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講義》上的文章,文中說到: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變化,而這就是佛家說的「無常」,你跳脫不出,只能選擇面對。 讓我想到了《易經》裡「易」字的三重意義──不易、變易與容易──中的不易與變易。
 
今天又看到王文華在FB上發表的文章〈任達華與卡麥隆〉:「有夢的人很多,圓夢的人很少」,原因出在你是否能堅持到底。面對人生的變易,我們如何在接招的過程中,「不易」自身的理想與原 則呢?這當中絕對不只有達成目標的快樂而已,更多的是達到目標前的許多苦痛、迷惘與磨難。有些人陷於迷惘苦痛而不自知,只知怪天怪地怪別人;有些人雖一度 陷入自怨自艾的迷惘境地中,但在一段時間的沈溺後,便會自覺的(理智恢復)振作起來,勇敢的面對眼前的艱辛;有些人則堅持自己的想望,即使曾經沮喪,但因 目標明確,在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後,便重新再出發,因為他知道,堅持到底,越過難關,便是他想的康莊大道,即使,他曾妥協過,他曾繞路過,他曾低頭過,但他 從不曾放棄過。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態度決定高度」。可是,什麼叫做「態度」?真要具體的說,不見得有人可以具體清楚的描述出來。我也是如此。但近日我對於「學習態度」 稍有省思。一件事能不能做得好,在乎學習態度好不好。學習態度好,即使一時受挫,總能在沮喪之後重新振作,越挫越勇;學習態度不好,就算他人將學習環境布 置得再好,依然沒有多少成果,即使一時運氣好而有佳績,那也只是短暫的火花──迷惑人心──罷了。
 
學習的態度好,是否能衍伸到工作態度、生活態度,我沒做過問卷不知道,但我知道,學習是自己的,別人無法越俎代庖;學到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怎麼搶也搶不 走。中學的沈重壓力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若學習態度好,遇到挫折時,稍有逃避讓自己情緒能調適,這也未嘗不可,畢竟「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但若永 久逃避下去,便只會惡性循環的形成惡夢啊!而自身念茲在茲的理想,最終也不過成了空口說白話的幻夢罷了!
 
很喜歡聖嚴法師的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基本上我覺得能做到第一項就很了不起了,其他的我可不敢講。今日又讀到吳念真在《財訊》345 期專欄上寫的一段話:「你選擇了什麼,就必須承擔一切可能的後果,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不正是「面對它」這句話 的註腳嗎?倘若做了什麼決定之後卻不敢面對他,不過渾噩度日的膽小鬼罷了。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所待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便能逐漸地讓自己擁有了面對挫折的 能力了啊!轉化沮喪的負面能量,讓它成為使自己向上的正面動力,豈不讓自己在走向理想的大道上更進一步了嗎?
 
我很欣賞一些學生在考完後的反應:雖然沮喪(甚至是驚嚇)自己的成績不如預期,但在沮喪的當下卻能認清自己犯錯的原因與過程,也能面對不如預期的成果,並 告訴自己下次要加強或注意的是哪個方面(如答題技巧或不該疏忽的地方)等等,期勉自己下次能更進步或改善自己的缺失。這是多麼棒的「態度」啊!我相信,他 一定會成功的!不是現在,就是未來。
 
碧人 990513寫於一連串挫折與沮喪之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