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剛出版時就上排行榜的書,也是當初我一直很想看的書。可惜當時沒時間閱讀,又擔心買了之後會繼續重演被我冷落的命運,所以就不買了,直到現在。小弟說要去補習班上課卻總閒閒沒事幹的待在家,或者興致一來就跑去看電影順便去中圖「參觀」。這段時間他「正好」陸陸續續到圖書館借書,所以我就順應的跟他提到幾本我很想看的書籍。想不到,這幾本書在圖書館裡竟然超受歡迎的,有的得預約才借得到,有的得看運氣才能摸到。但至少,近日被小弟給借回家來啦!

  暑假將至尾聲,工作之餘,電視節目提不起我的興趣,卻又不想繼續埋首工作之中。玩玩FB上的遊戲,正好借閱的書籍還沒有看,就來「偷閒」取樂一番啦!這一陣子脫離電視的箝制,重拾讀書之樂,讓我察覺到時間竟然多出許多。讀完了輕鬆小品《我是瀨上剛,請多指教》及王偉忠的《不機車很推車》(前者讓心緒愉悅,後者能激起熱情),我開始了《三杯茶》的閱讀之旅。文字很多(外國翻譯書大多如此),我也預料得到其中的文化與教育衝突不見得是我能接受的,但希望透過記錄名言佳句的過程,讓我能細細思索、慢慢品味背後的人性與文化,進而提升個人的思考向度。

  現在,開始品《三杯茶》!

 

碧人 寫於100/8/29 隔天放颱風假不用上班的深夜

───────────────

波斯俗諺:天空越暗的時候,你越能看到星辰。(P.11)

為何煩惱不可知的未來,\讓無用的困惑把腦子攪得疲累不堪?\拋開你的擔憂,將關於未來的事留給阿拉\──祂在做計畫時可從沒請教過你──歐瑪爾‧海亞姆作品《魯拜集》(P.22)

「告訴我們,如果能為你們村子做一件事,那會是什麼?」「尊敬的大人,泥們在力量和耐力上實在不能教給我們什麼,我們也不羨慕你們不安的靈魂──也許我們還比你們快樂些?但我們會想讓孩子們上學。在你們擁有的所有事物當中,我們最想給孩子的就是學習。」──愛德蒙‧希拉瑞爵士和烏爾奇恩‧雪巴的對話,節錄自《雲端上的校舍》(P.33)

哈菲茲(Shams-ud-din Muhammed Hafiz):偉大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像個最普通的人的一樣露面、說話與行動。(P.41)

信任阿拉,但拴緊你的駱駝。──司卡度空軍第五分隊基地入口處的手寫標語(P.95)

我的同胞,為什麼自由不在美麗女子的美麗雙眸中?它們像子彈般射穿男人,它們像利劍般必然砍伐。──世界上已知最古老佛教石雕上的塗鴉,位於巴提斯坦沙帕拉河谷(P.112)

我是個平凡人,是媒體把我塑造成英雄的。不過這些年我學到一件事,只要你自己不相信那些關於你的鬼扯,到也沒什麼壞處。(P.146)

《格薩爾王的戰士之歌》:看似是生與死間的對立,已被砍斷。\不要攻擊或刺戮或逃逸,不再有限制或被限制。一切都融入燦爛無垠的自由中。(P.195)

泰戈爾:沒有千錘或百鍊,但水的舞蹈\將卵石吟唱成完美 (P.209)

巴提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地區)詩人保瓦‧加哈爾(Bowa Jahar):一切皆為短暫。\只有天空,會在所有事物消失後仍然長存,\甚至包括苦難。(P.224)

我不希望教導巴基斯坦的孩子像美國人一樣思考,我只希望他們能有個平衡不走極端的教育,這個想法是我們一切作為的核心。──中亞協會會長葛瑞格‧摩頓森(P.238)

德蕾莎修女:不要讓任何事物擾亂你,任何事物嚇到你,這一切都會過去。神不會改變,耐心能讓你完成一切。(P.255) 

蕾莎修女:我們試著做的事也許只是落入大海中的一小滴水,但是如果沒有那一小滴水,大海會變得小許多。(P.257)

真正的敵人是無知。(p.336)

 ──────────

100/9/1:

之一 穆斯林

  這是一本深入穆斯林生活的書。

  我瞭解道教,我信仰佛教,也熟悉天主教,但對於回教,除了書上的片面介紹之外,我從新聞時事裡所認識的伊斯蘭,是保守的、激進的、封閉的、歧視女性的宗教。即使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所創立的所有宗教,都是以勸善為目的,所以就算是我所不熟悉的回教,我想他的核心教義必然也是「勸善」。但是透過媒體的傳播,我還是被潛移默化的把「伊斯蘭」跟「恐怖份子」劃上等號,不由自主的。不論是九一一之前,還是九一一之後。該說是媒體的力量可怕,還是伊斯蘭基本教義份子可怕?或許兩者都有。畢竟恐懼,能遮蔽人們的雙眼,讓人們帶著有色的眼光去批判那個非己族類的國度或宗教。

  舉例來說,我很不能接受女性不能自由選擇職業;女性不能單獨外出,除非有男性監護人陪同;女性成年以後不能讓除了丈夫以外的人看到臉孔;女性不能受教育……等重男輕女的宗教限制。但我卻忘了,男尊女卑是父權社會的主要觀念,不論是歐美或中國,男女平權也是近幾個世紀以來的「發明」罷了。在宗教上,佛教認為女性的業障較男性深重,才會生為女人,所以女轉男身(下輩子投胎變成男人)是被祝福的昇華,表示修行有成;尼姑的戒律比和尚的多許多倍;尼姑只能夠還俗一次,和尚能夠還俗七次……。這不是性別歧視是什麼?天主教在中世紀時,曾有過獵殺魔女的風潮,不也是認為聰明的、有智慧的、不同於教會觀點的女性是不可能出現的嗎?所以一旦出現,便是撒旦派來的魔鬼,需誅殺之。以此而論,我們又怎能去批判回教戒律上的不平等呢?在對信仰認識不深的情況下。

  再者,只要出國旅行,必然曾被提醒過要入境隨俗,以免造成文化衝突,或冒犯了主人家。對回教徒,我們是否也曾如此「尊重」?還是拿不以為然的態度來對待?猶記得書裡頭宗教法庭的教長調查作者建校動機的問題有:學校是不是想吸收學生變成基督徒(毀滅伊斯蘭教)?是否鼓勵西方的放蕩行為?前者在政教合一(或可說宗教法凌駕於世俗民法之上)的國家裡是個重要問題,看完書後我稍微可以理解;後者,則讓我注意到東方伊斯蘭民族對於西方的基本認知竟然是「放蕩」!這是刻板印象?或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溝通不良?這個問題值得毫不考慮便全盤接受西方論點的我們深思。

  總之,瞭解了伊斯蘭,瞭解了穆斯林,我們才能真正的的以尊重的態度,平等的互相對待,進而發展出和平的未來,讓世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安全無虞,不再被恐懼籠罩。作者讓我瞭解:教育不僅是脫貧的有效途徑,也是擺脫他人操弄的最好方法。


 

 之二 摩頓森其人


  


===========

書籍資訊:

《三杯茶》,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 大衛‧奧利佛‧瑞林(David Oliver Relin),黃玉華譯,馬可孛羅文化,2008年12月初版十八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後感 名言佳句
    全站熱搜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