小心 消費。消費者多花點時間,珍視每一個購買的物件,仔細關切它的出處來源和栽培過程。生產者感受到此一訊息,勢必得更要求品質的精進。

我們素來不注重這類食育的課程,卻有一堆美食節目。刻意強調尋找好吃美味的飲食,往往讓我們吃到不好不營養的食物,很少教我們吃到安全的。美食節目,唉,真的夠多了,讓我們回到基本民生問題的需求吧。

我小心觀看那對雞蛋,整理醫師的好些忠告。雞蛋顯然不宜多吃,一天一顆已夠了。食用雞蛋,最好水煮和煎炒。我水煮了其中一顆,另一顆,鈍頭保持在上,悉心地豎立於冰箱的蛋盒,明天處理成荷包蛋。

這個時代,我無法只是聽媽媽的話,繼續做去雜貨店買雞蛋的小孩。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2011/09/2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劉克襄:我把雞蛋變大了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610023.shtml#ixzz1Z2rtcMTC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