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花的碎念:
(2013.9.25)無明資料整理中.....

目前分類:藝文創作與閱讀 (10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聯合報‧副刊╱林達陽】   2010.03.19 03:46 am
 
S,現在時刻不對,廣場上的噴水池沒有湧出噴泉,只是一潭安靜而平淺的水,水光閃爍,美極了,像是深淵。我傾身觀看,不知如何形容才好。我手上的筆和相機毫無用處。妳知道我的意思嗎?記得那些我靜靜看妳卻不發一語的時候嗎?正午時候人車稀少的廣場,不存在的噴泉,以那麼多美好吸引了我,我卻不得不制止自己再更靠近。
  
【2010/03/19 聯合報】http://udn.com/NEWS/READING/X5/5484441.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蔣曉雲】 2010.03.19 03:46 am
 
 
我的家庭社交所接觸和知道的就是那個「非主流」群體……群體雖然小,卻因為比大家都是行伍出身的眷村父母缺少統一背景,我聽到的事就很多樣性,尤其跟眷村的忠君愛黨氣氛不同的是,這些人對當時國民黨的不信任常常溢於言表……
 

這兩年「眷村」暴紅,還形成文化現象,今年表演工作坊更把《寶島一村》舞台劇演到了北京和上海。一時之間彷彿台灣的外省人都與眷村攀上關係,這讓我在佩服「眷村代言人」王偉忠先生的行銷能力之外,也激發了講講我所知道的「外省人」的故事。
 
和王偉忠一樣,在生長的環境中,我透過父母的社交圈認識很多「外省人第一代」,可是我抱著頭想,也想不出哪個叔叔或伯伯是住在眷村裡的,更談不上跟著父母去眷村串門子了。我自己倒是因為結交過眷村的小朋友,進去過眷村;造訪那種有圍牆的「軍區大院」,對我這個牆外的「外省人」來說,當年也是很神祕和刺激的。
 
民國38年到台灣來的外省人可能很多都是跟著國民黨軍隊撤退的軍人,可是也有「純難民」,他們是不見容於共產黨,卻和當時國民黨政府沒有太多淵源或理念交集的中華民國「國民」,用眷村的說法是一群「老百姓」。他們之中直接遷移到世界各地,變身「華僑」的是姓孔、宋的少數,很多過了羅湖橋到香港受英國人的庇護,有一些就到了台灣;除了不是跟著部隊開拔,他們到台灣的理由林林總總,也許是給垮台的政府再一次機會,也許是逐水草而居,更有碰巧了時辰被斷了歸鄉路的(我就知道這麼一位到台灣來度假的長輩)。偏偏我的家庭社交所接觸和知道的就是那個「非主流」群體。現在回想起來,那些叔叔、伯伯、媽媽、阿姨,真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有博學的大儒,也有之無不識的文盲,有顯貴也有庶民,有我父母的湖南同鄉,可是也有很多南腔北調其他省分因為國共內戰而流浪到台灣的外省人。
 
我沒有統計數字佐證,我只能猜想他們是一個很小的樣本池。可是群體雖然小,卻因為比大家都是行伍出身的眷村父母缺少統一背景,我聽到的事就很多樣性,尤其跟眷村的忠君愛黨氣氛不同的是,這些人對當時國民黨的不信任常常溢於言表。我的想法多少也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和我所認識的眷村朋友大不同調。那個時候,台灣最大的僱主應該是政府,這些叔叔、伯伯、媽媽、阿姨中有文憑的,不管喜不喜歡國民黨,為稻粱謀,很多都進了公家機構做了國家公務員,不過他們一般比較喜歡教書,因為當公務員好像一定要入黨,可能有違他們的初衷;教書的自由度相對比較大,可是常要公開講話,哪怕面對純潔的學生,多說話還是個危險的職業。我開始投稿時,我的父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雖然得意女兒名字因好事見報,卻又怕我胡編瞎寫惹上文字獄一類的麻煩。有一陣子我忽然對老兵感到興趣,打算寫一系列他們的故事,才寫了第一個短篇,有雜誌約稿,就交了出去。主編是位前輩,特為此找了我去,告訴我退伍軍人的題材不要寫,把稿子當面退了。我回家罵罵咧咧,覺得老人家想得太多,我的父母聽說了卻差點沒去函致謝,覺得真是碰到好人。
 
我小時候對一些事有記憶,向父母求證,問他們:「你們那天晚上說過什麼什麼?」他們就斥我是「作夢」。最後我也分不清自己腦子裡那些片段的印象是夢是真。可是管它真假,我小學就開始編故事寫小說自娛了。真正記得,可以印證我這個外省家庭與別人不同的時候,已經念高中了。因為在學校搞文藝活動算個活躍分子,教官要我入黨,如果沒記錯,幾位同學還一起跟當時的青年救國團主任李煥座談,搞一場小菁英入黨的戲碼。當年高中生加入國民黨真是一件小事,卻驚動了我的父母。他們認真地討論要怎樣婉拒才能面面俱到,不至於影響我的前途。我大不以為然,不入就不入,講一聲就是了,國民黨哪有那麼不講理?我爸爸把我臭罵一頓,內容完全忘記了,只記得他氣急敗壞地對我媽媽說:「你看她被洗腦了!」最後我被逼得灰頭土臉地去跟教官說,父母說入黨是「大人之事」,我還「未成年」。
 
比較戲劇性的一次,是1975年以後我已經得了聯合報小說獎開始發表小說,不知道是什麼公家單位邀請青年作家餐敘,我應邀前往,席間被安排坐在某將軍的旁邊,回家後自然要被父母盤查細節。我敘事的時候沒有直呼其名,而是照著被介紹時的稱呼,叫主人官銜「某將軍」,我爸爸很不屑地說:「什麼將軍?幫別人養私生子的裁縫也是中華民國的上將了。」那時候我已經是大學生了,忽然小時候這裡那裡、亂七八糟聽來的閒話都連連看一樣地連起來了,原來不是作夢。我一個父執對共和國有「太子」和「太子黨」都是極看不慣的,常對我父母發牢騷,最喜歡講經國先生的閒話,所以我大概小學時就聽說了許多小蔣的風流韻事,只是對時人不熟,兜不攏誰是誰,更沒把小時候大人嘴裡形容的「豬頭豬腦」的豬哥「太子」和自由中國經由國民大會選舉出來的領袖和他的家庭連到一塊去。
 
和眷村裡日子過得簡單而篤定的外省家庭相比,我生活裡的大人真是複雜又徬徨得多了。他們愛批評時政,對政府不滿,意見又多,常互相通風報信說是誰誰多言賈禍,又給抓了進去,可是顯然不自我警惕,有時還故意給自己找點麻煩。我有一位父執輩是從前的「萬年國代」,一天興奮異常地對我父母描述他們幾個如何在行使投票權時串聯投下廢票,抗議總統一再競選連任「違憲」。他們冒著嚴重的後果希望起碼讓第一次表決不能通過,「給想做皇帝和拍馬屁的人一點教訓」,這些書生對獨裁微弱的抗議現在講起來似乎很可笑,可是連我那麼小,都知道他們在謀大事;這件事後來的發展好像是有人臨陣退縮,折騰半天,唯一的候選人還是得了個「萬民擁戴」的投票結果。我多少年以後才知道,這位長輩是參與立憲的國代,雖然他們後來在台灣都是別人革命的對象,但當年他們也是有過理想的;即使在獨裁的強人政權下,他們也曾經卑微地維護過那本他們參與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
 
有時大人不小心讓我聽到的事,不用他們說,我自己也覺得是作夢。倒是年紀漸長以後,讀到一些東西,居然會和我兒時的那些片段的「夢」產生聯結。我記得我的一個世伯是「西西派」,小孩自然不知道西西是什麼東東,問了人家大概又說我是「作夢」就打發了。我也要到多少年以後才知道是CC,不是西西,應該也是確實聽到過這個說法,才知道世上有「西西派」(CC派)讓一堆貼到標籤的外省人都倒了楣吧。
 
王偉忠和他的工作夥伴們帶著各種文藝作品在大陸四處巡演和推廣,他們在台灣以外也得到熱烈的回響,真是一件喜事。可是他出了本新書說是「寫給當年未隨親人來台、留在大陸家人看的一本書,告訴他們國民黨老兵在過去六十年是怎麼過的,以及第二代外省人所經歷的成長背景」,這就讓我這個第二代外省人要舉手抗議了。
 
若干年前,朱天心在她〈想我眷村的兄弟們〉一文中給我也派了一間房,我當時沒吭聲。在台灣沒有眷村庇護的外省人是小眾也是烏合之眾,和眷村的雞犬相聞不同,我們這種人家裡出了事是不會有隔壁張媽媽李媽媽來關切或幫忙的,只會連夜搬家,消失在人海裡。和我的父母一樣,做為外省第二代的我也習慣保留隱私,把自己藏起來,所以連故舊如天心也錯以為我是她眷村的兄弟姊妹呢。王偉忠接下朱家姊妹以及其他能顯父母的眷村子弟的棒子,用更有威力的傳播工具把眷村的故事講得這麼熱鬧,已經讓眷村和台灣的外省人畫上了等號。可是我知道的那些眷村外的長輩,他們和眷村裡的長輩從同一個時代走過,從中國各省到了台灣,他們也都年輕過,熱情過,他們也有自己的故事,可是他們沒有王偉忠代言,沒有電視劇和舞台劇,也沒有紀念館。缺少代表性不表示不存在,我父母作古多年已經無法反對,可是為人子女的我不忍心讓王偉忠的成功把他們一整個時代都搬進眷村。唉!可惜我們家大人說話,小孩是不興旁聽的,所以我懵懵懂懂的長大,所知極為有限,如果那個時候他們讓我與聞大人的「反動言論」,起碼我有多些的素材寫小說來紀念他們的時代,讓後人知道台灣的外省人不是千人一面,「軍區大院」外面也有異鄉人的血淚斑斑。現在怎麼辦呢?已經多年不再創作的我,又開始拼湊那些片片段段童年「夢」中聽說的事,寫我自己也真假難辨,可是事假情真的小說。我知道自己淺陋,我也知道小說的讀者在凋零,可是我不忍心讓斯人獨憔悴,我想要記下他們的人生逆旅。
 
【2010/03/19 聯合報】http://udn.com/NEWS/READING/X5/5484203.shtml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CC派(全稱為「中央俱樂部組織」)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羅智如】2010/3/6

那大概是三年前的事了,但也就是隔了三年,我才敢放膽把這件事說出來。

 

高中時的交通工具是校車,每天六點二十分的班次實在是個考驗。好不容易起個早,睡眼惺忪搭上校車,大部分的人都打算在三十分鐘的車程補個眠,可惜司機總是喜歡聽廣播。雖說廣播有助於提神,然而司機喜歡聽的可不是流行音樂或交通網,而是有著許多賣藥廣告的地方電台。

 

你可以想像,當意識開始模糊之際,一個五音不全的聲音刺穿了我們甜甜的夢鄉──原來是有觀眾call in點播歌曲(通常是老掉牙的「經典歌曲」),又要求主持人讓他一起唱(那可不是他的個人演唱會啊!)。與旋律全然不搭的歌聲猶如折磨,偏偏司機堅持不轉 台,讓校車上的同學們飽受魔音侵擾。

 

就在同學們忍受這種生活一段時間後,某天早晨,我做了一個決定,撥打完一通電話後便上學去了。當眾人打算以放空狀態忽略那可怕的音樂時,只聽主持人說: 「接下來是小如要點播的歌曲,是孫燕姿的……」接著同學們耳熟的流行歌曲出現在這個地方電台,頗有超現實之感!聽聽流行歌,總比那些魔音好多了。

 

是的,那是我點播的,畢竟人要具備自救的能力嘛!後來我與其他同學發展出一個共識──每個人上學前先打一通電話,去點播一首歌。接下來幾天,那個地方電台在早晨六點半到七點之間,開始詭異的播放起七年級耳熟能詳的音樂……

  

過沒幾天,當我們聽著(自己點播的)歌曲時,主持人說話了:「接下來要播放的是陶喆的……奇怪,為什麼這幾天打電話來點播的都是小朋友?而且都是來自同一個地區,你們是不是在整我啊……」

 
【2010/03/05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X4/5457216.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葉子妹】2010.03.06

成分:含尷尬、惶恐,以及高單位的勇氣。

適應症:因爭執、誤會、虧欠、辜負、欺騙或失言等,導致有疙瘩,甚至冷淡、決裂的親友。

使用方法:1.面對面、2.打電話、3.寫信、4.簡訊。(難度與成功率隨排序相對遞減)

使用時間:

1.其中一個快掛點前。缺點:怕意外掛點,來不及通知。
2.世界末日前。缺點:怕手機不在手邊或手機沒電,甚至基地台全掛。
3.自己成功那一天。缺點:怕等不到那一天。
4.生日、紀念日、過年、過節。缺點:怕人家出遠門去玩了。
5.選日不如撞日。缺點:嗯……好像沒有。

效果分析:對方接受,即大和解。對方仍不爽,至少自己了卻心事。

常見問題:「對不起」、「我很抱歉」很難開口,乃正常現象。

特別建議:

1.過來人提示:從「你好嗎?」打破尷尬。
2.新聞人物示範:起立鞠躬。
3.哈韓族推薦:Super Junior的〈Sorry Sorry〉。

【2010/03/05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X4/5457219.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社會充斥著各種不同的歧視,即使單純如校園亦如是。或因誤解或因無知或因偏差價值觀,原因不一而足,但最根本的原因,便是藉由嘲笑他人來彰顯自己的「偉大」。極端一點的便如「人因自卑而自大」的心理狀態,但更多時候卻是不自覺的受到他人影響,卻為了在群體中獲得注目,而藉由自以為「幽默」的歧視所進行的開玩笑行為。
 
從小到大,或直接或間接,我受夠了。我承認我在外型上自卑,但我藉由其他方面的專業補足我的自信。(只是那個自卑點也成為了我的地雷。唉~這叫心理陰影或缺陷。)我知道,我在這個社會之中只能自立自強,其他人提劍刺來,那我就擎槍回敬。藉由我的強悍,來捍衛我自身所需得到的「尊重」。多年來,不知是他人變得理智成熟了些,或是禮貌了些,至少我較少的遇到類似情況了。但入了社會之後,我又重新蒙受暗箭穿心的滋味,尤其在未完全成熟的學生身上,我又看到這樣的「歧視」襲來。它重新的藉由「玩笑」的包裝,開展那邪惡的獰笑,出現在我眼前。不只是我,下一代也深受其害。
 
面對他的哭泣,我只能無聲安慰,我只能要他堅強。其他,無法可想。因為以我自身經驗,軟弱,只是讓他人更加自大的把自身行為合理化,自以為「幽默」的進行傷害之實,同時獲取眾人崇拜的目光。這個現實是殘酷的,這個社會是病態的,堅強的應戰才能坦然光明的走向自己未來的人生,往理想的道路前進。
 
我希望自己能盡量的做到「尊重」二字,我不敢說完全做到,畢竟有時會因誤解、因無知、因個人渺小的自大而導致無意中對他人的歧視。同時,我也希望透過自身影響,讓他人瞭解到:「別把歧視當幽默。」
 
碧人99/3/3
 

    傍晚,我站在台北辦公大樓的門前,看見一輛公共汽車駛過,有個黑人正從後排的車窗向外張望,我突然興起一種感傷, 起多年前在紐約公車上見到的一幕。一個黑人媽媽帶著不過四、五歲的小女兒上車,不用票的孩子自己跑到前排坐下,黑人媽媽叮鈴噹啷地丟下硬幣。但是,才往車 裡走,就被司機喊住:『喂!不要走,妳少給了一毛錢!』黑人媽媽走回收費機,低頭數了半天,喃喃地說:『沒有錯啊!』

    『是嗎?』司機重新瞄了一眼,揮揮手:『喔,沒有少,妳可以走了!』

    令人驚心的事出現了,當黑人媽媽紅著臉,走向自己的小女兒時,突 然狠狠出手,抽了小女孩一記耳光。

    小女孩征住了,摀住火辣辣的臉頰望著母親,露出惶恐無知的眼神,終於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滾!滾到最後一排,忘了妳是黑人嗎?』媽媽厲聲地喊:黑人只配坐後面!』全車都安靜了,每個人,尤其是白人,都覺得那一記耳光,是火辣辣地打在自己的臉上。

    當天晚上,我把這個故事說給妻聽,她卻告訴我另一段感人的事。 一個黑人學生在入學申請書的自傳上寫著: 『童年記憶中最清楚的,是我第一次去找白人孩子玩耍:我站在他們中間,對著他們笑,他們卻好像沒看見似的,從我身邊跑開。我受委屈地哭了,別的黑小孩,非 但不安慰,反而過來嘲笑我:「不看見自己是什麼顏色」。我回家用肥皂不斷地洗身體,甚至用刷子刷,希望把自己洗白些,但洗下來的不是黑色,是紅色,是 血!』多麼怵目驚心的文字啊!使我幾乎覺得那鮮紅的血,就在眼前流動,也使我想起「湯姆歷險記」那部電影裡的一個畫面--------黑人小孩受傷了,白 人孩子驚訝地說:『天哪!你的血居然也是紅色的!』這不是新鮮笑話,因為我們時時在鬧這種笑話,我們很自然地把人們分成不同等級,昧著良心認為自己高人一 等, 故意忽略大家同樣是「人」的本質!

    最近有個朋友在淡水找到一棟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房子,前面對著大片的綠地,後面有山坡,遠遠更能看到觀音山 和淡海。但是,就在他要簽約的前一天,突然改變心意,原因是他知道那棟房子不遠的地方,將要建國民住宅。他忿忿地說:『你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去跟那些平價國宅的孩子們玩耍嗎?買兩千萬元的房子,就要有兩千萬身價的鄰居!』這也使我想起多年前跟朋友到阿里山 旅 行,坐火車到嘉義市,再叫計程車上山。車裡有四個座位,使我們不得不與另一對陌生夫妻共乘。 途中他們認出了我,也就聊起來;從他們在鞋子工廠的辛苦工作,談到我在紐約的種種。下車後,我的朋友很不高興地說:『為什麼跟這些小工說那麼多?有傷身份!』實在講,他說這句話正有傷他自己的身份!因為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正顯 示了他本身的無知,甚至自卑造成的自大。

    我曾見過一位畫家在美國畫廊示範揮毫,當技驚全場,獲得熱烈掌聲之後,有人舉手:『請問中國畫與日本畫的關係。』『日本畫全學自中國,但是有骨沒肉,絲毫不含蓄,不值得一看!』話沒完,觀眾已紛紛離席,他竟不知道。

    『彰顯自己,不必否定他人!你可以不贊同,但不能全盤否定!』

    否定別人的人,常不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他自己心裡有個樊籬,阻擋了別人,也阻礙了自己。有位美國小學老師對我說:『當你發現低年級的孩子居然就有種族 歧視的時候,找他的父母常沒用,因為孩子懂什麼?他的歧視多半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只是,我操心這種孩子未來在社會上會變得孤獨!』我回家告訴自己的孩 子:『如果你發現這個社會不公平,與其抱怨,不如自己努力,去創造一個公平的社會。所以當你發現白人歧視黃種人時,一方面要努力,以自己的能力證實黃種人 絕不比白種人差,更要學會尊重其他人種!如果你自己也歧視黑種人、棕種人,又憑什麼要白種人不歧視你呢?!』

     正因此,我對同去阿里山 ,和那位買淡水別墅的朋友說:『我們多麼有幸, 生活在這個沒有什麼明顯種族區別的國家,又何必要在自己的心裡劃分等級?!小小的台灣島,立在海洋之中,已經夠孤獨了,不要讓自己更孤獨吧!』

 
延伸閱讀:別把歧視當幽默!          【聯合報╱楊照】

 

1957年,勢力如日中天的歌手兼紅星法蘭克辛納屈帶著幾個隨身保鑣走進好萊塢的一家夜總會,裡面的觀眾當然紛紛轉頭,而且彼此交頭接耳,因為法蘭 克辛納屈不只紅,還黑白兩道都有「好朋友」,白道「好朋友」包括後來當上總統的甘迺迪,黑道呢?從紐約黑手黨家族長老算下來,都是他的朋友。

 

台 上,李可斯(Don Rickles)正在表演單人脫口秀,他當然不可能沒看到法蘭克辛納屈。法蘭克辛納屈一坐下來,李可斯就在台上跟他打招呼:「法蘭克,歡迎啊,別拘束,當 作像在自己家一樣。」法蘭克辛納屈朝台上揮揮手,李可斯補了一句:「想揍誰就揍誰,別客氣。」大家都沒料到李可斯會有這樣一句,全場靜默,法蘭克辛納屈也 沒料到會被如此嘲弄,忍不住笑了出來。李可斯馬上接著說:「我剛才看了你最新的電影呢!真是好看。尤其是那場你被從砲管裡射出去的戲,太精采了──那砲管 演得真好!」

 

法蘭克辛納屈大笑。全場跟著大笑。看過那部電影的人,都知道那實在是部爛片,裡面有一堆不怎麼好笑的誇張鬧劇場面,像 把人放進砲管裡射出去之類的。李可斯不放過,繼續嘲笑法蘭克辛納屈在電影裡的表現,法蘭克辛納屈笑到從椅子上跌下來,李可斯還是沒放過他:「法蘭克,起 來,任何水果跌在地板上看來都比你吸引人!」

 

李可斯聲名大噪。別說在好萊塢,全世界大概都找不到第二個敢這樣嘲弄法蘭克辛納屈的人了。誰不曉得法蘭克辛納屈陰晴不定,更重要的,誰不曉得得罪了法蘭克辛納屈真正是「吃不完兜著走」。

 

被問到為什麼敢那樣做,李可斯的回答很簡單:「我的職業,我表演的喜劇,就是靠嘲弄在場的觀眾。觀眾會笑,因為他們知道我會作弄每個人,凸顯每個人的弱點來 取悅大家,如果場子裡有一個人,只看別人笑話,自己可以高高在上不被嘲弄,那我的表演就垮了,誰都要做那個高高在上的人,也就誰都不肯被我嘲弄了。」

 

當然有人問:「沒想過萬一法蘭克辛納屈幽默感不夠呢?後果堪慮啊!」李可斯聳聳肩回答:「那大家就都可以私底下一邊嘲笑辛納屈沒幽默感,一邊嘲笑我白目,豈不更好笑!」

 

李可斯在舞台上尖酸刻薄,卻可以縱橫半世紀,因為他不得罪人。怎樣能尖酸刻薄卻不得罪人?靠的是他不放過任何人,對法蘭克辛納屈跟對其他人一視同仁,平等對 待。而且也用同樣態度對自己,把自己也放進來當作該被嘲笑的一部分。平等看每個人的缺點,尖酸刻薄有,但就沒有了「歧視」。

 

我們這個社會多的是尖酸刻薄,然而從政壇到綜藝節目,尖酸刻薄幾乎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表現,而且都有勢利的選擇性,展現的就不會是幽默好笑,而是讓人難以吞嚥的種種歧視了。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這些話,大家年輕時候都聽過,但都入耳不入心。但是等到中年以後,已經沒有多少青春年華可供人任意揮霍,這些話才慢慢的入耳又入心,才慢慢的「明白」、體會話中意味。青春一去不回頭,「活在當下」,為所當為,才不會誤入盲點,不但不自知,還在那兒沾沾自喜,孰不知,到最後痛的是自己的皮骨連心。

碧人

==============
四十以後才明白:好朋友是應該相互欣賞,而不是相互利用。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階層中產生,而窮人和富人,百姓與達官,草根與明星,白丁與學者則永遠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因為不在同一階層,便永遠也不會有對方對本階層的深刻體會與感悟。

四十以後才明白:飯應該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點一點的做。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應該疲於奔命。中年,應該活得從容。

四十以後才明白: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重性的,有時候甚至沒有對錯,你以為錯的,在別人看來或許是對的。而你竭盡全力為之奮鬥的,卻很有可能正是別人想擺脫和拋棄的。

四十以後才明白:生活品質的優劣,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修饈美味,觥籌交錯間如果掩飾的是爾虞我詐,則遠不如“三五知己坐,淡茶話家常”來得可心。如果高官厚褥卻窮于心智,惶于任途,就遠不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活的逍遙。

四十以後才明白:我們的伴侶看似平淡無奇,有些時候甚至難以忍受,其實歲月的年輪早已將彼此交融在一起了,即使惡習俗性,也已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撕毀這不堪的婚姻,就會發現每撕一片都會連著自己的皮肉和筋骨。

四十以後才明白:我們對孩子溺愛就像高脂高糖一樣危害著他們的健康,我們害怕他們走彎路。我們擔心他們吃苦頭,我們憂慮他們經風雨。我們全家人為他們搭起了大棚,然後呆呆地望著他們柔弱的發育。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站在書店裡「白看」書,其實也是我的中學回憶。當時還沒有週休二日,如果星期六下午沒有活動的話,(有時候要去游泳池練習,有時候要去電腦教室練習,有時則是要去補習。)我就會悠閒的走到家附近的書店看一整個下午的書。「白看」之必要,在於:中學生哪來那麼多零用錢買書啊!想看很多書,只好靠這種方式囉~想不到方文山跟我是同一時期的耶~哈!    

  by碧人


 

親子天下雜誌    第九期  2009/12/5

 

方文山堪稱是華語流行樂壇最有才氣的作詞人。他與小天王周杰倫合作,譜寫出〈髮如雪〉、〈青花瓷〉、〈上海一九四三〉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聯手在歌壇掀起一波「中國風」熱潮。
 
在坊間眾多以情緒獨白描寫男女情愛的華語流行歌詞中,方文山的作品婉約清麗、引經據典、意境細膩有如電影畫面,顯得獨樹一幟。在題材方面,也比傳統流行歌曲更多變,諸如武術、戰爭、吸血鬼、書法、球類、動物,甚至中藥,都可成為他的歌詞素材。
 
豐沛的創作力,讓方文山連續八屆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因為作品修辭精緻,歌詞曾多次在兩岸國文考試中入題,〈上海一九四三〉還被選入台北縣中小學韻文讀本補充教材。
 

閱讀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方文山少時家境並不好,最高學歷成功工商電子科也不顯赫,但他的文字造詣與選題多元性卻令人驚豔,這都是拜長年閱讀習慣之賜。閱讀不但豐富了他黯淡的年少歲月,更為他打開了通往另一個寬闊世界的門。
 
對我來說,閱讀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當你喜歡某件事物,就會產生自發性吸收的強烈動機。就像對設計有興趣的孩子喜歡蒐集美麗的圖片,喜歡籃球的孩子總離不開球場,我從小就對文字很有「感覺」。雖然家裡從沒有刻意引導,我念的學校讀書風氣也不是很盛,但我就是自然而然的愛上了閱讀。
 
「白看」詩詞,慢慢琢磨
 
很多中產以上的家庭,都會刻意栽培孩子閱讀,可能小孩年紀還小,就坐擁幾百冊圖書,父母也會鼓勵小孩用零用錢買書。但我家家境並不寬裕,從小到大我從來不知 「零用錢」為何物,家裡當然也不會有什麼「藏書」。小時候,一度還以為「零用錢」是電視連續劇的編劇憑空捏造出來的東西!一個不事生產、沒有收入的小孩, 怎麼可能擁有一筆固定開支?應該是編的吧?
 
如果我想要有「零用錢」,得自己想辦法才行。我的打工經驗很豐富,撿廢鐵絲或飲料鋁罐賣錢、在電子工廠 與建築工地做小工、送過報紙、做過廣告派報生、當過高爾夫球場的桿弟。但中小學生到底只有寒暑假可以打工,也賺不了幾個錢,中學以後,打工的錢還會上 繳一半貼補家用,能買書的資源自然也不會太多。
 
就讀中學時期的某一段時間,我經常到舊書店站著「白看」。看的多半是一些唐詩宋詞或新詩詩集,比較 少看小說。小說是連貫的故事,很難一口氣在書店讀完,片段片段的讀,難免意猶未盡不過癮。詩詞集就沒有這種問題,即使只有寥寥數行字,也是自成結構的完整 作品,可以快快看完幾首,再放在心裡慢慢琢磨。

  
鍾情席慕蓉詩集和宋詞

 

那一段時間,我接觸了不少洛夫、夏宇、席慕蓉等人的詩,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席慕蓉,我對她的創作一見鍾情,她的作品影響我很深。我後來寫了一首〈七里香〉,就是為了對她致敬(《七里香》是詩人席慕蓉的代表詩集之一)。

 
席慕蓉的語言美麗流暢,轉喻淺顯易懂,她的詩中沒有聲嘶力竭的大悲大苦,沒有太深刻、太沉重的國仇家恨,只有婉約嬝娜的淒美愛情。詩裡的生生世世、思念、寂寞與等待,其實跟流行歌曲想表達的意念很類似,對一個十幾歲的慘綠少年來說,是很容易入門的東西。
有 人覺得我的歌詞創作極富中國風與畫面感,而且重視押韻容易琅琅上口,我想這是受到古典詩詞的影響。唐詩宋詞有一種優雅的韻緻,而比起格律工整的唐詩,我又 更喜歡宋詞。宋詞字句結構比較有變化,而且本來就是搭配旋律傳唱的。〈浪淘沙〉、〈虞美人〉等都是詞牌名。說穿了,其實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只是宋詞服務 的對象是上流社會的知識分子,而當今流行歌曲服務的對象則是普羅大眾。

 

宋詞詞人中,我又特別喜愛婉約派的李煜、李清照等,他們都擅於以景喻情,「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文字多有畫面感啊。

 
閱讀像飲食,不宜偏食

 

我作品受這些古典詩詞影響極深,但當年閱讀這些作品的初衷,只是單純被它們的「美」深深吸引,其實並沒有想到這點點滴滴的累積、浸潤、醞釀,日後竟會成為我工作中的養分。

 

大家看我寫的情歌歌詞,或許以為我只讀那些抒情纏綿、只著墨於兒女私情的軟性作品。但事實上,我在閱讀上是「雜食性動物」,新詩、散文、小說、時事評論、現 象觀察、科普書、歷史書、旅遊書、美學書、文物考,我都有涉獵。現在為了寫歌詞,也會刻意去找一些特定領域的書籍來參考,比如說,創作〈青花瓷〉前,我蒐 集了許多關於瓷器的資料;創作〈刀馬旦〉時,則認真研究過京劇;要寫〈三年二班〉、〈鬥牛〉時,還特別去買了乒乓球跟籃球的書做為參考。

 

我的閱讀種類一向相當駁雜,每一種類型都能帶給我樂趣與收穫。我覺得,閱讀就像飲食,如果「偏食」,只「攝取」某種文類,吃「軟」(感性作品)不吃「硬」(理性作品)的話,你的大腦就很容易「營養不良」。不僅思考角度就會被限制,也較難培養客觀、獨立的觀點。

 
評論性書籍衝擊觀念
  
 
我開始閱讀評論性書籍,是緣於龍應台的《野火集》。高中時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內心深受震懾,她針砭起時事,就好像刀劍一樣鋒銳犀利,將許多社會問題的肌理一層一層剖解得清清楚楚。我才明白,原來寫文章不一定只能風花雪月,也能夠以筆代劍、氣勢磅礡。
 
對我而言,閱讀這類作品,經常是一種「觀念衝擊」。記得當兵的時候,接觸到柏楊寫的《中國人史綱》,這套書從另一個史觀來詮釋中國歷史,跟我們從小被灌輸的 那套冠冕堂皇的史觀截然不同。他赤裸裸的呈現「權力」這件事,讓我突然領悟,原來我們所謂的「光輝歷史五千年」、所謂「中國人是天性重視仁義、愛好和平的 民族」,或許只是一種官方說法。歷史其實從來沒有停止過殺伐、擄掠與戰爭,只是那一部分在教科書中被隱匿了。
如果我們不廣泛涉獵,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或許就只被有意識灌輸的世界,沒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
 
我對與「文化」或「民族」相關的論述相當有興趣,只要逛書店看到相關書籍,就會買回來,辦公室書架上這些《消逝的德國人》、《民族的世界地圖》、《拉丁文帝 國》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同民族,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各異,這也是最迷人的地方,涉獵愈多,我們就愈能了解另一個不同的文化、欣賞另一種美。不會凡事都 只能從自己有限的經驗出發,輕易就「排斥異己」。
 
但任何跟「文化」有關係的事物,只要經過翻譯,就必然會流失一部分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更廣泛的涉獵,當你參考的對象愈多,視野就愈廣,愈能夠彌補可能流失的意義。

 
有句形容人著述甚多的成語叫做「著作等身」,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恐怕不大有機會,但是,「閱讀等身」絕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你的閱讀有多少,你的(視野)高度就有多高。
 
我一直覺得,沒有幾件事能比「閱讀」更划算、投資報酬率更高了。作者將他數年、數十年,甚至畢生的心血濃縮、凝結,寫成一本書,讀者只要花極短的時間就能經歷,縱使不能通盤領略,但多少能留下些許痕跡,還有什麼買賣比這件事更上算?

 
 
資料來源: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838&p=1&fp=1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838&p=2&fp=1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李家同】 2009.12.25 03:01 am

 

我一直都是玉里鎮鄉下一所小學的老師,來過我們學校的人,都會同意我們學校真是世外桃源。站在校門口,四處望去,看不到任何一棟房子,當然也看不到一個人;學校不遠處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公路,往東走,可以走到玉里鎮上去,往西走,就會走到深山裡。公路在山腳下就斷了,要進入山裡,你必須走路,山路雖然不好走,還是有人住在深山裡。

 

二十年前,我還是個單身漢,我的同事老師也單身。學校沒有宿舍,可是縣政府替我們單身老師在玉里造了一棟宿舍,我和張老師都住那裡,也同出同進。

 

有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是一個星期五,我們兩個人是最後離開學校的。車子才開上公路,就看到了一個小孩子在路上走,他穿的衣服很單薄,也沒有穿鞋子,因為正好寒流過境,他好像有點發抖。我是駕駛,立刻在他旁邊停了下來,老師將車窗搖下。我相信他正準備問這個孩子要到哪裡去,沒想到孩子先發制人,他說:「請問,天堂怎麼走?」這個問題,我和老張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窗外寒氣逼人,老師將後車門打開,請孩子進來,孩子也立刻進來了。

 

我們總算知道孩子為什麼要去天堂了。孩子的爸爸在他一歲就去世了,不幸的是,和他相依為命的母親在一個星期前也去世了,但神父教他不要難過,因為他的母親現在住在天堂裡。他曾問神父,天堂在哪裡?神父支吾其詞,不願明確地回答他的問題。今天下課以後,本來應該回到山上的部落去的,他卻沿著公路走向玉里去。他想,那裡比較熱鬧,而且有學問的人比較多,一定有人可以告訴他如何到天堂的。在路上,他也曾問過路人,但沒有人知道天堂在哪裡。

 

我們發現孩子住的地方好遠,開車到公路盡頭後,起碼還要步行一小時。我們是不可能今天送他回去了,就和他商量,今天晚上和我們住,明天我們帶他四處去問路,如果有人知道天堂在哪裡,我們一定會開車送他去;如果沒有人知道,我們也一定在天黑以前將他送回他阿姨家。我們問他要不要打個電話給他的阿姨,他說他阿姨現在在台北,不會知道他一個人到玉里去了。

 

老師教我將車子開到一條玉里店最多的地方,幫孩子先買了襪子和鞋子,也替他買了一件厚夾克和一套換洗內衣褲。穿上厚夾克,孩子不再打哆嗦。大家都餓了,就帶孩子去一家西餐館吃飯,可以想見的,孩子很捧場,吃得很起勁。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孩子皮膚黑黑的,大眼睛,講話的時候會露出一嘴白牙齒,典型的原住民孩子模樣。

 

老師客廳裡有一張沙發,也有乾淨的床單和厚被,替孩子打點好了,就勸他早點睡覺,因為走了這麼多路,一定很累了。孩子在睡前仍然做了一個簡單的祈禱,祈禱中沒有提到天堂,卻祈求天父降福我和張老師,因為我們是好人。我和張老師聽到了這個祈禱,都感覺很好;被人稱為好人,當然是一件愉快的事。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我被敲門聲吵醒。打開門,發現老師慌張地站在門口,他說孩子不見了;可是有更怪的事,他堅持要我自己去看。我看了以後,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們替他買的衣物全部都留下了,而且整理得好好的。老師說這個孩子真是胡鬧,這麼冷的天氣,沒有厚夾克,又赤腳,絕對會感冒的。

 

還是我鎮靜,我教老師不要慌,因為發現孩子留了言,書桌上有孩子的一封信,信上說:

 

老師、老師:

 

謝謝你們。

 

我餓了,你們給我東西吃;我渴了,你們給我水喝;我無家可歸,你們收容了我;我沒有衣服穿,你們給我衣服穿。

 

凡是替我最小兄弟做的,就是替我做。

 

你們現在就在天堂裡,將來也會永遠在天堂裡。

 

這封信沒有簽名,但是有以下的英文字:

 

Mathew, 25/31.

 

我們兩個人不知道這個英文字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隔壁的老師是教英文的,也管不了是否仍在睡大覺,硬把他從床上拖了起來。老師一看就知道這一段話典出何處,他打開了《新約聖經》,翻到〈馬太(Mathew)福音〉第2531節(25/31),這一段話是如此說的:

 

公審判「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的國度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飢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然後他又對在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裡,你們沒有來探望我。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飢餓,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我一直到現在仍無法形容我和張老師當時的反應,雖然老師一再追問我們,這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沒有立刻回答他。我記得我有點兩腿發軟,找了一張椅子坐下;老師不發一語,對著窗外發呆,然後用袖子擦乾了眼淚,將整個故事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故事以後,只說了一句話:「你們真是有福分的人。」我這時忽然想通了一件事,為什麼孩子的祈禱,是向在天上的父親祈禱?

 

我必須承認,當初我和張老師被分發到如此偏遠的地方,並非我們的第一志願,但是這件事以後,我們都歡歡喜喜地留在這裡工作,從未想離開過。我們忽然發現這裡好多孩子在寒流來的時候,沒有厚夾克,我們會買夾克送他們。近年來,有好多公益團體捐錢給我們,我和張老師說服了校長,替全校學生每人設立了一個帳戶(全校只有三十位左右的學生),同學需要幫助,就從這筆錢支付。所以我們的孩子從來不用擔心營養午餐和學雜費。去做家庭訪問的時候,發現孩子沒有厚被蓋,我們會買睡袋送他們。最近,玉里鎮的一個單位要換床墊,我們爭取到了那批舊而可用的床墊,現在庫存在學校裡,已經送了一批給需要的孩子們。

 

當政府宣布小學生也要學英文的時候,我和張老師就努力地讀英文,我們孩子的英文雖然比不上城裡最好的,但絕對超過附近學生的平均水準。

 

我們都不會離開這所偏遠學校的。誰會離開天堂呢?

 

如果有人再問我天堂在哪裡,我可以回答他的。

 

2009/12/24 聯合報】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因為電視上有討論到朝鮮觀光的橋段,對北韓好奇了起來。今天不小心在聯合報看到這篇文章,讓人對北韓的荒謬與悲哀感受的更加深刻。希望大家在閱讀之餘,也能像我一般細細品味箇中的百般滋味,同時,珍惜自己手中的、周遭的幸福。(P.S.看到一半才發覺作者是在南韓教授漢語的老師)
 
碧人
 

 
聯合報2009/12/11
 
【文/石曉楓】
 

「北朝鮮」這語彙穿透耳膜

 

夏日的首爾酷熱難當,豔陽天白花花麗日下,滿校園都是穿著短背心、迷你裙的妙齡少女,這一兩季流行的幾何圖案大膽穿上身,個個都成了翩翩飛舞的花蝴蝶。上課途中一路欣賞美景,頓覺心境彷彿也年輕了起來。

 

教室裡光線充足,學生反應又活潑,滿室喧鬧,氣氛很是熱烈。然而我注意到其中一名年齡看來稍大的女生,只端坐角落低頭沉思,並不與身邊的同伴交頭接耳。她 是這間教室裡一面陰鬱的風景,無論我說了什麼笑話,那女孩臉上一貫毫無表情。也許是漢語程度不佳吧!她總是埋頭做筆記,不敢正視老師,偶爾點名練習會話語 句,也念得結結巴巴、發音古怪,然而當我踱到課桌前,卻發現她攤開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自己練習的造句。

 

於是便很少要求發言了,怕她因屢受挫折,對於語言學習灰了心。下課後,我徵求自願者陪同上銀行辦事,女孩旁邊的密友很熱忱地毛遂自薦。途中我詢問:「妳跟 美玉是好朋友嗎?」「嗯,那位姊姊是北朝鮮來的,她學漢語很慢。」我愣了一下,「北朝鮮」這個語彙第一次如此切身地穿透耳膜,然而當時我對它一無所知。

 

學期終了,我沒讓美玉順利通過考核,她必須重修。新學期伊始,另一個任教班級裡,有張陌生的面孔似曾相識,幾周後我恍然大悟,那名女孩看來雖然比美玉略略年輕,但卻同樣神情木然、不言不笑,她們臉上有一種共同的沉默力量,無表情下包藏了太多隱含的表情。

 

女孩相當努力學習,然而在滿室蹁躚欲舞的花蝴蝶裡,她似乎是隔絕的存在,微胖的身軀略顯笨重,大眼眸則烏黑得近乎空洞;漢語程度雖然不錯,但口音卻與美玉同樣古怪。期末考前,女孩向我請假,說有事必須赴英國一周。我交代她,回來後立刻報到。

 

阿姨其實是把她給賣了

 

下一個周末夜裡,接到了女孩返回首爾的消息;隔日下午三點整,她來電詢問測驗地點,一路聽著,一路古怪地「欸」、「欸」應聲,像個東北老太 太。考試之前我問女孩,為何必須在期末飛往英國?「是跟教會去的,老師。因為我是北朝鮮人,他們希望我去那裡說說自己的狀況。」我愣了一下,沒預料到「北 朝鮮」三個字,會由她口裡如此流暢地說出。

 

還是將卷子交到她手中,女孩一邊沙沙寫著答案,我腦袋裡一邊嗡嗡轉著無數問號。完成卷子後,便開始拋出一個個問句:

 

「什麼時候到南韓來的呢?」

 

 「我十九歲離開北朝鮮的。」

 

此際「逃北者」三個字竄入腦海。女孩相當冷靜地向我陳述,在北韓的父母很早辭世,妹妹當時被送到孤兒院,她則隨奶奶一起生活,然而女孩十九歲時,祖母也離開人間。當時有位阿姨答應帶她去中國,人家都說去中國可以掙錢,在走投無路之際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女孩當然別無選擇。

 

我看了一眼桌上的護照影本,那是她初進門時取出來作為請假證明的,護照上面記載著女孩的出生年分是1980年,那麼當她十九歲時,應該已到了中、韓邊境較 難偷渡的年代。報上說,北韓在1994年曾發生過重大饑荒,最初政府默許人民越過邊境找尋米糧,帶回家中餵飽妻小,兼可減輕經濟壓力。然而後來,中韓邊境 的朝鮮難民吸引了大批人權組織、新聞記者關注,兩國政府不得不加強邊境巡邏,偷渡者因而必須攢更多費用,才能買通警衛隊為他們開路。

 

那麼,好心的阿姨到底花了多少錢,才讓女孩順利逃到青島呢?女孩說,阿姨其實是把她給賣了,她被帶到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奶奶家,做人家的「保母」。「保母?得每天幫忙帶小孩嗎?」我很無知地問道。

 

女孩說不是,她必須燒飯洗衣,照料老奶奶的生活。我想起前陣子,《朝鮮日報》曾屢次推介一部逃北者題材電影:Crossing,內容包括脫掉褲子渡過圖們 江,以四萬六千韓元的價格被賣到中國的北韓女性,赤身裸體游過江販毒的北韓男性,被賣到中國後經歷苦難的北韓女性等等,不意此際眼前竟活生生站著位逃北少 女。

 

我有些愕然了,那些逃亡的子夜、寒冷的江畔、衣裳簌簌摩擦的聲音、黑暗中靜默脫下裝著,以防任何風吹草動引來監視者的小心翼翼……怎麼也無法將這些情景,與面前的大眼女孩聯想一處。我甩甩頭,將腦海裡想像的電影情節逐一抹去。

 

「逃北者」已成南韓社會問題

 

「那麼,妳又是怎麼從青島逃到韓國來的呢?」

 

女孩說,當時每天早晨五點起床炊煮,忙到九點以後,便偷空自習漢語,暗地裡努力了四年,才趁隙從老奶奶家逃出。我於是明白了,方才手機裡女孩頻繁「欸」「欸」著的聲調,原來刻鏤著過去漫長的生活軌跡。

 

從主人家逃出以後,也許才是苦難日子的開端吧?我不忍追問女孩,在既無親人、又乏經濟來源的那幾年裡,她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女孩只簡單告訴我,後來聽到廣 播裡有位牧師提到,可以幫助人們前往南韓,輾轉取得聯繫後,便隨同教會來到韓國,至今已經兩三年時間了,她始終住在教會裡。

 

「嗯……現在的學費、生活費又從哪裡來呢?」我再問。女孩表示,南韓政府每個月補助韓幣三十萬元,她在教會裡打工,每個月的薪資則有五十萬,我算算這筆收入,大約是目前大學生畢業後,初入社會的起碼薪資。

 

然而我又聽說了,南韓政府對逃北者的補助與救濟,期限並不長,逃北者沒有家人給予經濟及精神上的支援,又因為口音、生活習慣的差異等,普遍 受到歧視,無法融入韓國社會,生活其實備加辛苦。但是逃北者仍在持續增加中,社會上也漸有負面聲音,認為他們已成為南韓社會問題的根源之一。

 

艱辛的處境卻毫無奧援,我很為女孩擔憂。「那麼,在首爾妳沒有親人了?妹妹呢?」女孩說妹妹已經離開孤兒院,去年她們才在青島碰過面,是女孩花錢請仲介代 為聯繫處理的。妹妹不打算到南韓,因為她在當地已有工作,也交了男友。「如果她願意來,我一定花大錢把她帶出北韓的。」「十年來第一次見面呢!」隔了半 晌,她又幽幽補了一句。

 

我但感泫然,眼淚快要不爭氣地奪眶而出。此際,女孩忽爾起身,手腳麻利地從背包裡取出一盒金莎巧克力,說是從英國帶回來,要送給老師的。我 忙不迭地拒絕,但她堅持要老師收下,直到我拗不過拿著,方才恭敬有禮地告辭。那時我看到,女孩臉上的表情少了平日的木然,多的是一份訴說後的平靜。

 

她們是蛾,不是蝶!

 

腳步聲慢慢消失在長廊盡頭,腦海裡卻還迴盪著方才最後的問句:「妹妹交男友了,那麼,妳現在呢?」「我沒有男朋友。」她坦然回答。

 

在首爾閒居的辰光裡,我開始接觸時下最流行的浪漫韓劇。兩三年前拍攝的愛情劇My girl,刻正在電視頻道上重播,是典型流浪女巧遇富家公子的情節,由於一連串偶合,女主角最後奇蹟般得到了愛情。結局相當浪漫,男女主角重逢於首爾的著 名景點「六三大樓」,他們快樂地在電梯裡擁吻,劇終時,六三大樓也閃耀著黃金塔般的光芒。

 

多麼美好的畫面!客居首爾一年,所見所聞,多半凝止在這些燦麗的場景裡,然而短短一個下午,我卻嘗到了金莎巧克力甜美口感之下的苦澀與虛 幻。我知道逃北少女很難飛上枝頭變鳳凰,因為她空洞的眼神裡,少了女主角靈活的顧盼、可愛的表情以及鬼靈精般的慧黠心思。無論是美玉或者女孩,我看到她們 閃躲的垂目與憂鬱的凝視裡,除了自卑、懷疑和困惑之外,更多的是面對新世界的驚惶;她們是蛾,不是蝶。

 

我從一連串怔忡裡緩緩回神,攤開桌上的試卷開始批改,命題裡有「寧可……也不……」的造句練習,女孩在答案紙上寫著:

 

「我寧可餓死也不會去北韓。」

 

以中級漢語會話課的標準而言,這是個太簡單的句子,很難拿到高分。但我透過紙頁,卻看到了更複雜、更沉痛難言的情感。於是,重重地在卷面上打了個大勾,我知道女孩已經透過眼神及言語,明確讓人知曉──這其實是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2009-06-03/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35&f_SUB_ID=4411&f_ART_ID=225817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專訪】2009/7/27
  
青年學生如何賞讀新詩?詩作兩度在基測入題的詩人向陽說,無非是先閱讀、朗讀,接著背誦,「時候到了,就自然全懂了。」古典詩詞如此,新詩也是一樣。 
 
向陽本名林淇瀁,現在台北教大台文所執教,他主編的《2008台灣詩選》,是許多中學老師推薦給學生的課外讀物,詩作〈明鑑:詠日月潭〉也被選入今年一次基測國文考題;除台語詩外,近年還創作童詩與數位詩。 
 
向陽13歲時就能背誦2000多字的屈原〈離騷〉,他常鼓勵學生趁年輕多背詩,「年輕時記下的經典,一生不忘,一輩子都受用無窮。」 
 
「詩是有韻律的,特別適合誦唸。」向陽說,詩的外在韻律是平仄、押韻,但除此之外,還有其內在的韻律,能夠內化到心中。 
 
向陽建議,學子初接觸新詩,可先從詩選下手,如《中華現代文學大系》的〈詩卷〉,或張默主編的《剪成碧玉葉層層》等,閱覽不同風格作家最好、最具代表性詩作,再找投合心意作家個集進階閱讀。 
 
「先看地圖,再來尋址。」向陽說,就像讀古典詩詞,先讀唐詩三百首,而不是盲目抓本詩集猛K。 
 
向陽曾為文評析88年學測以張惠妹所唱「我的心情像土撥鼠在挖洞」歌詞,來考比喻法的適切性,「看起來好像每個答案都對。」認為不適合考解讀方式多、歧異性太大的題目。但他認為,這幾年的升學考試出題方式已改善很多。 
 
向陽表示,目前高中每冊課本都有一課的新詩,其中包含2篇詩作,3 年下來就有12篇,升學考試因此考到新詩,也是很自然的事;他甚至認為,流行歌詞入題也是好的,因年輕學生平日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些,考題多樣化就是好現象。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05324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梧棲報導】2009/7/10
  
知名作家朱天衣昨到台中縣梧棲國小對中縣教師開講「閱讀與寫作」,並針對明天基測作文列舉寫作訣竅,包括字體整齊儘可能寫出自己的主見、經驗等,較能打動人。 
 
朱天衣針對國中基測及大學指考作文批閱重點建議,字體宜整齊,一眼就知道寫作者用心,筆畫清晰,字體勿太小也儘量不寫簡體字評分重點在於內容能寫自己的主見、經驗,儘可能寫出真實的生活。 
 
她說,寧可多用生動具體的描述,而不要使用太多成語;不要老是用老掉牙的例子,例如講「誠實」就舉華盛頓砍櫻桃樹的例子,了無新意,若能多用自己身邊真實的例子,會更生動。 
 
朱天衣也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她表示世界各國視「閱讀」為國家競爭力的指標,無不卯足全力推動,如英國編列1億1500萬英鎊購書,美國提撥50億美元提升閱讀能力,日本投入650億日圓改善閱讀環境,在經濟風暴中更顯可貴,但台灣編列了多少經費?如何看待閱讀?亟待重視。
  
【2009/07/10 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02914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文學遊藝場】
 
 從郵票站到E-Mail站/雨諄
 
翻山越嶺的歷史
如今指頭一點
就寄到了
溫暖
 
男孩站到男人站/蔡文哲
 
她的裙子太短
你的牛仔褲因此色情
 
哭站到笑站/林葉青
 
風景都是錯的
 
風景都是錯的
 
風景都是錯的
 
從過去站到現在站/禾作
 
風光
遭現在
提領
四十歲啊
 
女站到母站/cyn(西恩)
 
將六十載歲月對摺
而後翻面
我透著
妳的光
 
入伍站到退伍站/陳少
 
倒數的日子
有香味
從家鄉的餐桌上
緩緩飄來
 
冰天站到雪地站/可嵐
 


鋪滿了一地,陽光
塞都塞不進來
 
翻開站到闔上站/mau
 
 
我愛你的母親
從翻開她日記到她闔上我的眼皮
  
從救護車站到醫院站/show(林秀敏)
 
 
一趟不能輸的旅程
我贏喔~我贏喔~
讓路
死神
 
精神站到精神病站/Alyson(周家祺)
 
不睡
不想睡
還不想睡
 
我是一盞路燈 
 
  

【2009/11/01 聯合報】
  
http://blog.udn.com/lianfuplay/3456508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講「生命的價值」,但生命價值似乎需要時間的粹鍊,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看破」。
    「以貌取人」雖然是大家理智上共同所唾棄的行為,但大多數的人還是不能免俗的成為「外貌協會」的會員,最下等的是當著對方的面嘲笑對方的外表,其次惡劣的是間接嘲笑,卻「天真」而沾沾自喜的以為對方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大家推崇的都是內在美,但大夥喜歡、親近或給予高度評價的卻不脫外在美的範疇,無怪乎年輕男女會無窮盡的追求高、瘦、美,甚至不惜性命。
 

 
udn【邊邊角角論壇╱陳家霖】 (聯合報‧繽紛版)2009/11/13

 

    古諺云:「人不可貌相」,幾年前成為基督徒後,也在聖經中讀到:「神是察看內心的神」,不論中、西,都告訴我們外表不重要,但這幾天才有一個工作上的夥伴因為胖了幾公斤,整個人就好像快得了憂鬱症一樣,根本無須等到2012年,她的末日已經提早降臨。

    聖賢先知過去幾千年來的提醒,還是難以抵擋人性的軟弱,這個軟弱成為魔鬼控制人類最好的武器,也是祂終結上帝「願人人都得救」計畫的病毒,綿延千年萬代。這也是末世預言成真的踏板,許多人來不及等到2012年,已經終結自己心裏的喜樂,揹著緊張、害怕、恐懼的包袱,背叛了上帝一開始創造的計畫。

    說實在,包括我自己在內,都難完全不「以貌取人」,總還是會對長得漂亮、可愛的人,投以較多的目光,不經意的也關愛多一點,這當然對所謂「其貌不揚」的人是極度不公平的一件事。最近這十年我在這方面大有突破,換言之在十年前認識我的人,遇到我這種人就倒楣多了。

    但仔細體會,真正倒楣的人其實是我。我把自己侷限在某個特定知識礦源內,挖不到更多的寶藏。

    在我們教會有一群可愛的歐巴桑,我現在會用「可愛」來形容她們,但十年前她們絕對是我的拒絕往來戶,其實在十年前的她們也只不過才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但原諒我這麼說,她們在我眼中就是一群三姑六婆、外表活像是我阿姨那一輩,但其實也不過是大我沒幾歲的女人。現在我才意識到是我不承認自己也已經是個歐里桑罷了。我在這裡跟大家說對不起,妳們現在是我心目中最有價值的女人。

    為了破繭而出,我有一段辛苦的過程。

    為了察驗自己是否不再是當年的「春風少年兄」,我默默的幹了一些事,例如跑到西門町,走在滿佈年輕人的街頭,觀察那些年輕女學生與我擦身而過的反應,幾次下來的結果,才漸漸的搞清楚狀況。我,真的老了,意思就是,我在年輕女學生眼中,大概就是個中年男子吧。

    我不知道是否每一個男人都跟我一樣,必須經過這樣盤整的過程,才能承認自己已不再是年輕人,在年輕美眉眼中已經是不同族類,但對我來說,的確經過了不小的心態上的震盪,才終於平靜安息。

    這幾年我不再去管頭上白髮的增加數量,倒是周遭的人常常提醒我:「你最近白髮又變多了?」我才會特別照照鏡子,果真又白了一些;我還蠻喜歡頭上有白髮的感覺,但配上我的娃娃臉總還是有那麼一些不搭調,或許這也是特別吸引人注意的標誌。最近去公司對面的一所大專院校餐廳用餐,我發現有不少女大生的目光特別注意到我,以前的我肯定會自戀又自信的認為自己魅力使然,但現在這種來自年輕女孩的注視,我相信是那一頭白髮配上童顏的不協調,加上陌生人入侵所帶來的好奇眼光。

    回到我那位因為懷孕胖了幾公斤的同事,沒有因腹中胎兒帶來喜悅,反而唉哼叫苦,整日憂慮身材變形,她甚至說:「維持好身材是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

    「我如果再胖五公斤會不會很糟糕?」她問這種問題非比尋常,一定不能隨意回答,尤其「老」、「胖」、「醜」這三個字過去眾所皆知絕不能對此人說出口,此時此刻更是。

    「我相信妳再增加五公斤,妳老公還是一樣愛妳,就算十公斤也是一樣。」我真佩服這種智慧的話會在此時出現,但這也是真話。

    「但是身材和外表是我提升自信的來源啊!」她明白我的意思,但仍有疑慮。

    前幾天看了張鈞甯以前接受訪問的一段影片,她提到自己有一段時間也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讓我訝異的是她擁有不錯的外表,擁有令人羨慕的高學歷,怎麼還是覺得空虛,張鈞甯說:「有時候我會覺得這個世界少了我一個人,好像也沒有什麼差別。」外表對她來說,似乎不是自信與生命價值的來源。她要的是對這個社會有貢獻。

    直到有一次張鈞甯看到一位歌迷寫的一封信,這位歌迷原本也對自己活著的意義感到懷疑,甚至有自殺念頭,但自從成為她的影迷後,人生才有了新看法,才找到好好活下去的勇氣,張鈞甯也因此才知道自己的價值,不再有空虛感。

    人生充滿優先順序的問題,過去我的優先順序,好像也是把外表擺在太前面的位置,忘了生命的價值,你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每個人或許都不太一樣,但有一個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你對於你的家人有存在價值,你對於你的某些朋友有存在價值,你對於你現在的公司也有存在價值,不用管別人是不是這樣認為,事實就是這樣了,上帝一開始創造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是有計畫的。

    至於,老、胖、醜,就算了吧!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221570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副刊╱祁立峰】2009/11/11
 

我們的樊遲依舊好學不倦、樂以忘憂,不甘心就這樣懦弱喪志,自我閹割於工具理性之內……

 

那璀璨耀眼幾乎不能逼視的青春時光中,我們虛擲年齡的花朵,從繽紛豔異的西門町服飾店、倒懸玩偶手機吊飾塞滿拍貼機的萬年大樓、新增設三維立體顯像的國賓影城,插枝嫁接,被挪去上國文課。而國文課除正規課本以外,焚膏繼晷,耗掉老半天時數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但橫增蔓衍,最後你除了強記硬誦幾則題解大意解釋名詞以外,你發現,最關鍵的,終究都沒讀通。

 

這時候你總會想起樊遲。那個《論語》記載中,老師一教再教,卻總是弄不懂,整天追問個沒完的愚騃駑鈍的傢伙。

 

孔子聖人哉,但根據文獻,他好像也不能算是那種——不點名不簽到不冷嘲熱諷批評學生的好人教授。《論語》中有幾個箭垛型的學生,他們沒事不多喝水,也不常 發言,卻飽滿負面意向,就像子張或宰予。子張在《論語》記載不過就三次,向孔子諮詢關於「干祿」和「達」的議題。用當代複製鏡城語彙來翻譯,子張像極藝能 圈的通告小模、浮華塵世的酒促妹,或文壇新秀,以一夕暴紅為己任。當然,儒家宗法溫情脈脈,齊家治國也得以親親尊尊為前提。子張的志向儼然有內化的違和與 不協調感,宛如光線穿透水面介質,而折射率失焦散射。不過你總疑惑,幾個學長如顏淵、曾參都包裝得挺漂亮,尤其是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哪 來那麼旖旎的魔幻寫實場景?相形之下,子張這套未免太敢曝(campy)太粗製濫造。不是教他巧言令色,但裝也得裝個樣。

 

宰予和孔子的轇轕恩怨來得更直截也更兵戎倥傯。宰予曾向孔子提議修改所謂的「三年之喪」,而且他的理由很機車,他說老師,「君子三年不為禮樂,則禮崩樂 壞」……儒家以禮樂教化旨歸,但宰予從源頭直指此一禮制廢耕忘織的矛盾論。他前腳邁出楹廊,老師就怒搞搞,「予之不仁矣」。君子能不能背後說壞話,《論 語》沒謄載這條。不過宰予的提案爾後倒成為墨家政見主軸。道不同不相為謀,聽課睡覺也算對恐怖大論述的反撲,從這個角度來說——「晝寢」和「朽木不可 雕」,也只能說:科科,不意外……

 

但樊遲基本上既不急功近利,也沒天生反骨,根據《論語》中「樊遲御」、「樊遲請學農」的論點來說,他反倒是今日光怪陸離光痕斑駁網路世代的始祖,是典型的 宅男模範生。「御」就是駕車,就是當司機,換言之就是「駝獸」;「學農」、「學圃」就是種田和種菜,換言之就是「工具人」。顯然,樊遲也和少年孔子一樣 「多能鄙事」,能莊稼又能御車,如果換算帶入今日的兩性交誼媒介,不就是往返宿舍送早點夜消,再外掛南來北往接送駝運。但諸位理當猶記——當樊遲問畢農圃 的工具卡榫操作法則,老師又是怎麼在背後說他壞話的嗎?「小人哉,樊須也」。依稀國文老師螢光筆畫重點底下的解釋,此「小人」指的是地位卑下、行徑粗 鄙……你勾勒出一眼瞳轉瞬的悲慘景觀——連續幾周間的工具人當畢,估算彼此的親暱程度,理當抵達舒適等級,自我感覺良好的蝸居直宅男於是滿心懷抱殷切期 盼,於今晚臨寢前MSN內裡和女孩來上一章回濛曖甜膩絮語,未料才一登入,那對話方框大頭貼裡笑吟吟、眼睛眨巴眨巴閃著無辜靈光的圖片對象,竟率先切換成 「忙碌」狀態,「在弄報告耶Sorry」、「等等要跟學長線上咪聽呢*0*」、「先洗澡去掰」……

 

當然啦,和樊遲的那些潮男型男、多金男、肌肉棒子或油腔滑調的學長相比,此處的「小人」,無論怎麼畫重點線或放進模擬考題庫來解釋,都應當作「好人」的意思理解吧!

 

當然,至聖先師不能類比成神光熠熠美人兒,或在無名裡擺弄大眼睛捲俏假睫毛黑亮眼影的自拍妹兵團。但我們的樊遲依舊好學不倦、樂以忘憂,不甘心就這樣懦弱 喪志,自我閹割於工具理性之內。中學時誰都默誦過這一段,「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同樣充分掌握接送路途中氤氳失真 的最好時光,就像好人卡工具卡好姊妹卡的終極階級版,就算僅是與正妹接送路途的乍暫明媚美好,就算只凝望女孩靜好側臉,聆聽她皓齒明眸、輕啟朱唇的一句 「真的好方便唷,謝謝你」、「那麼晚如果沒人載我回去,不知道有多危險」……身為工具人,聽到這些也堪稱此生無憾。只是我們的樊遲終究還是沒好好把握, 「何謂也」、「何謂也」地問個不停。「為什麼後來我們沒在一起」、「為什麼她不上線」、「好像衝了之後就被刻意疏遠」?不知停損點為何物,持續付出愛、關心、呵護、信賴與守候,相信只要戮力終將開花結果……你愛樊遲,卻說什麼都不願步上他的後塵。

 

那麼,難道不該為我們的好人樊遲那堅韌的付出、義無反顧的勇氣,投注憐憫眼神,和再來一次、影印一次、最後一次的愛的鼓勵嗎?

 
【2009/11/11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X5/5243904.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言
 
近日上完了樂府詩一課,裡頭有〈陌上桑〉及〈長干行〉兩首詩。其中,〈陌上桑〉最後結束於羅敷稱讚夫婿身形、儀表、才能廣受眾人誇讚、注意之時,並未說明使君聽完了羅敷的話之後做何反應。每次講到這裡,我都得制式化的來上一段:「這首詩最後沒有說明結局為何,而是突然收束,截然而止,給予讀者無盡的想像空間,這就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其實我總會想:「然後呢?」每次問學生,因為講全文結構時已經說明這是喜劇結局,詩中反映羅敷勇敢堅貞的形象,所以學生的回答大體不會太令人意外。可我總在想,一定是喜劇嗎?我能不能改成悲劇?不然KUSO一下,改成科幻或驚悚結局行不行?
 
這一次,我試著讓學生自行演繹結局(不見得一定要順著前人的解釋來走),文章字數不用多,白話文撰寫,只要能自圓其說,任何想像或創意都可發揮。字數不限,月考後交。
 
學生當然哀鴻遍野,畢竟突然多了一項功課,讓視作文為畏途的他們深感痛苦。可我仍堅持。我想看他們的創意發想(腦力激盪也不錯),畢竟長年被批評高中的教學太過制式化,我其實也很不服氣的呢!
很期待學生們書寫出來的成果。事實上,我更延伸的思考到,既然要為〈陌上桑〉編個結局,那麼〈長干行〉能否也能為之編個結局?畢竟「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這是思婦自己說的,良人還沒回來呢,結局為何可是充滿變數。所以,如果把〈長干行〉視為思婦寫給遠行丈夫的家書呢?(這可以解釋作品以思婦第一人稱口吻敘述的立場。)或者,這番話是思婦有意講給別人聽的?例如他們此時正在公堂之上云云。公案版、閨怨版、喜劇版、悲劇版等,我不禁想了好幾個結局。……好吧,我承認。為了堅持自己的原則,我會「為難」學生。(就當我「龜毛」吧,孩子們。)但是最後我還是想說:這種幫忙想結局其實很類似所謂的「接寫」,藉由「接寫」,表達出作者的想法與觀念,並把自己喜歡的作品圓了個結局,這在文學史上其實滿常發生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紅樓夢》。再者,魯迅也曾就小說「娜拉出走」一文,寫了篇〈娜拉出走以後〉。有名人加持,不知孩子們有沒有比較有動力了?
 
兩首詩的原文如下:

 
       
陌上桑            佚名(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鬚。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長干行            李白(唐樂府)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 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長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一、陌上桑〔大眾認同版〕
 
         ……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羅敷義正嚴詞的說完以後,直勾勾的看著使君,想知道使君接下來會有何動作。
        只見使君面色鐵青。原來羅敷的夫婿正是數年前將他從強盜手中救下,數年後高升為皇上眼前大紅人的當朝大宰相。
        羅敷所描述的武功、經歷,那歷歷在目的俊爽身形,優雅從容的舉止,不是恩公大人還會有誰?更何況幾年之後,恩公便高升為自個兒的頂頭上司,權勢大如天哪!可這丫頭又是怎麼回事?好好的宰相府夫人不當,跑出來拋頭露面做啥啊?
        使君越深想,臉上的冷汗便冒得越多。想打退堂鼓溜了,可四周圍都是他治下百姓,怎可丟失了他身為一方之主的的威嚴?
        慌亂間,趁著周圍百姓聚集的還不夠多,而羅敷還沒動用關係去找宰相大人來的時候,使君硬著頭皮,乾笑著說:「既然不願意,那就算了。大人我要的是你的心甘情願。」說完,隨即轉頭向小吏喝道:「還楞在那兒做啥?走了!」
        「呃?是、是,大人。」小吏聽到使君的低喝聲時,還站在旁邊搞不清楚狀況,但看到使君大人臉上的兇惡表情,便不敢多說一句的趕緊爬上馬車,揮鞭、趕馬。
        「動作快點!此地不宜久留,快!回府!」才揮下一鞭,小吏便聽到後頭的使君低聲催促,語氣中有緊張有懊惱也有一點慌亂,雖然他不知道怎麼一回事,但根據多年追隨主子的經驗,他肯定這其中必然有鬼。不再多想,他再補上數鞭,催馬快走。
        不一會兒,使君一群便迅速的走人去了。羅敷看著揚塵而去的馬車,哼的輕笑一聲,又繼續餘下的行程,她心裡只想著待會兒要如何賄賂善紡織的大姊幫他忙:「等下要把這些上等桑葉拿給大姊,這下他可不能拒絕幫我紡布了。」

 
二、長干行〔公案版〕
  (待續...)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自: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作者:劉墉
 
因一時猜疑而引起的恐懼,往往會在我們心頭逐漸滋長,變成一種牢不可拔的憂慮。---莎士比亞
 
疑心是友誼的毒藥。 ---培根
 
假如你不會替人捲繃帶,就不可以去觸人家的傷處。 ---赫德
 
************
 
有個女士對我說,當她丈夫過世後,以前總在一起玩的一對夫妻,喪禮完,就再也沒去看她。有時候,她甚至覺得那對老朋友在避著她,即使到她鄰居家,也不順路過去探望一下。她很氣,認為「人在人情在」,丈夫死了,朋友就不認她了。過了幾年,那家的丈夫也死了。居然沒隔幾天,那女人就去看她:「妳知道妳丈夫死了之後,我們為什麼沒來嗎?」那女人拉著她的手:「我們其實好想來。但是我丈夫說,妳丈夫生前向他借過錢,恐怕妳知道。」 她點了點頭:「我知道。」 那女人笑笑:「我們很怕我們來,會讓妳想到那筆錢,以為妳丈夫死了,我們急著來討債。」
 
那女人丈夫的遺言是「錢沒多少,不必還了。」
 
● ● ● ● ● ● ● ●
 
看了這故事,你想想,換作你,當那對老朋友不再去看你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一樣地怨他們,甚至罵他們? 同樣的道理--- 某人正念大學的兒子出車禍死了。兒子生前總到家裡玩的同學,便再也不上門。 兒子的女朋友,也不見了。 當你罵他們「不夠朋友」的時候,是不是也想想,如果他們上門,又如何? 你原來淡忘了兒子的死,看到那些年輕人還生龍活虎,你是不是又勾起感傷,拉著他們,又落了淚? 他們見你哭,看到你牆上的照片,是不是也要傷心。 人性在這時候,就可能躲避。不是他們無情,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自處」,也不願勾起彼此的傷痛。
 
● ● ● ● ● ● ●
 
當你的事業失敗,那些以前的老朋友就避不見面,不也有同樣的可能嗎? 往壞處想,他們怕你伸手借錢。 往好處想,他們怕傷了你的自尊。 往壞處想,他們不再找你出去玩。 往好處想,你倒了,窮了,還能維持過去的排場嗎? 他們拉著你,要不要你出錢,會不會傷了你的自尊? 再往另一個角度想--- 他們找你,你「打腫臉充胖子」,有必要嗎?
 
● ● ● ● ● ● ● ●
 
大樹被吹倒了,扶起來之前,先得把枝子鋸掉一些。 當有一天,你不如意了,千萬不要去硬撐場面。那樣做,你累,別人也累;錢累,心也累。 碰到老朋友,你也不要躲避。你可以坦白說出自己的處境:「我窮了,玩不起了。」 人家要請你,你可以說「我現在必須把握每一分鐘,想辦法東山再起。」 於是,你窮,窮得有志氣,窮得不畏怯。 跟那些老朋友相處,你能很泰然,他們也能很坦然。
 
● ● ● ● ● ● ● ●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每個人都有得意時,也有失意時。老朋友發了,不見了,要想:「他忙。」 老朋友垮了,避不見面,要想:「他難。」 如果你很得意,遇到以前的朋友,千萬少談眼前,多談過去,別人才會覺得你仍然念舊。
 
朋友是你的資產!
 
一個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間談笑風生略無慚色,才是有骨氣;一個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間,讓人想不到他的得意,才是會做人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原筱菲】 2009/10/14

作者扣緊「寂寞」的主題,文字樸素,不匠氣,意象也很貼切。──陳育虹

這首詩安排五個由大至小的空間,最小的是自己;可視為一首情詩,只是沒寫得那麼白,但是情感卻很飽滿。最後把自己譬喻為一根潮濕的火柴,這樣寫寂寞,其實張力更龐大。──路寒袖

 空屋子

我一直以為空氣是無形的

它清新透明而又無所不在,我呼吸

輕而易舉的享受著這看似虛無的一切

即使在一個空曠的屋子裡。天漸黑

黑房間

拉上窗簾,就隔斷了夜色

隔斷了風言風語和星星狡黠的眼睛

而此時,又恰好是臨時停電

我就寂寞在另一個夜色裡

它是方形的

這形狀只屬於我自己

 舊抽屜

拉開抽屜,裡面是另一層黑夜

半截蠟燭殘存著剩餘的火焰

一朵枯花回憶著曾經的盛開

我只需要一盒火柴

而蠟燭卻拒絕說出真相

我觸摸到一本舊日記曾經的溫暖

它卻無法帶給我眼前的光明

音樂盒

黑暗裡,清脆的樂音會令人心驚

盲目的回想總會留下心事的影子

曾經的男孩摘下最後一枚果子,轉身

又把我放回了原處

他沒有留下逃離的腳印

許多花,卻一直開在他

退去的路上

濕火柴

終於觸摸到了這袖珍的盒子

推開世上最小的這道門

裡面只剩下一根潮濕的火柴

我撫摸著它僵直的身體和呆呆的頭腦

這一刻,它多麼像我

為了完成一次寂寞的燃燒

竟默默地在黑暗裡

等待了這麼久

【2009/10/14 聯合報】

資料來源: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216899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副刊╱陳育虹】

有一種夜

屬於低飛的鷹隼

屬於七里香

謹慎的聽診器也聽不出的

心跳

.

有一種夜

屬於三十八度的微燒

屬於咳嗽

壓抑

壓抑不住。在夜裡

.

關燈,而溪流是關不住的

蟬聲關不住

一種夜的連禱文

屬於我們

游移的 熱

【2009/08/11 聯合報】http://udn.com/NEWS/READING/X5/5069535.s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開始讀寓言,只覺得他只是一個故事。為了將抽象道理具體呈現出來,從不覺得他在現實中有發生的可能。後來教寓言故事,知道的背景更多了(例如寓言故事中所呈現的民族性及文化等等),依稀覺得寓言其實還是多少有事實根據。但從沒想過要用科學實驗的方式來加以驗證。最近科展得名的人,有的研究「綠豆湯怎麼熬最好喝」,有的研究「校園的狗食消失的原因」,原本只是生活常識或可能形成都會傳說的事情,用科學驗證的方式不但可能得獎,還能結合人文及科學,真可謂一舉數得啊!所以,學科學的要有人文素養,學人文的要有科學基礎,這樣才能讓我們不被細密分工侷限了視野啊。

=========================================

(中央社台北7日電)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白嘴烏鴉懂得利用石頭升高瓶子裡的水位,就跟伊索寓言裡所說的一樣。

伊索寓言「烏鴉與水瓶」的故事,是講一隻烏鴉口渴了,牠發現有個瓶子裝了水,但水太少,牠的嘴不夠長,伸到瓶子裡也喝不到水。

牠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一個個小石頭啣著投入瓶中,讓水位上升,直到嘴能喝到水為止。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報導,英國劍橋大學姓「鳥」的動物學者柏德(Christopher Bird)讓4隻烏鴉一一面對同樣的挑戰,只是獎品更豐富。

  他把一個垂直的管子裝水,讓一隻肥嫩多汁的蟲子浮在水面,起初烏鴉吃不到蟲子。實驗的錄影顯示,這幾隻烏鴉會從各個角度觀察這個管子,彷彿在研究如何下手。

接著研究人員在現場放了一把鵝卵石。這幾隻烏鴉後來便把石子放進管子,讓蟲子慢慢上升,到牠們搆得到的高度。

其中有兩隻第一次就成功,另外兩隻試了兩次才成功。

這幾隻烏鴉似乎一開始就會盤算需要幾個石子才能成功。牠們不會投入一個鵝卵石,就馬上試著要吃蟲子,而是等到時機成熟。

而且牠們會挑選較大的石子,以節省時間和力氣。

在另外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提供的不是鵝卵石而是鋸木屑,但烏鴉很快就發現木屑不能用來使水位上升。

柏德說:「烏鴉相當聰明,而且智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很多方面可以媲美類人猿。這很不尋常,因為牠們的腦子跟類人猿很不一樣。」

他的研究結果刊登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Biology )期刊。980807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08/5/1oku3.html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善意謊言」的動機是因為「愛」。

朋友Y在面對善意的謊言時卻著重於「謊言」二字,認為欺騙就是欺騙,這樣如何讓人相信何時對方說的是真,何時說的是假。他這樣說也有他的道理,但我覺得如果是我,可能會以「包容」來看待吧。俗話說:「無知是福」,以前我對這句話頗有微詞,認為無知就是無知,不能因為對方無知就說他做的錯事可以得到寬宥。但幾年後,我逐漸的體會到何謂「無知是福」。因為「不知道」,所以不必去煩惱事件始末或各人說話的真偽,因為無知,所以不必去淌那些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淌的渾水(因為只會造成自己的麻煩,不會帶來好心情或任何利益),這樣講,「無知」當然是一種「福氣」。畢竟有些人即使不願意,還是被人拖下水去了;即使已經躲得夠遠,還是知道了某些人對自己的惡意並因而感到受傷。相對的,對於某些人的「無知」,我們何嘗不能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呢?因為「善意」,不希望自己知道後受到傷害,不希望自己因為對方的告知而陷入掙扎或痛苦的境地之中,所以選擇隱瞞或否認,因此,即使是「謊言」也是「善意」的,所以,我選擇「包容」。

我不能說朋友Y的立場是錯的。他所持的理由是:對方憑什麼認定讓我知道會讓我受到傷害或難堪,那是對方認定的,但對方不見得如此瞭解我。有沒有受傷或難堪,是由我自己來判定。就算受了傷,我自己也會自我治療,我不是小孩子!憑什麼幫我決定這一切?更何況,對方認為是「善意」的,對我而言不見得是如此!

是啊!誰說「善意的謊言」就一定是好的呢!自己可以接受,不代表別人可以接受。除非對方永遠不知道。正如「照夜白」一文中的母子,不就是彼此欺瞞一輩子嗎?因「善意」而發出的「謊言」,給了人美夢,所以即使不是真實,也給人帶來了美好的想像與嚮往,因而擁抱了希望,所以才有美好的產生,不是嗎?正因如此,所以拓善意的謊言被戳破了,我會選擇以「包容」的心態來看待。

碧人
=====================================
照夜白     劉墉

十五年前,她丈夫遽逝之後,每次朋友操心他們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說:「還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畫,值不少錢,真急了,大不了賣掉。」她的兒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學,私立的學費不低,也自信滿滿:「還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畫,大不了賣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著一個匣子來找我,一邊打開蓋子,一邊說:「不得已,得賣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個手卷,題籤上寫著〈韓幹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韓幹照夜白?韓幹是唐代畫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說是國寶級的。」

我沒吭氣,慢慢打開手卷,沒看兩呎,已經確定:假的!且不說畫筆不精,連偽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該怎麼說。偏偏她還喜孜孜地指著畫:「乾隆皇帝也收藏過耶!」

我猶豫再三,還是心一橫說:「抱歉!我得告訴您實話,這是假的!」

她的臉一下子蒼白了,扶著桌子,往下坐,沒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我趕緊過去扶,她卻把手一揮,蒙著臉。

看不見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頭髮。

「您確定?」她低著頭問。

「確定!而且這是仿的,原件藏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她沒再說,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畫,臨走,用硬硬的聲音說:「求求您!可別讓我兒子知道,他要是問,就說是真的。」

後來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談到留學,那大男生又自信滿滿地說:「我們不怕!我們有爸爸留下的無價之寶。」

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才走進明軒,就看見一位男士正貼著櫥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畫中是驃壯碩駿、鬃毛直立、昂首揚蹄,想要掙脫韁索的白馬。旁邊有南唐李後主書「韓幹畫照夜白」。

男士見我靠近,微微讓位,抬頭,挺面熟,不是……

「我媽去年過世了,也是心臟病,走得突然。」已經在大學教書的男士有點靦腆:「我特別從芝加哥過來,看這幅畫。」

「你們家……」

「我爸也留給我們一幅,假的,因為高中美術課本上印了這張畫,我早就知道真跡在這兒。所幸我媽不知道,她一直認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虧那張假畫,我怕我媽拿去賣,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潰,所以拚命用功,一路拿獎學金。」

「那張畫……」

「我帶來美國了,常看,覺得它比這幅真的還真,真是一匹仰首長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館,我站在門口好幾分鐘,心想是不是該回去,告訴他,其實他媽媽早知道畫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應過他母親……

眼前突然飄起密密的雪花。

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